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陆相华的头像

陆相华

网站用户

文学评论
202302/09
分享

纵情江海写洪涛

——读《江洪涛文集》(戏剧卷)

文/ 陆相华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出自大文论家刘勰《文心雕龙》的《时序篇》。大意为:文学的变化会受到社会情况的影响,其兴衰与时代发展密切相关。一部优秀的文艺作品反映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创造能力和水平。一部优秀的文艺作品并不拘于一格、不形于一态、不定于一尊,既要有阳春白雪、也要有下里巴人,既要顶天立地、也要铺天盖地。文艺作品只要有正能量、有感染力,能够温润心灵、启迪心智,传得开、留得下,为人民群众所喜爱,这就是优秀作品。近日,收到了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文学学会会员,国家一级编剧,苏州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苏州市戏剧文学学会会长江洪涛先生的《江洪涛文集》(戏剧卷),其中许多场景令人荡气回肠,潸然泪下。

《江洪涛文集》是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分《大型戏曲》《小戏小品》《广播剧》《戏剧文论》几部分组成,此文集装订精美、文风朴实,纵情江海,泣血而歌,从而成为许多戏剧爱好者的案头臻品。

山歌情,泣血而歌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江洪涛,1964年生,江西兴国人。赣南这块红色的土地,经过了历史沧桑和平穷,也激荡着生生不息的奋斗与追求。尤其是在那几千年中华民族理想的孕育期,这块土壤上的人民表现得更有一种难以掂量的热情和充实。中华民族的忍让意识和崇高的奉献精神在这块土地上得到了完美的结合,这便构成了生的火热、死的悲壮。红土地上熊熊燃烧的生命,垒起了一个高高的祭坛,供奉着我们民族的图腾,建造起共和国雄伟的大厦。兴国县,当时二十三万人口,就有八万多人参军参战,二万三千多热血男女英勇献身。有人说,二万五千里慢慢的长征路上,每一里路,都铺着一位兴国人的血肉之躯。

“天上星星数不清,兴国山歌唱不完。”兴国县素称山歌之乡,山歌源远流长,驰名中外。自古以来,山歌在兴国人民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可以说是:人人唱山歌,家家练斗歌,许多人从小唱到老,一生唱山歌。《山歌情》是作家江洪涛与谢干文、盛和煜合作的剧本,人物原型就是被毛泽东暗暗叫绝的首席红军女歌手、被陈毅誉为“山歌大王”的曾子贞。1929年,红军从井冈山辗转来到江西兴国,听到田垄山野间,时时飘荡出此起彼伏的山歌,颇觉得新奇。时间久了,红军不但爱听,而且爱唱兴国山歌,与兴国山歌难舍难分。欢迎唱,欢送唱,驻扎唱,行军也唱,唱遍了中央苏区,兴国山歌成为了红军歌。1934年红军长征,山歌队在路边唱山歌欢送,唱了三天三夜。《长征》电视剧中《十送红军》的剧情,就是对当时真实情景的描述。

《山歌情》中的贞秀就是以曾子贞原型,作家用传神大意的手法,将革命情与儿女情有机结合,并相互依存、相互转化,那就是将革命情渗透于儿女情之中,让儿女情升华为革命情,同时还力图写出恋情中蕴含的现代爱情观念与封建伦理观念的冲突的文化内涵。舞台上一派凝重的血红,隐约可见景物黑色的轮廓,粗犷的风格给人一种沧桑的感觉。夏大姐出场:乡亲们,今天我们欢迎兴国师上了前线,同时还有选拔一批优秀歌手参加蓝衫团,最要紧的是,还要选出一位山歌大王来,哪个有本事的,请上台。随着明生、小和尚、四妹子等人物的相继出场,明生(男一)和贞秀(女一)的对山歌也出现了精彩的对决,尤其是贞秀带领大家唱《十二月共产》那块更是把剧情引向高潮:

正月共产像过年,村村乡乡去宣传。

句句都是实在话,农民欢喜笑连连。

二月共产进学堂,学堂不是习文章。

朝朝起来讲共产,讲得人心亮堂堂。

……

江洪涛老师在他的《山歌情》创作札记中说:“一切都是我们熟悉的:熟悉的土地,熟悉的生活,熟悉的人物,因而写起来也就特别的投入。初稿时,我们感觉,不像是用笔在写,而是用心在写,笔下的文字如心灵中流泻的情感之液,汩汩奔流。”大型戏曲《山歌情》共六场,无论是写“圆房”,还是写“三棒槌”“夫妻话别”“争相赴死”,都是写得泪雨滂沱,让人们的情感得到了升华,心灵得到了洗礼。尤其是第六场争相赴死的对唱,更是把剧情的冲突引向了高潮。

明 生:(忘情地)

今日要去鬼门关,也不慌来也不怕。

奈何桥上打转身,想问妹妹一句话,

来时唱不唱山歌,哥妹同栽一枝花?

……

贞 秀:(唱)

山歌给我插翅膀,歌声飘飘飞天涯。

满天都是五彩云,人间遍开自由花。

我的好哥哥,今日同去鬼门关,

顾不得羞来顾不得怕。

叫声满仓哥哥你原谅我,

我给明生一句话,

来世还把山歌唱

……

明生、贞秀两人凝视着,依偎着,情不自禁地轻轻唱起《十二月共产》:“正月共产像过年,村村乡乡去宣传。句句都是实在话,农民欢喜笑连连……”

“哒哒哒!”机枪响了,贞秀和明生中弹。众人合唱:“二月共产进学堂,学堂不是习文章……”机枪声与歌声交织着,人们慢慢地一个个倒下……满仓从舞台横七竖八的死人堆里,挣扎站起,摸摸怀里的情报摇摇晃晃向舞台深处走去,嘴里还断断续续地唱着:“十二月共产像过年,红军到了五六年。不怕死来不要钱,就爱争取大政权……”他的背影、歌声都渐渐消融在那一片血红深处。唢呐冒出一个极短的下滑音,一派寂静,远远的地平线上,一轮朝阳喷薄而出。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凸显在我们的脑海,一幕幕壮烈的场面用现在我们的眼前。《山歌情》从1989年初进行创作,历时五年,九易其稿,终于在赣州地区采茶剧团成功上演,一曲《山歌情》,从赣南的沟沟坎坎、青山绿水,带着泥土的气息,带着早晨的清露,得到了观众的认可,此剧目还获得了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文化部“文华剧作奖”。

山雀儿,情归何处

“把写戏当作诗来写,写出文学作品的品味,哲理的品味。要最大限度的投入,情感的投入;笔下的文字,要是心灵深处喷涌而出的情感的流泻。要营造一种浓得化不开的艺术氛围,要像诗歌、散文一样讲求意境。”《山雀儿》是一部经典的大型戏剧,故事应该发生在解放前,山里的妹子山雀儿因为貌美如花,性格开放,最后成了地主阔少吴成阶的小老婆。因为受到大老婆、二老婆的歧视,说她脚大,行动鲁莽,特别是在一次树下洗澡,更是引起吴家的闲言碎语。而就在阔少吴成阶外出收租的三个多月,山雀儿回娘家自作主张进行了裹足,行为言语上也变得文雅收敛,深受吴成阶之父吴员外的喜爱。而吴成阶收租回来一看,山雀儿就像变了一个人。吴成阶认为裹足的山雀,与大老婆、二老婆无二,思想上产生了隔阂。而争强好胜的山雀儿一气之下离开了吴家……

洞箫委婉凄凉、如泣如诉。月牙如钩,村前的小河流水潺潺,古老的水车不紧不慢地转着,转着……忽然传来了歌声:“千年转动的水车哟,万年流淌的河;坎坎坷坷的人生哟,苦苦涩涩的歌……”《山雀儿》的文风朴实,语句优美,画面感强,把一个山里妹子敢爱敢恨,敢作敢当的人物形象展现在读者的面前,也显示了作家的诗情才华。河畔、山坡,山里妹子采茶忙,伴唱等场景让人身临其境。比如:开头山雀儿杂茶园和吴成阶对茶歌,背吴成阶过河那段场景的描写,更能让读者和观众心动:“青春茶叶映春光,山里妹子采茶忙;手把茶叶摘,只把茶歌唱;片片茶叶装满篓,只只茶歌牵情肠……”

山雀儿:(唱)

哎——

河背一只呆头鹅,可愿拿来妹做哥。

哥去哪里对妹讲,妹愿过河送哥哥。

……

吴成阶:(唱)

走过几多青草坡,难得听妹唱茶歌。

妹子有心交朋友,快到河边接哥哥。

……

场景渲染尤为热烈,众姐妹:“快背啊,有本事快背呀!山雀儿涨红了脸,一把背起吴成阶淌水过河。”众姐妹齐声起哄:“嗬——,嗬——,两公婆,走过河,只有新郎背姑娘,哪有妹子背哥哥!”紧接着就是“切光”,出现了山雀儿和吴成阶在漫山遍野的茶园里追逐打闹的画面。

“写戏不是编故事,满足于编圆故事的戏,绝非是一部好戏。要立足于写人物。写出人物性格的发展,情感的流程,心灵的轨迹。要让观众触摸到你笔下人物的体温。要让观众听得到你笔下人物的心跳。要写出生活的原色,人物的本色。要深入到人物心灵的最底层。”为了摆脱命运的,山雀儿很快就成了地主阔少吴成阶的“小三”。高院墙,青砖瓦,大红灯笼门前挂;前院种修竹,后院载鲜花;姐妹们哪里想得到啊,这儿就是山雀的巢,这儿就是山雀的家。寒门嫁入富贵家,山雀儿心里乐开了花;家中百事抢着做,清晨起来忙到夜……然而,山雀儿,毕竟是一只山雀,他追求的真爱却遭到了大户人家的非议,甚至吴成阶的父亲吴员外也觉得有点“伤风败俗”。

终于在吴成阶外出收租的三个多月,山雀儿有机会回娘家对自己来了一个“内修”,不但把自己的名字改为“桂花香”,更要命的是她自作主张进行了裹脚,成了一个她无法挽回的“残局”。裹脚也称缠足,即把女子的双脚用布帛缠裹起来,使其变成为又小又尖的三寸金莲,也一度成为中国古代女子审美的一个重要条件。宋代词人苏轼在《菩萨蛮》中写到“偷穿宫样稳。并立双趺困。纤妙说应难。须从掌上看”,而这是第一手关于写缠足的诗词。宋朝词人车若水在其《脚气集》中写到“妇女缠足……这种女性的裹脚陋习,最后在民国的时候,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令内务部通饬各省劝禁缠足,全国各地纷纷开展了不缠足的运动,可以说劝禁缠足是中国妇女解放的第一步,从那时候起逐渐的女人不再裹脚了。中国女性裹足的陋习从此成为了历史。

作家江洪涛老师正是抓住了一定历史时期的历史事件,通过对比,衬托等多种描写手法,使得剧情矛盾徐徐展开。一个家庭中几乎所有人都觉得山雀儿已改造成他们心目中的“好人”,而唯独自己的丈夫吴成阶不喜欢。吴成阶毕竟也是一个走南闯北的人。知道了外面的世界已发生了变化。

“三个半月清了账,漏夜赶路回家乡。夫妻小别胜新婚,一路想着我美娇娘。”正当吴成阶赶回家中想见山雀儿的时候,山雀儿一句“桂花香”,又加上裹足摔跤,使得二人之间有了一道永远不能逾越的隔阂。正如吴成阶唱词:“不见了那个清清纯纯的山里妹,不见了那个鲜鲜活活的野姑娘。不见了那个风风火火的人影子,不见了那个无拘无束的笑声响。”而山雀儿却莫名其妙:“不知道我到底错了哪一番,不知道我的命是不是真不好;不知道这一家为什么那么难交括,不知道为什么好好的丈夫也反目了?”

箫音委婉凄凉,山雀儿独坐河边,独守寒月。老母亲苍老的呼唤从悠远的地方传来:“山雀儿,你在哪?归来哟,你快归来哟……”

刘根生,激情浩荡

我们的戏剧到底是要给谁看?回答是肯定的,给中国最广大的人民群众。那么,人民群众最需要什么样的戏剧?毫无疑问是那些直面社会、直面人生,直面描绘社会现实生活,深刻揭示社会深层矛盾,反映人民呼声、体现人民的诉求、关心人民的疾苦,能够给他们带来心灵的抚慰、情感的宣泄、到的的感召、精神的提升、灵魂的净化的戏剧。你不关心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精神生活,不反映群众的呼声、人民的诉求,人民凭什么热爱戏剧?

《党员刘根生》是一部直面先是生活的大剧,主要内容是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江南某农村的农村致富标兵,党支部书记刘根生,带领村民致富的故事。写共产党员无私奉献的戏剧很多,能够写出一些令人警醒的东西。那么什么是最令人警醒的东西呢?身为共产党员的江洪涛老师在创作感谈中指出,“我觉得现在太多的人忘记了自己是一个共产党员,忘记了面对党旗举过拳头宣过誓,忘记了自己当初许下的庄严承诺。”《党员刘根生》紧紧抓住共产党员入党宣誓这根主线进行展开,可谓步步惊心,每一步都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党员刘根生》这部戏的幕启,即是一面硕大的党旗,众多的新党员面对党旗举起拳头庄严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新党的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声音低沉而又雄浑,句句撼动人心。

幕内群众:嗬,刘根生你入党啦?刘根生:入党啦。幕内群众:刘根生你想做官?刘根生:不想。幕内群众:你想发财?刘根生:发财嘛,我倒是想的,但我入党可不是为了发财。幕内群众:既不为做官,又不为发财,那你刘根生还入党干啥呀?刘根生:入党干啥?(唱)刘根生我对你们说实话,我的野心并不大,只想做几件实在事;能赢得你们几声夸……幕内群众:夸,不骂你就不错啦!你还是快去管管自己的老婆吧!刘根生:我老婆她,又咋啦?幕内(唱):你老婆现在沙坪坝,跟着一伙人在偷金沙!刘根生刚一入党,就直面人民群众的诸多观望和面临的一些列现实问题。一个处理不好,一个回答不好,老百姓都不会欢迎你。接着就是刘根生与老婆凤英的“对手戏”。

“狼心狗肺刘根生,夫妻情分全部念;当众掀翻淘金棚,巴掌往我脸上搧,逼我回家还不算,又让我自首罚铜钱;相邻面前我脸丢尽,不打你——(举棍)这口恶气我死难咽……”这不,不但老婆不配合,还干起来了。

凤 英(唱):

一穷二白你刘根生,只晓得埋头来种田。

凤英我嫁你十三载,何曾享过福一天?

造几间房子全靠借,三餐茶饭少也油盐。

儿子现在已读书,年年学费往上添。

刘根生(唱)

我也想现状快改变,挣钱要挣正当钱;

勤劳致富才光荣,歪门邪道万不能。

……

咱村的荒山一大片,荒山可以建果园;

张书记下乡来扶贫,动员我承包合同签。

……

“开荒山,种果园,艰苦奋斗五六年;如今的党员刘根生,一年收入十万元。”刘根生通过开荒种果树,又引来群众的猜疑:“共产党的地,共产党的天,共产党牢牢掌政权,我要是加入,共产党,说不定也可以享特权!”剧情矛盾又有了新的变化。于是,乡党委张书记又出面澄清:“刘根生享特权了吗?刘根生依靠自己的双手,勤劳致富怎么样?大家现在眼红了吧?你们要是不想只挣零工签,就要相信党,相信政府。那年我来村里扶贫,家家户户动员叫大家开发荒山,建造果园,你们没有一个愿意听我的话……”接着张书记又给群众讲清了当前的形式,帮助村民提出的各类复杂的问题进行承诺,同时也给村民讲清村民致富必须有一个敢作敢当的支部书记,并任命刘根生为村支书。“支部书记已改选,当家人已是刘根生;带领群众奔富路,他已对党盟誓言。”

《党员刘根生》的剧情高潮是村支部书记刘根生在一次帮助村民转移搬迁的场景。而此时部分村民正在沙坪坝淘金,而此时乡政府已通知上游的大坝出现裂痕,随时都有塌方的危险。为了让其他人全部撤离,他临危不惧,让自己的亲儿子狗娃把自己绑在一个柱子上。一声巨大的轰响,洪水淹没了整个舞台。灯暗。黑暗中传来无数人沉痛的呼喊:刘书记——”灯大亮。天幕上一面硕大的党旗。所有的演员站在一起,面对观众,缓缓地举起了拳头。众念:“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新党的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声音低沉而又雄浑,句句撼动人心。

碧螺春,茶情悠悠

碧螺春,中国十大名茶之一,有着“吓煞人香”之美誉。“吓煞人香”,江南话就是香得不得了。碧螺春属于绿茶类,主产于江苏省苏州市吴县太湖的洞庭山,所以又称“洞庭碧螺春”。碧螺春茶已有1000多年历史,到了清代康熙年间,康熙皇帝视察时品尝了这种汤色碧绿、卷曲如螺的名茶,倍加赞赏,但觉得“吓煞人香”其名不雅,于是题名“碧螺春”。碧螺春茶名之由来,还有一个动人的民间传说。云昔年,在太湖的西洞庭山上住着一位勤劳、善良的孤女,名叫碧螺。碧螺美丽聪慧,而且喜欢唱歌,她的歌声如行云流水般的优美清脆。而与隔水相望的洞庭东山上,有一位青年渔民,名为阿祥(春生)。阿祥为人勇敢、正直,又乐于助人,在吴县洞庭东、西山一带方圆数十里的人们都很敬佩他。而碧螺姑娘那悠扬宛转的歌声,常常飘入正在太湖上打鱼的阿祥耳中,阿祥被碧螺的优美歌声所打动,于是默默地产生了倾慕之情。

“太湖三万六千顷,最美东西两洞庭;洞庭山上产好茶,香么香得吓煞人。”苏剧《洞庭碧螺春》也是江洪涛老师的倾情之作。《洞庭碧螺春》共七场,此外还有序和尾声共九个部分组成。《序》的部分主要是介绍了“碧螺春”名字的由来,然后通过《得茶》《种茶》《尝茶》《毁茶》《悟茶》《研茶》《传茶》等几个方面对碧螺春茶进行了宣扬。《得茶》部分主要介绍了碧螺冒险登上碧螺峰采来了碧螺春茶的经过,其中有几句唱词:“高峰顶,下山崖,抄近路,急回家,激动盖过了惊与怕,喜悦值得我心开花。”说明了碧螺春得茶的不易与艰险。“说种茶,就种茶,茶树种在山脚下;谁知太湖涨水大,几年的心血全白花。”第二场主要介绍了碧螺春种茶的艰辛。从第三场《尝茶》部分渐入高潮。

碧螺:(唱):

那天我制得三两茶,拿到苏州请人尝;

谁知一尝不得了,万人争睹空了巷;

人人惊呼吓煞人,一杯清茶满城香;

城里两位大财主,出钱争买不相让;

每人给我五两银,一份两半全抢光;

还说我以后又新茶,务必送到他府上.

……

众村姑:(唱)

茶汤碧碧绿,茶叶似旗枪。

上下翻飞舞,胜过雪花扬。

有果香,有花香,有乳香,

阵阵清香润肺腑,

远比百花更芬芳.

……

洞庭碧螺春产区是我国著名的茶、果间作区。茶树和桃、李、杏、梅、柿、桔、白果、石榴等果木交错种植,一行行青翠欲滴的茶蓬,像一道道绿色的屏风,一片片浓荫如伞的果树,蔽覆霜雪,掩映秋阳。茶树、果树枝桠相连,根脉相通,茶吸果香,花窨茶味,陶冶着碧螺春花香果味的天然品质。好茶叶不但具有好的原产地,制茶、炒茶的工艺也是非常讲究。《洞庭碧螺春》第五场《悟茶》中涉及几段炒茶的唱词极为优美,也体现了炒茶人高潮的技艺与艰辛:

炒炒炒,炒炒炒,边炒边尝边比较;

炒得烟雾灼眼睛,炒得唇干也舌燥。

炒炒炒,炒炒炒,两人轮流掌锅炒;

炒得山河皆失色,炒得岁月无晏早;

炒炒炒,炒炒炒,杀青揉捻火候到,

炒得茶叶卷似螺,炒得条索都起毛。

……

清末震钧(1857-1918年)所著《茶说》中道:“茶以碧萝(螺)春为上,不易得,则苏之天池,次则龙井……”可见,碧螺春在历史上就荣以为冠。其品质特点条索纤细、卷曲成螺,满身披毫,银白隐翠,香气浓郁,滋味鲜醇甘厚,汤色碧绿清澈,叶底嫩绿明亮。关于碧螺春茶艺有着许多讲究:首选是器皿选择:玻璃杯四只,电随手泡一套,木茶盘一个,茶荷一个,茶道具-套,茶池一个,茶巾-条,香炉一个,香一支。然后要经过点香(焚香通灵)——涤器(仙子沐浴)——凉水(玉壶含烟)——赏茶(碧螺亮相)——注水(雨涨秋池)——投茶(飞雪沉江)——观色(春染碧水)——闻香(绿云飘香)——品茶(初尝玉液)——再品(再啜琼浆)——三品(三品醍醐)——回味(神游三山)共十二道工序。

“洞庭无处不飞翠,碧螺春香万里醉。”烟波浩淼的太湖包孕吴越,太湖洞庭山所产的碧螺春集吴越山水的灵气和精华于一身,是中国历史上的贡茶。古人讲茶要静品、茶要慢品、茶要细品,唐代诗人卢仝在品了七道茶之后写下了传颂千古的《茶歌》,他说:“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江洪涛先生还在《洞庭碧螺春》的尾声部分,还借用晚清著名文史学家李慈铭的《水调歌头》进行渲染:谁摘碧天色。点人小龙团。太湖万顷云水,渲染几经年。应是露华春晓,多少渔娘眉翠,滴向镜台边。采采筠笼去,还道黛螺奁。龙井洁,武夷润,岕山鲜。瓷瓯银碗,同涤三美一齐兼。时有惠风徐至,赢得嫩香盈抱,绿唾上衣妍。想见蓬壶境,清绕御炉烟……

读江洪涛先生的《戏剧文集》,就是一种享受。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