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卢仁强的头像

卢仁强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6/06
分享

场坝上的烟火



清明前后,栽瓜点豆。粒粒种子,在泥土里孕育一个个生命,吮吸着泥土的营养冒出土来,满田满坝的鹅黄,在春风中摇头晃脑,像孩子一样,羸弱、胆怯而又好奇。几番风雨几番艳阳,在村里人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哺育中,一株株庄稼站立起来,慢慢长大,开花结果。

清晨,天还没亮。村里人走进田地里,摇醒还在熟睡的蔬果,把它们抱进箩筐里,蔬果就要远行,背井离乡,去一个繁华的地方。涰满晨露的蔬果,告别故土亲人,一个个泪流满面,水汪汪的,打湿了村里人的衣裤,一片片晨凉湿透村里人的心肠,思念,从离别开始。

天刚麻麻亮,蔬果们来到小城的场坝上。一个个还睡眼朦胧,面面相觎,有些熟悉,有些陌生,各自找到各自的位置,站成一排排,拢成一堆堆,空出弯去弯来的人行路,把彼此串在一条线上,静候那个人的来临。这是一个喧闹的世界,有的拿起大喇叭喊叫,有的放着音响高声唱歌,有的不知何故骂起架来,甚至还气势汹汹的动起手,好不闹热。暗红的茄子,鲜红的西红柿,青色的辣椒,灰白的四季豆,泥土般灰黄的洋芋……土里土气,朴实纯净,惶恐不安地从瞌睡迷糊中清醒过来,像异乡人一样,显现出无比的诧异和迷茫。辣椒们蜷缩起身子,紧紧地挨在一起,仿佛每一个都不想第一个离开。有些西红柿和四季豆,让茎系拴联在一起,彼此拉扯着,如发过誓结拜的兄弟姐妹,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只是一些光秃秃圆溜溜的洋芋,像是受了惊吓似的,从洋芋堆里滚到人行路上来,光滑冰凉的水泥地,挡也挡不住洋芋翻滚的速度,待村里人追上去拾起时,那滚了若干翻茬的洋芋已破了皮受了伤,村里人又是吹又是揉,很心疼的样子,像是叮嘱洋芋不要乱跑乱窜。

小城里的人从钢筋混凝土构筑的家里涌出来,走到场坝上,遇着合心的,蹲下身子,在蔬果堆里挑选个大肉实的,他们根本不在乎蔬果们的心思,硬生生地把来自一块田地一株庄稼上的蔬果分离,待称了斤两付了钱后,把蔬果装进袋子里拿回家去,慢慢享用,用这些来自泥土里的生命,养活自己的生命。这是蔬果最好的归宿,也是它一生的宿命。

长大后住在小城里,我喜欢在赶集天的早晨,背着一个竹篓,去到小城的场坝上。在那弯来弯去的人行路上走来走去,听大喇叭的叫卖声,不时俯下身去,看一看蔬果新鲜的色彩,摸一摸残存着乡野的温度,嗅一嗅还未洗净的泥土。我总爱买一些虫虫烂眼的蔬果,那是如我父辈一般年纪的老人卖的,他们总是坐在不显眼的旮旯角落,若是没有耐心留意,很难找到。见着我要买他们的菜,他们都会说,幺,别看这菜样子丑,但是好吃得很。每一次,我都会有莫名的感动,仿佛那是父母亲的嘱咐,又如是那份沉甸甸的乡愁,回也回不去。入秋后,我常在这些老人的地摊上找到如拇头般大小的西红柿,黄浸浸的。这是一种有着特别酸味的西红柿,用它和青辣椒、大蒜粒煮一锅油汤下面条,或是烩洋芋、烩茄子、烩四季豆……那都是人世间最美味的家常菜肴,每一样都会让我吃得大汗淋漓,吃得泪流满面。

记得,母亲经常带我去赶集。俗话说:“皇帝想长子,百姓想幺儿”。我对这句话不那样赞同。我作为家里的头男长子,父母亲最疼爱我。我也不知道,脚上有残疾的母亲,她为什么那样喜欢带我去集市?我从小身体多病,长得瘦小脆弱,跟着母亲走在进小城的路上,走着走着就慢了下来,脚掌小腿开始发疼。母亲把我背起,背一程,走一程,母子二人走得更慢了,从桥头到小城,八九公里的路程,要走两个多时辰。有时,父亲和姐姐们也去,挑着粮食和蔬果,还轮换着背我,背得大汗长淌。特别是从小城转回的路上,或许我累了,亦或父母亲和姐姐们的背湾太厚实太温暖,我竟然在他们的背上沉沉睡去,丝毫不知道他们如何艰辛地把我背回家里。我成了他们赶集路上的负担,但是,没有哪一个有怨言,全都显得那样的高兴带上我。

每到赶集日,进城的村里人很多,三个一群,五个一伙,或是独自一人,走在赶集的路上,前不见头,后不见尾,如珍珠串起的链子,彼此拉开不远的距离,不拥挤,不争先恐后。遇着晴天,赶集人卷起满路尘土飞扬,如官人衣锦还乡,绵延几里路,壮观得很。走到小城的场坝上,人头攒动,行人如潮。卖吃的,卖蔬果的,卖粮食花生四季豆米的,有的可能嘴笨,静静地守候着自己的摊子,依着别人自然选择;有的拉开嗓子,虽然没有话筒喇叭,但那叫卖声很响很大,洪亮有力,引得来来往往的路人回头或是驻足观望。不算宽敞的场坝上,仿佛成了农忙时节的田坝头,劳作声四起,虫鸟也不甘示弱,热闹非凡。

卖完粮食蔬果后,换得那维持家庭运转的票子。母亲常说,不会打算久久穷,人会打算穷不久。舍不得随意花一分钱的母亲,于我又那样大方舍得,她总是牵着我的手,来到晌午摊前,买一碗粉面或是一两个油炸粑给我吃。那些晌午摊挺会推销自己,“x家的米粉,又香又辣,先吃后拿钱”。“x家的油炸粑,黄爽黄爽的,不脆不要钱”。一直以来,我总觉得那像一个梦,清晰的每一个细节,仿佛就在昨天。

母亲说,牵着自己孩子的小手走到集市上,买些好吃的塞给孩子,那是她和外婆的一个心愿。才来到这个世界就失去母亲的外婆,她总是在她的四个孩子面前念叨,若是自己的亲娘能牵着她去集市买一点吃的,那是多好啊!外婆的念想,久久地挂在我母亲的心上。人世间真挚的温情,有时就那样简单,然而,在时间的暗夜,有时又那样的艰难。

跟着父母去小城的场坝上,也不是全部都是快乐,有些忧伤,疤痕般刻在心上。那时,没有车辆,到小城的场坝上卖粮食蔬果,全靠人挑马驮。我家没有喂马,进城的担子就落在父亲的肩膀上,一挑上百斤的米担子蔬果担子,压得父亲两头翘的扁担吱呀吱呀喊,和着父亲小跑起来脚踩马路发出的声响,仿佛一曲赶集小调,在进城的道路上歌唱。

好不容易把担子挑到场坝上,有时,很快就轻易地卖掉了粮食蔬果,怀揣鼓鼓的荷包,笑咪乐嗬转回家来。有时,或因争一个好价钱,错过了想低价买去的那个人,亦或是从那担子落地,直至天快黑了,也无人问津。费去八力挑来的担子,守了一天到黑,饥肠辘辘,收拾起糟糕的心情,还要费去八力地挑转回家里去。好在父亲是一个淡性子,母亲说我的父亲太白胆,天塌下来也不晓得焦急。遇着这样的事,父亲说,没人要就挑回去,下一场再挑来。父亲依旧唱着歌儿挑担子,母亲却是伤心欲绝,把眼泪流干淌尽。

其实,在村里人心里,挑担农作物进城卖不去又担回来,那是太平常的事情。村里人盼望风调雨顺,好的年景,遍地的庄稼都生长得俊美,到处都是丰收的喜悦。然而,盈满则亏,某些作物多了,低价也卖不出去,谷贱伤农。村里人又害怕年岁不好,地里的庄稼总会长病不起,不是过早地夭折,就是生长得瘦骨嶙峋,没有一个好收成。物以稀为贵,吃都不够填饱肚子,更没有丁点卖的。村里人说,十穷十富不到老,吵吵闹闹到白头。在村里的时光隧道上,全程的喜怒哀乐,家常便饭般,如影相随。

日子在重复的奔跑中变换出新的样式,村里有了自行车,骑上去双脚一蹬,圆圆的轮子转起来,不过,自行车只能单打独斗,赶集去场坝上,载不了太多人或物。有些喂马人家,找来木匠师傅做一个撑起帐篷的大篷马车,可以坐上十个人,也可装几百斤粮食蔬果,载村里人进城。慢慢地,村里人纷纷离开土地,进到城里的工厂打工,或是租一个店面摊位,制一辆手推车子做生意,还把自己的叫卖声录进喇叭里,在风雨烈日中走街串巷,一个个如庄稼地里蔬果粮食,把自己献给城市,养活了他人,也养活了自己和家人。

岁月如车轮般加快速度,运物的货车,载客的班车,摩托车,三轮车,私家车,进村入户,飞入寻常百姓家。逢着赶集,村里人把车开到场坝上,打开车子的后备箱,摊开粮食蔬果、日常百货,转动高音喇叭叫卖,每一声都是人间烟火氤氲,生活的喜乐溢满心间。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