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余华
(一)
早就听说过,大名鼎鼎的作家余华的祖居是我们高唐人,但没有听说余华先生回过祖居。不管怎样我和余华是沾不上边的。沾不上边就无所谓呢?不是的。当我从《读者》上读到余华先生的《我接受命运,但怀疑生活》一文,真的使我震撼了。他的人生观,价值观,生死观恰恰与我的“三观”如此的相似,是不是与我们的祖传有关系呢?我想,是的。
让我最崇佩的一句话:“我不想成为别人,我只想在我离世时,成为世界的唯一的自己。”我这样说是不是就和余华相提并论了呢?我没这个心思。但可以以诗为证,三十年前我写过《属于世界》一诗,在诗的结尾处写道:让大家都记得/让所有的眼睛都记得/东方的世界/有一个中国/中国大地上/有一个我。这是其一。
其二是,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那就是来自生活中的忍受,人类注定要忍受太多的真实,为了抗拒这种无法忍受,所以才激励了我们去奋斗,去发力,争取生命多一点的自由,把忍受为上下求索的智慧。这样的人生观,价值观也由小变大,由少变多,成为社会性世界性,全球性的一种向往。
其三:“作家的生命不是发泄,不是控诉或者揭露,而是应该向人们展示高尚。”作为诗人,应该是日上竿头,更进一步,更应该懂得我们是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样一个普通做人的道理。
余华先生做为中国的大作家名作家自有他的信条。作家大不大?一看人品,二看作品,就一目了然了。他说:“人老了也是人,是人就得干净些。”这说的作品,这两条做好了,大作家名作家也就名副其实了。
(二)
余华先生说:“做人不能忘记四条,话不要说错,床不要睡错,门槛不要踏错,口袋不要摸错。”我想,这是做人的底线,也是做人的红线,人一旦做错了这四条,就会走向人生的反面。
在我的记忆里,有一个非常不错的年轻人,刚被选拔到正科级领导,因睡错了床丑闻传出,结果自己给自己脸上抹了黑。一时脸上无光,自感对不起党和人民,说话走路都觉得灰溜溜的,后来,只得调入他乡就不知怎样了。
怎样做人,是每个人一生面对的课题,按儒学叙写,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随心所欲不越矩,这是做人的人道,还有做人的道叙,都是前贤做人的规矩。
现代人讲,五十就不论官大小了,六十就不论钱多少了,七十就不论丑俊了,八十就不论男女了,九十就不论鬼神了。论什么呢?不论活多大年纪,价值观生死观还是要论的。
余华先生不亏是大作家,他对自己的人生观是非常明确的,“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随下活着,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价值观也是非常高尚的。就作家而言,他说:“作家的使命不是发泄,不是控诉或者揭露,而是应该向他们展示高尚。”
有的作家就是爱把血淋淋的现实或是不可见人的丑恶性事,追求一些低俗,庸俗,媚俗的来由,他们忘记了“人老也见人,做人就得干净些”的价值观。对于生死观,余华先生更是一针见血的说:“只要人活的高尚,就不怕穷。”如果再加上一句,只要人活的光彩,就不怕牺牲。
生的伟大,死的光荣,那就是共产党的最高境界了。
(三)
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是自然规律。人的高处在哪里呢?人心思政,政是什么?政就是人生观,价值观,生死观。
余华说:“最初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是因为不得不来,最终我们离开这个世界,是因为不得不走。”这就是说人是自然之人,和其他动物一样。人和自然是统一的,又不是绝对的,作为人与其之物类最本质的不同就是有思想有人性。人生就是人生观价值观和生死观的不同,就语言来讲,同样的道理,有人说出来,“一句顶一万句。”当然也有说出来,一万句顶不一句。这就是真理与假话的不同。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这是人的大无畏精神。余华说:“被命运碾压过,才终得时间的慈悲。”为什么我们放着好端端的日子不过,去想那些损人利己的事呢?
说到我们自己,在越来越复杂多变的世界局势下,越要凝聚自己的力量,办好我们自己的事情,走好自己的路,胸赳赳气昂昂地团结奋斗,在以习近平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为实现两个100年奋斗目标,复兴伟大的中国梦。这是不可转移的方向和义无反顾的途径。沿着新时代特色的社会主义奋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