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读过著名作家老舍的《四世同堂》,被其朴实的文风及优美的语句所感染。但因为生活阅历不够,那时只是单纯瞎想,人要实现四世同堂,需要活多久呢?
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便开始讨论几世同堂的话题。目前我所知道的,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水平的提高,社会福利的提高,绝大多数家族已经实现三世同堂。但四世同堂不是太多,五世同堂罕稀,而六世同堂,在这个生育慢节奏的时代,几乎成为神话。
直到前年,我侄子女儿出生,我顺利晋级“爷爷辈”,而我的外婆,也晋级“外高祖母”,实现五世同堂了。
中国的辈分比较复杂,常言“祖宗十八代”。上序为“父、祖、曾、高、天、烈、太、远、鼻”;下序为“子、孙、曾、玄、来、晜、仍、云、耳”。老实说,到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仍不敢确定我的堂孙女该叫我外婆什么?上述“外高祖母”正确乎?
外婆育有四儿四女,我的母亲最大,我大哥是所有孙子孙女及外孙、外孙女中排行最大的,可就是这么一个庞大的家族,外公只有我大哥见过,而且是其很小的时候。由此可见,外公去世后,外婆拉扯四双儿女长大,是多么不容易的事。
我一直想统计外婆这个家族已有多少人口,无奈,兄弟姐妹天各一方,或忙于生计,或疲于业务,总是很难有一个准确的数据。但我能知道的,我们兄妹四人,现均已成家,大哥育有一子,二哥一子二女,我一儿一女,妹妹一儿一女,而二哥的儿子已经结婚,已经育有一女。二姨育一儿一女,三姨育一儿一女,四姨育一儿一女;大舅育一儿二女,二舅育一儿二女,三舅育两个儿子,四舅育一儿二女,在我们孙字辈中,三分之二已经结婚。有时我幻想,如果五代人都回来聚在一起,在外婆家该摆多少桌呢?
外婆给我最大的印象是善良。在我还小的时候,外婆家也不富有,青黄不接时,甚至吃红薯饭。可在我母亲去世那年,外婆主动要求我们兄妹去外婆家吃饭。开始,我们也不知道外婆的艰辛,不知道我们多吃一口,外婆就少吃一口,厚着脸皮去了几天。后来发现不对劲,外婆那么辛苦,粮食也不多,我们怎么能吃外婆的口粮呢?才在我们的坚持下,不再去外婆家吃饭。
外婆也是智慧的。如此多的儿子、儿媳、女儿、女婿、孙子、孙女、外孙、外孙女、曾孙、曾孙女、玄孙、玄孙女……却能一碗水端平。不管是孙子孙女,还是外孙外孙女,都愿意跟外婆在一起。
外婆有个习惯,总喜欢把好吃的收藏起来,儿子女儿、孙子孙女等晚辈回去,总能提着大包小包走。直到现在,逢年过节,外婆会把大家给的钱积攒起来,然后变成红包,分给子孙后代。像我四十开外,春节去拜年,仍会给红包,说外婆给的红包能让人红红火火、顺顺利利,弄得我找不到理由推脱。
这年代,人最大的畏惧是生病。可外婆年至九十,耳聪目明,健步如飞,时常上山打柴,甚至到地里种菜。如果不是遇到伤风感冒,至今仍是自己做饭自己吃。我时常想,如果我到八十岁,身体能像外婆好吗?甚至在想,外婆一生吃了如此多的苦,是什么秘诀让外婆拥有长寿砝码?
国庆前夕,三舅给我电话,说外婆九十大寿,有无时间回来?按照正常计划,我与老婆及小孩计划出去度假。但听说是外婆九十生日,作为外孙,怎么能够找理由不回去呢?我二话未说,预订高铁票,背着行囊,便回到千里之外的家乡,与父亲兄妹一起去外婆家了。
以前没有留意梅子冲有多美,当再度来到外婆居住的梅子冲时,青山绿水,鸟语花香,宛如人间仙境,感觉比我去过的国内外许多风景名胜还美。我跟舅舅说,梅子冲有好山,有好水,有好空气,吃住均是绿色的,是个疗养生息的好地方。外婆居此长寿,我们多回来度假,也能沾沾喜气。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人能步入九十的门槛,很不容易。但外婆不紧不慢地实现了,而且以其身体状况,成为百岁老人,不会成为神话。此时,有个愿望,期望外婆长寿,期望长辈长寿,期望兄弟姐妹长寿,期望所有人长寿,在青山绿水间,缔造一个长寿的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