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专程去美因茨拜谒世界文明使者、德国金属活字印刷术发明人约翰•古腾堡。
在国内,我们知道毕昇是胶泥活字印刷术发明人,活字印刷术作为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为中华民族文化传承与社会进步做出不可估量的贡献。毕昇生活在我国北宋时期,时间约970年至1051年;约翰•古腾堡生活在欧洲中世纪晚期,时间为1398年至1468年。从二者生活时间比较,约翰•古腾堡发明金属活字印刷术比毕昇发明胶泥活字印刷术至少晚350年。
说实话,我虽然从事出版与印刷,有自己的公司与工厂,但对约翰•古腾堡这样一位伟大、杰出的人物,以前知之甚少。如果不是此次参加法兰克福书展,或许不会认真了解约翰•古腾堡,更不可能专程去美因茨拜谒他。站在约翰•古腾堡雕像前,我才由衷发现,人类历史上的任何一项伟大发明并非一帆风顺,胶泥活字印刷术如此,金属活字印刷术亦如此。
翻开尘封的历史,不难发现,约翰·古腾堡早期并不从事与书籍、抄写相关工作,而是从事金属加工和镜子制作工作,与金属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似乎风马牛不相及。在此之前,书籍复制靠人工抄写,非常耗时费力,使得书籍复制成本高昂,速度极其缓慢,限制了知识的广泛传播与社会的文明进步。约翰•古腾堡虽是一名金属工匠,可他是一个闲不住、爱动脑的人,利用自己加工金属的经验与压装镜子的灵感,将金属字母制成一个一个模块,排列组合形成单词和句子,然后涂上油墨,通过印刷机将文字转移到纸张上。这样,金属活字印刷术比胶泥活字印刷术更坚固更耐用,更轻便更灵活,使书籍印刷变得简单、高效,从而实现工业化、规模化生产。
据资料记载,约翰•古腾堡最著名的作品是用金属活字印刷术印刷《圣经》,他于1450年左右开始印刷这本宗教经典,这是最早使用金属活字印刷术印刷的大型著作之一,也是金属活字印刷术在欧洲迅速传播的重要标志。因为约翰•古腾堡的发明,金属活字印刷术将书籍变成大众可以接触和阅读的普通读物,从而推动了人类文化和知识的快速普及与广泛传播。
约翰•古腾堡的命运与毕昇的命运也极其相似。毕昇发明胶泥活字印刷术极大提升了印刷效率,但他的发明并未受到当时统治者和社会的重视,也没有得到有效推广。在北宋时期,毕昇的发明变得可有可无,甚至成为社会的笑料。同样,约翰•古腾堡的发明也没有给他带来财富和荣誉,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他的印刷事业遭遇许多困难和挫折。套用现代人的话来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第一个发明金属活字印刷术的人最终以破产告终。可喜的是,他的发明被其他人复制和改进,他的贡献逐渐被后人认可,被誉为德国金属活字印刷术创始人。德国记得他,欧洲记得他,世界记得他。
从古至今,从事科学研究与发明的人其实很孤单,很痛苦,但以一人之苦成就天下苍生之乐,这种苦,这种痛,其实很值得。纵观人类历史,毕昇如此,约翰•古腾堡如此,千千万万的科学家莫不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