搜索
罗建云的头像

罗建云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7/28
分享

大山深处探访养蜂人

在我小的时候读过一篇课文,叫《荔枝蜜》,是著名作家杨朔写的。也是从那时开始,我对养蜂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曾狂想,如果考不上大学,我可否到乡下养蜂,成为一个浪迹天涯的养蜂人。可人生轨迹没有这一关,只是因工作、或旅游,我去了很多地方,发现在高山、在草原、在盆地、在海边,均有养蜂人,而且有形形色色的蜂蜜,让我多了无限遐想。

让我记忆深刻的是在北回归线上南昆山腹地,路边有很多养蜂人,见到我们的车队,便吆喝:“蜂蜜,纯正的蜂蜜,二十块一斤,快来买……”见到有人在看蜂蜜,有人在喝蜂蜜,有人大把数钞票买蜂蜜,课本《荔枝蜜》的情节又在我脑际浮现。我在挣扎,要不要买些回家,品尝大自然恩赐的蜜露。可旁边大块的蜂腊沾满青苔,偶有蜜蜂飞来,感觉是真的,却让我似乎嗅到造假的味道。我拍了几张照片放到朋友圈,不到一分钟,多位网友告诉我,“那是假蜂蜜,千万别买!”我在蜂箱前徘徊,心中如打倒了五味瓶,感觉不是滋味。我知道蜜蜂是不会造假的,可人以蜜蜂的名义造假,真让我大跌眼镜了。也是那一次,见到路边养蜂人,我便躲得远远的。不管是真是假,总之,我不买,也不喝,真怕吃坏肚子,伤了身体。

去年冬天,回老家参加文代会,一老先生热情接待我。他说关注我很久了,人年轻,有活力,敢闯敢干,是家乡骄傲。“骄傲”自是称不上,不拉家乡后腿,不为家乡抹黑,我做到了。那天下着雨,灰濛濛的,我俩站在雨中,聊了许久。具体聊些啥,真忘了,但他约我开春后去蜂场看看,我答应了,并明确时间,来年清明。

之所以把时间定在清明,是因为我母亲去世早,每年清明,几乎雷打不变会回乡祭祖,会为母亲扫墓。既然千里迢迢回乡,我肯定抽时间去老人家的蜂场看看,去寻找“真蜂蜜”的答案。

时间一点一滴过去,转眼,又是清明。我提前一个星期回乡祭祖,到达老家的那一刻,老人家的电话如约而至:“小罗,明天来我家不?我要采蜜,我要摇糖,来家吃中餐不……”我拖着疲惫的身躯,声音略显嘶哑,回答:“明天下午一定来,吃饭就不用了,就来看望你,品尝真蜂蜜……”我将“真蜂蜜”三个字读得很重,可能是骨子里已经不大相信世上还有几滴纯真的蜂蜜了。

第二天,祭祖完毕,我驱车去老先生的蜂场。老先生曾是中学教师,退休多年,会电脑,会微信,年近七旬,感觉很“潮”。他发定位给我,我看了看,在九龙山下一个叫岩口的地方。岩口这个地方其实很特别,群山环拱,景色迷人,盛产黄金。据说多年前,黄金洞中涨大水,冲出了狗头金,有说一斤重,有说十斤重。总之,未被国家黄金部队接管之前,每年有很多人去洞中淘金,有的家庭因此富甲一方,有的在洞中献出宝贵生命……

老先生发给我的定位叫碑记村,现在农村都通了水泥路,比我二十多年前去岩口收破烂好多了。山路十八弯,我不知转了多少弯,在羊肠小道上盘旋。怕导航不准确,每到交叉路口,便问碑记村如何走,到了碑记村,又问老先生家如何走。社会发展很快,如在南方问路,要么不答理,要么收小费,总之,免费指路是很难的。但在岩口,在碑记村,村民见我问路,很热情。告诉我前行多远,然后如何左转,如何右转,有什么标志。很顺利,我抵达大山深处老先生的家。

老先生家是两层小洋楼,二楼种了类似葡萄的植物,楼顶也有一些花草。见我驱车来到,老先生马上卸下防护面罩,引我与家人入室。屋内,好几批客人在等他们摇糖,在看他们如何从蜂箱中取出蜂巢,如何从蜂巢中取出蜂蜜,如何过滤后再装入桶中,最后亲手装上车。总之,所有环节在人眼皮底下完成,想造假,几乎不可能。老先生的女儿在政府供职,怕我们狐疑,便说:“父亲养蜂是图乐趣,不是靠养蜂赚钱……”老人家见我第一次来,便让我戴上防护面罩,去二楼看整箱整箱的蜂,并从中取出蜂巢,教我如何认蜂王。他说他养的是土蜂,不是蜜蜂,土蜂个头稍大,脾气暴躁,蜂蜜产量少,口感好,营养价值高。也是在闲聊中得知,老人家一年只采四次蜜,每箱约五斤,满打满算,老人家二十三箱蜂,最多产四百六十斤蜂蜜。他卖的蜂蜜纯真,无任何添加剂,现采现卖,每斤一百元,遇到知己便送。他说养蜂不是为了挣钱,是为了保持与土蜂的那份情感。

多年前,一窝土蜂飞到他家安营扎寨,他没用火烧,也未用水浇,而是做蜂箱,给它们温馨的家。土蜂也很争气,一分二,二分四,不知不觉,老人家所养土蜂有二十三箱了。老人家说,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养蜂,得有天运,否则,要么不会来,要么养不活。不知是真是假,总之,在农村,我见谁家养蜂,日子均红红火火。而老人家三个小孩也很有出息,在县城都是党政干部。

此时属农历三月,油菜花开,产出来的蜜是金黄色的,在太阳照射下放出耀眼的光芒。我倒了小杯入嘴,不腻不干,沁人心脾,徐徐咽下,润甜绵长,几乎又找到杨朔笔下采蜜的感觉。老人家告诉我,他打农村长大,身居大山,一辈子教书育人,不知如何造假。有蜜方采,没蜜不卖。钱可以没有,良心不能没有。

老人家的屋后便是老家的名山,也是老家的圣山,名曰九龙山。相传很久很久以前,九龙回首,见此处巍峨耸立,风景优美,久久不愿离去,故得此名。有仙气的地方自然有仙人,老一辈的人告诉我,九龙山上有仙草,有灵芝,一直由神仙驾鹤看护。我没见到神仙,但看到如此老实、耿厚的老人家,似乎感觉他是大山深处的活神仙。在九龙山这个近似仙境的地方养蜂,无忧无虑,逍遥自在,其乐无穷,反倒让我这个拼搏商海的文人多了几分羡慕……

叙述至此,我差点忘了介绍老人家的名字,他姓黄,名钶,在九龙山下,是鼎鼎有名的知识分子,受人尊敬的乡贤。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