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岩前村,位于新罗区铁山镇东南部,素有“世外桃源,山水仙境”的美誉,境内森林茂密,山水相间,风景奇特,气候宜人,是一颗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生态明珠。
这里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四面环山;这里山清水秀、景色迷人,乡情纯朴。远离城市的喧嚣,远离城市的快节奏生活。如果想寻觅一个古朴恬静、乡村生活气息浓郁的绿野山村,白岩前村不失为一个城里人享受慢生活的好去处。
深秋的一天,“魅力铁山行”采风团小分队作家们,走进这个偏僻的绿野村庄,探寻白岩前村乡情乡韵。“心中若有桃花源,处处都是水云间。”那山、那水、那村、那里的人构成了一幅动人山水画面,令人心驰神往!
一
那山,多么秀丽俊美。狭长的白岩前村庄两旁群山环抱,山峦起伏,绵延而去,是一个庞大的家族,因为它就依偎在戴云山脉之中。当村民们每天晨起一打开门,凝望四周,群山美景,挺拔身姿,尽收眼底。那一座座山,树木葱茏、翠竹茂密,植被丰茂;那一座座山,蕴藏着无数天然宝库资源,有煤矿、石灰石,有松、杉、竹、枫、榕、樟、栗.....,尤其是毛竹的数量、产量居首位,有几十万亩之多,维系着村民的生活来源。还有苦菜、金针花、金银花、黄芪、山菊、山药、红菇、梨菇等......有熟悉名字、也有不熟悉名字的山珍,隐居在林间。俗话说:靠山吃山。村中随处可见的无公害的绿色环保食材,笋干、野菜、土猪、土鸡、土鸭等,当地任何村民都可以为你做出几道特色的美味饭菜。色香味俱全,让人垂涎不已。
村居前后绿色满山,流光溢彩,林幽鸟清,随处可见林间古松高耸,直入云霄,日光映照,层层叠叠,衬托丹霞渺渺,彩云腾飞,此山好景,宛若仙境。上邦自然村,村道一边一株古榕树,有四百四十年树龄,树冠宽阔,枝繁叶茂,躯干粗大,叶丛茂盛,郁郁葱葱,枝条纵横,缠绕交错,互相拥抱,这株古榕树不仅见证了白岩前村祖祖辈辈的繁衍生息,见证了白岩前村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而且给白岩前村人注入了强大精神力量,激励着子孙后代奋勇前行、奋发有为。白岩前村民与这株古榕树结下不解之缘,当做“风水树”,加以保护,并被列入福建省古树名木二级保护。下邦自然村尾,也有一株生长在大山里古枫树,矗立在山坡茂盛竹林中,随同老林介绍:这株古枫树是村庄的罕见的宝树,大约有六七百年,正眼看去,高大、挺拔、伟岸,这株古枫树像是岁月老人,经历了千百年风雨的洗礼,见证了村庄历史的变迁,守护着美好家园。
那山,静静地耸立着,白岩前人领悟到大山的真谛;那山,高高地挺立着,白岩前人读到大山的品质。那山,果然是老成、睿智、坦然、自信,面不改色地坐守村庄,恪守自己万年不变的箴言,盘踞在历史的河岸。大山以博大的胸怀接纳、哺育白岩前村世世代代的村民,锤炼出白岩前人坚毅的品格,塑造了白岩前人强悍无畏的精神。
大山的灵魂、大山的品质,不仅在于它的博大包容、意志坚韧、丰富和深沉,还在于它的朴实与无华。大山锻造了白岩前人的大山情怀和大山精神,没有丝毫的浮躁与虚华,而将自己置于沉静与卑微的地位,
二
那水,多么清澈明净。白岩前依山傍水,有一条小溪流穿村而过,清澈见底,流水淙淙,波光涟滟;民居临溪水边而建,村民依溪水边而居。人们说,有河、有水的地方,村庄才会水样灵性,灵动的溪流依然令人沉醉。
村中田园错落有致遍布溪流畔,一丘稻田流淌着溪水,一泓泓溪水滋润着禾苗。一年四季村民身子扑在田地里,用自己勤劳的双手精心打理,伺弄着自家庄稼,除草、浇水、施肥,时时刻刻奉献出辛勤的汗水。春天播种,秋天收成,一分耕耘一分收。“山青青,水碧碧,翠竹劲松树高低;山风漾起香来袭,百鸟林间自在啼。”随行的村民老林说,山村雨后初晴,空气清新怡人,山里的溪水格外清澈明亮,潺潺流水格外悦耳动听!童孩时,在小溪戏水,钓鱼或摸鱼,乐此不彼,夏日炎炎,邀约几位童伴,脱光衣服,裸露身子,扑进小溪,游泳玩耍,欢度童年快乐时光;傍晚,小溪畔放牛,骑着牛背,衬着夕阳,宁静而适意。
“若晴天和日,就静赏闲云。”白岩前村前村后,稻田依依,小桥流水,旖旎风光;竹影婆娑,松波荡漾,青山峦溪水,相映成画。
三
那村,多么宁静秀丽;那里的人,多么勤劳朴实。白岩前村村居散落在狭长的山谷里,依偎在大山温暖的怀抱里,可谓是一座原乡风景的山村,白岩前村分上邦、下邦自然村,住有六十五户人家,人口三百多人。村子虽然小,但不缺少乡村美丽风景。下邦自然村一处平缓地带,站在这里一眼望去,山上及远处的景观一览无遗,沿着村道的半山坡由东向西不是很整齐的盖着房子,建着院落,房子有土木房,有砖瓦房,还有鹤立鸡群的水泥混凝土房。村子静默屹立的古屋,饱经沧桑,古韵犹存,山脚下那一座明清风格的古厝,是林姓的老祠堂,厚载着先人筚路蓝缕、前仆后继的创业精神,传递先辈们的嘱吒和期望,具有弥足珍贵的价值。
在村子漫步,透过时光斑驳的旧痕,追寻着先人留下历史印记,多多少少能找到白岩前村发展的脉络。在下邦自然村,结识了林仁海老人,虽年逾九十四岁,但精神矍铄,记忆清新。他告诉说,四五百年前从外地迁徙过来的林姓,先人们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世世代代代,繁衍生息,艰苦创业,直至解放后,白岩前村人民终于安居乐业。
白岩前村人民生于美境与福地,经风霜雨雪,仍傲然于天地之间;凭岁月更迭,仍蕴含了生命生机。在漫长的生产生活实践中,白岩前村人民形成的优秀特质和精神品格。在革命年代,魏金水、陈国华、邱金声、郑金旺、林映雪等曾在这里从事革命斗争实践活动,留下了感人的红色革命故事。1927年11月,革命星火在白岩前小山村点燃了,陈国华、林建华等人到白岩前村开展革命宣传活动,给老百姓宣讲革命道理,发动农民积极参加革命,成立了白岩区农民协会,林建华、李源兴分别被选为正、副主席。1928年夏,白岩区委书记林建华先后到在白岩前村指导革命斗争,秘密成立党组织,培养了白岩区陈炳荣、陈大姑、翁三姑、邓秋旺、林迈伍、林清福等农会骨干加入中国共产党组织。1929年6月19日,红四军“三打龙岩城”,邓状赶队长闻讯率领白岩区农民武装暴动队员奔赴东宝山一带支援助战。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白岩区人民为了配合和支援革命战争,农民虽然自己缺粮吃,但他们仍然节省出粮食,全力支援红军游击队,经常将粮、菜、油盐、纸烟、草(布)鞋等物资带进山,还给红军游击队送情报,同时动员青年农民积极参军,白岩前村林洪照、林钟鸣、陈大姑、张柏全等革命烈士为国捐躯,还有涌现了陈根玉、林观生、陈连玉等革命“五老”人员。据九十四岁高龄林仁海回忆:1929年,在林映雪的先进革命思想教育影响下,下邦自然村林水秀、林锦发等信仰坚定、追求理想,走上革命道路,1929-1930年,成立了(龙)岩永(福)区苏维埃政府,林水秀任负责人,白岩前村上邦自然村与曹溪的中甲、永福的朗车交界,四周高山峻岭,地势险要。“三年游击战争”时期,红八团、县游击队常常在此活动,这里也是铁山地下交通线通往中甲、永福等游击区的主要联络站。“闽西事变”后,林映雪、林汉章仍在此进行秘密活动。白岩前人民不畏艰难、百折不挠、不怕牺牲、艰苦奋斗、甘于奉献,为中国革命胜利作出一定牺牲和贡献。因此,解放后白岩前村被评为“省级革命基点村”光荣称号。
午餐时间就到了,今天就在前任老支书房院里,摆上了一张大圆桌,桌上的美味佳肴可丰盛了,农家米、土猪、土鸡、土鸭肉、野菜、山芋、萝卜、冬瓜、豆腐等……还有他们在小溪捞起来的小河鱼,全部端上了餐桌,大家一起分享了原汁原味的乡下美食,一饱口福。
我们边吃边聊,下邦村自然村林仁海老人看着白岩前村的时代变迁,满怀喜悦,心中撩起思绪万千……
白岩前村伴着岁月的前行,走过了沧桑岁月,跨越了世纪,迈进了新时代。据老人说:在早期,林姓祖辈为了谋生,从外地过来的,风餐露宿,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搭建一些简陋的草棚,栖身这里,居无定所,村民过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日子,新中国成立前,村民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靠山上的土地耕种为生,粮食不足,吃不饱穿不暖,老无所养,病无所医。山穷、水穷、人穷是村生活民的真实写照。
解放后初期,那时白岩前村里家家户户都是土瓦房,房子都不高大,且破旧不堪。当时村子并不大,人口不多,由于村子的人都是一个林姓祖宗下来,住在一起,如同一家。土改后农民成了土地主人,大家分得土地、山林,才实现了“耕者有其田”。合作社时期由个体转变为集体制,白岩前村人在合作组织里,以勤劳淳朴,最原始的劳动方式,人们在一起劳作,把集体的事,当作自己的事去完成。休息时,大家在一起走家串户,聊聊天,说说话,拉拉家常,不分彼此,相互照应,相互支撑,彼此间很和谐。
从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到七十年代初,整个经济形势初步好转,生产队里的工分有所提高,村里开始发生变化了,家家户户改建房屋,将原来的房屋拆除,一改旧貌,相继建成砖瓦房。只要哪家做房子,全村的人都会去帮忙,大家至真至性。
林仁海老人当时任村党村支书,对村庄的变化历程很有感触:“改革开放前,我们村庄还是很落后,没有通公路,村里农副产品要变成现钱,得靠人工挑担子,到镇上赶圩交换后,买一些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到场镇去一次往返就是一天,农民日子比较艰苦。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到九十年代末,因为改革开放的好政策,农村经济形势迅猛发展。上世纪九十年代,要致富先修路。村子公路修好,农村的经济发展了,村里被誉为“白金”“黑金”的石灰矿、煤矿产业,给村集体经济和村民生活带来可观收入。从而,白岩前村人民也跟上新时代的脚步,村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人们文化生活也丰富了,大家全部用上了电灯,告别了煤油时代。自从全村有一台电视机,大家晚上可以集中一起看电视,及时了解国家大事。村子装上有线喇叭,乡亲们能及时听到党中央的声音。随着时代的前进,家家户户建起楼房,有二层,有三层的。室内安装电话、有线电视、宽带网,房顶装有太阳能热水器,每个房间安有节能灯。农民的光景一天比一天好起来,日子像芝麻开花节节高。
林仁海老人说:随着时代迅速发展,村里的一切也都在发生变化。尤其是村里修好一条进出道路,由原来的泥泞小道,坎坷土路修建成宽敞平坦的水泥道路,村民们交通工具实现了摩托车、小车、货运汽车,这公路连接外面世界的唯一,公路连着山里人的命运,紧紧地把山里人的期盼、心愿和幸福连接在一起,连着外面世界。
白岩前村在岁月里沉淀,在光阴里芬芳。白岩前村的变迁,真实地抒写着历史的发展。
回首白岩前村历史性的变迁,写满了历史发展中鲜为人知的故事。饭后,随同的林师傅与我们围坐在茶桌,叙述着乡情,回忆着过去的时光。他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高中毕业后,在家里务农,“修地球”没几年,他第一批走出山村,去外面闯荡,开始在一家汽车修理店学手艺,收入较可观。学成后自己另立门户,经营起出租车,生意不错,随之家庭条件也得到很大改善,在农村翻盖了旧房,把孩子培养成了大学生,如今孩子都已成家立业,儿子儿媳都有“金饭碗”,在龙岩城买了商品房、也买小车,日子过红火。林师傅高兴地说:村里百分之六七十都去城里打工、当老板,大都村民不单是在老家盖楼房,购置电视、冰箱、洗衣机、空调、无线网络等,不少人家还有小汽车,在城里买房,有的老年人到城里跟孩子生活,帮照看孙子。大家城里与乡村两头轮着住着,日子过得很惬意,生活很幸福。他掐指算起来,村里出了大中生一二十个,这是村里人很值得自豪的事。林师傅满脸的自信和幸福,他一家仅仅是白岩前村里众多农户的一个缩影,也是当地农村巨变的真实写照。
人人向往桃花源,人人渴望诗和远方。远山近景,小溪、田野、竹林、古树、旧厝,白岩前村在此间和这些景物完美搭配,与自然、人文旅游相互融洽发展。白岩前村正孕育着新一轮的生机和活力,与乡村振兴同发展,与时代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