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亏庆庆,我们才有了在北京过年的机会。
2016年底,庆庆完成学业,从马赛回国,在北京找到了一份工作。临近2017年春节,我和莫朵决定,去北京过年。十几年前,庆庆读小学六年级的时候,我们曾参加一个旅游团,去过北京。大年初一到达,有年味,但错过了除夕,只能算是过春节。这次不同,我们要在北京度过除夕,真正的过年。
除夕前一天,我和莫朵回老家,与母亲吃一餐饭,提前给母亲拜年。第二天上午,飞往北京。庆庆到机场迎接,坐地铁,再乘出租车,抵达下榻酒店。庆庆在宁夏大厦订好了房间。宁夏大厦位于东城区安定门内大街,与国子监、雍和宫咫尺相望,且离庆庆宿舍不远。庆庆租的房子,在六铺坑附近,是两居室当中的一个房间,每月租金3000多元,17个平方,称为家太勉强,叫宿舍更合适些。房间逼仄,好在没什么行李。回国之前,她把多余的生活用品都处理掉了,只携带两个箱子。
不用准备年夜饭,下午清闲得很。在家过年,这个时候是最忙的。如果回老家,下午二点钟就开始吃年夜饭了。菜肴不多,但充满仪式感。早上八点多钟,烧热水,杀鸡杀鸭,一般要杀七八只鸡、五六只鸭,清水煮两只整鸡和两只整鸭,当作供品及制作白切鸡和白切鸭,其余的砍成小块,当作火锅食材。十一点多,陆续到祠堂上香、拜祖宗,一个家族的人,只能各户出一只鸡或鸭,多了,供桌摆不下。敬酒三巡,焚烧纸钱,放鞭炮,各回各的家,烧饭做菜,自由行动。如果在南宁过年,莫朵的父母、兄弟姐妹大都集中在我们家,而我要承担东道主责任,准备年夜饭。虽然兄弟姐妹们都从各自家里带来了炸排骨、扣肉、腊肉,但基本的加工工作还是要做的。我会从早上一直忙碌,直到吃饭为止。准备的菜也不多,鸡鸭鱼肉,普通菜。主要是厨艺不精,手忙脚乱。
在北京过年,一切从简。不是为了吃饭,而是为了一家人团圆。2016年春节,庆庆是一个人在法国过的。今年春节,不能再让她觉得孤单。
庆庆问晚上吃什么,我笑了,说由她作主。简单商量之后,决定去吃羊肉火锅。莫朵对羊肉牛肉不感兴趣,但也不知吃什么好,这里毕竟是在北京,口味与广西肯定是不一样的,所以也就服从安排了。她喜欢香、脆的东西,比如炸排骨、炸叉烧、炸鸡翅等等,闻不得腥膻味。上一次,我跟她去西安,买了一个羊肉夹馍,那个味道让她受不了。我呢,对于杂七杂八的东西,蛮感兴趣的,哪里的口味都受得了,比如东兴的屈头蛋、马山的生羊血等,可能从小吃生鱼片有关。
饭馆不大,七八张桌子。食客却不少,看来没有厨房又在北京过年的大有人在。菜由莫朵和庆庆点,酒我自己点。在北京,就喝二锅头。
几样菜中,我最中意的是羊蝎子。羊蝎子,羊是主语,不是定语,不要因菜名而害怕。主材是带里脊肉和骨髓的羊脊椎骨,因形状跟蝎子相似,故称为羊蝎子。如果是蝎子,我更为高兴。曾在云南吃过炸蚕蛹,在广西吃过烤田鼠,没什么可怕的。北京人文明,瞧不起那些野味,大概连炸蝎子都不会有。
羊蝎子,是早就做好了的,一大盘。要多少,称重,加热,端上来。其实,跟东北饺子店提供的酱骨头差不多,一个是羊骨,另一个是猪骨,食材不同而已。曾在南宁的北京涮羊肉店吃到酱骨头,大概就是羊蝎子吧,只是那时没听过这个名字。或者也不是同一回事,听说羊蝎子原料只用内蒙古地区5-6个月大的羔羊,经泡,挑,烧,煨,焖等十几道工序方可出锅。到了南方,是否还这样操作,不得而知。为了适应地方口味,适当迁就是可以理解的。中国的麦当劳就与外国的麦当劳稍有不同,最近南宁的必胜客也推出了用酸笋作配菜的披萨,完全超乎人们的意料。
我相信北京的羊蝎子是原汁原味的,刚送到嘴边,即闻到一股浓郁的香味,一咬,肉质鲜嫩,不酸不辣,只是有点偏咸。不过,北方偏咸,南方偏甜,都是正常的口味,没什么大不了。
我用酒,莫朵和庆庆用可乐,碰杯,祝贺庆庆走上社会,开启新的人生。学校生活结束了,如何在职业生涯中保持优秀,是面临的新课题。2010年,庆庆被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录取,我们送她到学校报到。一转眼,她毕业了。这真是令人高兴的事情。
饭后,天渐黑,路灯已亮起。我们沿着街道,慢慢步行。街头上,基本上看不到绿色了,树叶已掉光,所有的树都是裸身的,只有树根,约一米高,涂着防虫的石灰粉,真的像一列列黑姑娘穿着白裙子站在寒风中。风也是彪悍的北方性格,抽得人脸发疼。帽子手套都戴上了,还得尽量找避风的地方走。路过雍和宫门口,橘黄色的灯光下,一个打扮得像孙悟空一样的人冷得直跺脚,他手拿金箍棒,看起来还真的有几分猴相。
如果在南宁,这个时候,年夜饭可能还没有吃完,喝酒喝饮料,闲聊,等待春节晚会上演。如果吃得早,也会到江边走一走。邕江两岸,跟北方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景色。绿叶,红花,随处可见。榕树、扁桃树、紫荆树,好像没有冬天似的,绿得让冬天惭愧;米黄色的桂花、大红紫红的三角梅花、粉红的羊蹄甲花,一直盛开在枝头上,扰乱了人们对季节的认识。
南方这种分不清四季的气候,造就了南方人优柔寡断的性格,需要到北方熏陶或者纠正。我发现,庆庆做事比以往果断多了。相比之下,倒是我们犹犹豫豫,过于纠结。需要改进。
第二天,我们去庆庆的宿舍和办公室走一走,看一看。一个广西女孩,依靠自己的能力,在北京二环工作生活,值得赞赏。
北京的庙会,跟其他地方的小食街没什么区别,烧烤占大多数,不感兴趣。看到一个招牌菜,叫爆肚,以为是炸炒之类的,付了钱,一看,原来是一碗水煮羊杂碎,跟南宁的水煮牛杂差不多,配料也许还没有牛杂丰富。笑笑,也就罢了。
倒是在街头饮食店吃的早餐,有点难忘。一碗小米粥,一张油饼,一个茶叶蛋,一小碟六必居咸菜,吃得热乎,吃得满嘴清香。
过于地方化的小吃,我们吃不惯。顶多是走进店内,看一看,认识一下而已。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改不了了。好在我们只是匆匆过客,不必焦虑。
在一些单位小区附近,有人卖蔬菜水果,不按斤,按堆卖,大白菜一堆5块钱,玉米红薯一堆10块钱,确实划算,且算账方便。由此也可见北方人的性格,豪爽大方,不斤斤计较。庆庆在此地工作生活,不会吃亏。
第三天,也就是大年初二,去雍和宫上香。
百度上有一段文字,说得较清楚,摘录如下:
雍和宫位于北京市区东北角,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康熙帝在此建造府邸、赐予四子雍亲王,称雍亲王府。雍正三年(1725年),改王府为行宫,称雍和宫。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驾崩,曾于此停放灵柩,因此,雍和宫主要殿堂原绿色琉璃瓦改为黄色琉璃瓦。又因乾隆皇帝诞生于此,雍和宫出了两位皇帝,成了“龙潜福地”,所以殿宇为黄瓦红墙,与紫禁城皇宫一样规格。乾隆九年(1744年),雍和宫改为喇嘛庙。该寺院主要由三座精致的牌坊和五进宏伟的大殿组成。从飞檐斗拱的东西牌坊到古色古香的东、西顺山楼,占地面积66400平方米,有殿宇千余间。
说得清楚了,不管以前是什么,如何辉煌,现在的雍和宫是一座佛教寺院。
我不是佛教信徒,对佛法没有研究,但对寺庙及僧人始终怀有尊重之心。妻子和女儿去上香了,我站在一旁,静静地看着。在我内心里,儒家思想占据的地方多些。儒家讲入世,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我把自己归为读书人一类,以书呆子自居,也以书呆子自荣。我爱这个国家,爱这个社会,永远不会消沉,更不会逃避责任,始终相信“天无绝人之路”,哪怕一无所成,仍然是尘世中的一员,有喜怒哀乐,有七情六欲。
穿过雍和宫,心中坦然,不起什么波澜。北京故宫,去过,法国卢浮宫,去过,巴黎圣母院,也去过,觉得过去和未来都不是自己所能决定的,自己所能掌握的只有现在,只在当下。让自己内心充实,让当下有价值,就可以了。除了自己的生活,其他的都是参考,不一定要把他们当作参照物。像“有的人”那样想不朽,何苦呢。
想起很久以前读过的一首诗《小草在歌唱》,心中暗喜。白居易也说过,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人世间,大概也如此。最富有生命力的,当属亿万草民。
本来还想去看看国子监,可惜没开门。读过汪曾祺先生的散文《国子监》,对国子监蛮惦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