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卢如昌的头像

卢如昌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1812/25
分享

怀念全国著名老作家张胜友

 

卢如昌

 

2018年 11月6日早晨,我打开龙岩市作家协会、中国闽西文学院微信群,一条信息跳入眼帘:“张胜友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18年11月6日零时十分在北京逝世,享年71岁。”惊闻著名老作家离世的噩耗,我的心里悲痛万分,内心久久不能平静!瞬间,颗耀眼星在中国文坛陨落,这不仅是我国当代文学事业的一大损失,而且也是故乡闽西人民的一大损失。著名老作家张胜友离世的消息不胫而走,一时间各网络媒体、朋友圈都纷纷悼念这位当代文学大师,缅怀著名老作家张胜友的文学功绩,无不为感到十分痛心和惋惜!

我认识著名老作家张胜友是读他的文学作品开始的,时常在人民日报,中国作家网、闽西日报和文化闽西、闽西文学院等读到著名老作家张胜友的事迹报道,我至今还特别清楚记得读到已故老作家张惟发表在 2007年6月4日中国作家网的一篇人物通讯报道张胜友:引领中国出版业改革第一人》,才初识张胜友是我们闽西人,从永定走出去,成长为一名出版家、大作家,与别人不同的是,他29岁考上复旦大学,离开家乡之前,在永定乡村中学毕业后,回乡种过田,修过水渠,挖过矿槽,筑过公路,做过裁缝……,经历人生历练。1982年初由复旦大学毕业的张胜友,分配到北京《光明日报》工作,当记者,以他国家级大报记者的大视野,与他多年的生活积累和文学功底相结合,写出了一系列反映中国改革前沿和时代潮流的报告文学作品,具有巨大的震撼力,如:《中国潮》《世界大串联》《历史沉思录》《东方大爆炸》等等,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传媒手段的更为现代化、多样化,尤其是电视荧屏千家万户,张胜友继又重点投入电视政论片的创作,这一时期他的创作进入高峰期,是当时全国最具实力的时政记者之一。代表作有:《十年潮《历史的抉择》《石狮之谜》《海沧:中国热土》《海南:中国大特区》《闽西:山魂海峦》《泉州与海》《让浦东告诉世界》《力挽狂澜》《改革,永远的旗》《中国,迈向21世纪门槛……》《2000’奥运:光荣与梦想》《陈嘉庚》《崛起的海峡西岸经济区》等等,1992年,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先后调看了《十年潮》和《历史的抉择》,大为赞赏,后者《历史的抉择》列为出席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集体观看作品。张胜友总撰稿的电视政论片,构成了中国改革开放史诗式的画卷,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是无可替代的,他是讴歌赞颂疾呼中国改革开放的记者、作家。

1995年9月,张胜友由光明日报社调入作家出版社任总编辑兼常务副社长,继而兼任社长,他受命于危难之时,走马上任之前,作家出版社不景气,年年亏损,他到任后大刀阔斧进行管理体制改革,宣布重组编辑室,编辑不用坐班打卡,站在用一起跑线上竞争,都可以组织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等多种选题。但每个编辑必须建立一个账本,每部图书需记三张卡片,分别是成本卡、销售卡、利润卡,年终总算账。这使不用坐班的编辑们工作飞转起来,而且从“君子恥言利”到主动关心市场,并使编辑工作与发行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当年就出现了有一部图书的利润达90多万元,编辑、发行人员的奖金不封顶,都一一兑现。他上任一个月后,作家出版社的月图书发行码洋从39万元跃至276万元,一年后年发行码洋即从原来的1200万元达到3850万元,那位打字员的千元工资底线不但有保证,而且又翻了一番了。美国《纽约时报》赞誉张胜友是“引发中国出版业革命的第一人”,国内的报刊、电台、电视台纷纷报道他的改革经验。 张胜友在作家出版社任职以来,拓展了中国出版业改革的一片新天地。这一组数字足可以佐证:九年期间,共出版各类获奖图书达100多种,年图书发行总码洋由1200万元飙升至1.8亿元,增长15倍;国有资产年平均增长率31.15%,所有者权益(净资产)年均增长率39.55%,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率67.60%,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促进了出版社的健康有序发展”。那时的张胜友成为引领中国出版业改革第一人,是中国出版业界的红人,被誉为:中国出版业一匹黑马。张惟老作家在文章中盛赞说:“在中国深入发展的体制改革中,牵涉到意识形态的出版业的改革,张胜友没有流血,也没有落荒,这匹黑马领跑,拓展了中国出版业改革的一片新天地。家乡人们心头的牵挂放下来了,而更重要的是它展示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无限的生机和希望”。 

后来,我找来张胜友创作的作品欣赏,还陆续品读到他在各级报刊发表他作品,感到他报告文学作品在我国当代文坛独占鳌头。他创作的报告文学作品以其饱含忧患意识、富于批判锋芒,具备宏观意识,展现历史长河和绚丽的时代画卷。他是改革的代言人,创作的一片重磅级影视政论作品又以渗透着强烈的革新意识和超前意识,以极具思辨性和前瞻性的引起社会关注,再度饮誉文坛。张胜友的思想性深刻、艺术性强,形成了以气势磅礴美、强大的视野冲击力和思想的震撼力的文学特征。正如张胜友所说:“大时代呼唤大作家和大作品,文学创作应该大有作为,应关注社会,关注现实,把握时代本质。举凡传世之作,都是思想深刻、艺术精湛的宏大叙事,表现一个时代,表现一个历史进程。”

张胜友是一位以报告文学和影视政论片创作独树一帜的作家,一位在文化体制改革领域闯出新路的践行者,一位享有“改革作家美誉的时代“弄潮儿”,在新时期30多年的中国文坛,张胜友是一个绕不开的名字。张胜友集记者、出版家、文学家、政论作家身份于一身,可谓是奇人、奇才。张胜友的“奇”有目共睹。

我认识张胜友是先闻其人后见其人的,与面见机缘虽二次,但他和蔼可亲、关心培养文学新人的爱心,为文学贡献出一切的精神,将永留我的心间。现在我时常怀念起他来,老作家张胜友的音容笑貌历历在目,我作为他的故乡一位文学爱好者,能有幸认识老作家张胜友,并还得到他的文学指教,真是人生一大荣幸,感到无比自豪与骄傲。

第一次近距离接触是在2014年6月15日,在中央苏区(闽西)革命烈士博物馆,中国闽西文学院在龙岩举行第七届年会暨《百年潮·中国梦》研讨会。此次张胜友文学创作座谈会,来自北京及省内外和龙岩市本土的专家、学者、作家集聚一堂,研讨张胜友的文学创作成就。张胜友作为闽西文学院名誉会长、《百年潮.中国梦》的总撰稿人回到家乡龙岩亲参临加了此次研讨会,介绍了他创作《百年梦.中国潮》的过程和感想。这部政论片《百年潮·中国梦》由中宣部黄坤明副部长总策划,张胜友总撰稿的,共有五集,2014年5月26—30日在央视一套黄金时间播出,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6月上旬该片在央视重播,闽西日报副刊也推出解说词。参加会议的作家学者近100多人,以文学的名义相聚在一起,济济一堂。张胜友为与会的家乡的作家朋友们做了“只讲文学”的专题讲座,他结合自身工作、创作、阅读经历以及社会热点,旁征博引,娓娓道来,讲授思路清晰,语言生动,观点鲜明,深入浅出,给家乡作家和文学爱好者送上文化大餐,大家受益匪浅。研讨会上我也提交了《一部宣传中国梦的极品力作》一篇论文,也有幸聆听了著名作家张胜友文学创作专题讲座,真是启发很大。

第二次是在自己漳平有幸再次聆听他的讲座的。2014年6月24日,漳平市举行市委学习中心组“学习十八大、实现中国梦”干部大讲坛。 邀请了著名作家张胜友作了《中国梦:改革从哪里来?改革到哪里去?》专题报告。报告会前,大家首先观看五集电视政论片《百年潮﹒中国梦》第一集“百年追梦”。该政论片从“百年追梦”谈起,回望历史、落点当下、面向未来,很好地回答了什么是中国梦。整部片子大气磅礴、雄浑深厚,既有政治与思想的高度和深度,又有文学与艺术的精度和力度,堪称中国梦宣传的精品力作。随后,张胜友从这部政论片引出话题,提出实现“中国梦”就要深化改革开放,从改革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两个方面进行论述,用深厚的文化积淀、厚重的理论根基、大量鲜活生动的事例,给大家带来了一道精美的文化大餐,对于帮助漳平市领导干部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干事创业的信心和勇气,推进漳平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听了著名作家张胜友专题报告会,认为大作家张胜友能来到我们漳平,到基层来,送文化下乡,很接地气,我们基层干部能听他的讲座很受益、很难得的机会。

 第三次我见到张胜友是参加2016年10月8日,在张胜友老家永定高陂镇北山村举办的张胜友文学馆(北山书院)”揭牌仪式。此次活动由福建省作家协会、龙岩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龙岩经济技术开发区(龙岩高新区)主办。张胜友文学馆(北山书院)”不仅收藏了有“中国改革作家”之誉的张胜友本人的丰厚著述,同时也收集了闽西当地作家的代表性作品,分“张胜友文学成就”“闽西文学”“福建土楼(闽西)”三部分进行陈列展示。其中,“张胜友文学成就展”是该馆的主体,由“从北山到北京”“改革颂歌”“红色闽西”“闽山乡情”“出版改革”等五部分内容组成,以图片与实物全面展示了张胜友文学道路和出版业改革历程,展示了张胜友从闽西山村的一名“小裁缝”,成长为中国当代著名记者、具有代表性的著名作家、“引领中国出版业改革第一人”的出版家、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的传奇人生。著名作家王蒙和中宣部原副部长翟泰丰为张胜友文学馆题词。我实地参观张胜友文学馆(北山书院)馆,全面了解张胜友的人生经历和文学创作成就,深深感受到张胜友始终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将自己的文学创作与民族复兴、改革伟业紧密结合,与改革同行,为改革放歌,在文学上不断创新,在散文、报告文学、影视政论片等方面都奉献出了为广大读者所喜爱的精品力作,在中国文学界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期间,还举办“张胜友文学创作座谈会、《张胜友评传》首发式”。张胜友还与省地作家们一起采风活动,还与闽西文学爱好者进行交流,我们聆听他的教诲,并跟他一起合影,他还把通讯地址和联系电话留个大家,说大家今后文学上有什么困难,乐意给大家提供帮助

第四次是2018年8月份,我出版个人诗集《心泉诗韵》,在初稿编辑完成后,请他指正,刚开始我抱着试试看的心里,在微信里向他提及,当时他也及时给予我回复,他说:“我近期身体不适,每月须飞台湾接受干细胞免疫治疗。既老乡有邀,我尽力为之吧我说:真不好意思!真打扰您了”己发,不急!祝张前辈早日康复!谢谢!”他叫我诗稿先发给他,他给我回复:“时间没这么快,序要稍为拖一下,我近期生病卧床休息。后来,他在病中审阅我的诗稿,并欣然给我诗集作序,他说:“故乡诗人要出诗歌集,嘱我为之作序,恭敬不如从命。他在诗集《心泉诗韵》序言里给予高度评价,并对我勉励有加,让我受宠若惊,深感幸运、自豪和温暖。同时,我还从他的身上看到为他人作嫁衣裳的一种朴素情怀,我内心对张大作家对我的关怀由衷感到一种深深的敬意。

大作家张胜友虽已经离我们远去了,但他的家国情怀,关心闽西文学事业繁荣发展,为我国当代文学贡献出一切的精神,将永留我们心间。尤其是他关怀和培养文学爱好者的优良品质,永远象珍贵的金子般闪耀着光芒。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