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曾棠的头像

曾棠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02/25
分享

儿时的年(散文)

儿时的年(散文)

文/ 曾棠

赶年集

儿时的年,比现在有趣多了。

那时候,乡村的学校一般是腊月23放年假。回到家里,集中两天突击完作业,然后把书包朝墙上一挂,几个小伙伴就开始了转着地儿赶年集。

张鲁是26,燕店是27,大王寨是28,几个年集下来,收获就满满了。

其实,无论哪个地方,年集的味道儿都一样:人多,拥挤。小伙伴专拣人多的地儿钻,泥鳅似的,在大人们的腿间钻来钻去。钻着钻着,就钻到了买炮仗的地儿。

燕店集上卖炮仗的地儿,在集西头的一个大坑里。

早早地,那些卖炮仗的人就开始占地方了,谁抢到好地方就能多卖呢。那时候不像现在,摊位一摆老长,一个摊位仅仅有一张三抽屉桌大小。卖炮的人只好将一箱一箱的炮仗摆放的桌上桌下都是。

渐渐地,赶集的人多了起来。卖炮仗的人就开始比赛着放起来:

噼哩啪啦。,咕咚咕咚。咚-咣。看谁家的响。

有一个黑嘴唇的人,瘦高个子,长头发,穿一件蓝色的棉大衣,衣服和人一样脏兮兮的。

黑嘴唇是一个脾气暴躁的人。放着放着,他就急了,把大衣一脱,一下子蹿到桌子上,手持一根长长的木杆,把一挂鞭炮挂到木杆上,然后举起来,一挂长长的鞭炮就红艳艳地从半空中垂到了地上。

今年的竹子明年的笋

拉下来主顾才是根本

今儿个不卖了,全听响。来,哪位庄乡借个火,给点着。

黑嘴唇站在桌子上可着嗓子喊道。就有好事的人凑过来。“吧嗒吧嗒”狠狠地吸两口烟卷儿,一手捏住鞭炮的焾儿,一手举着烟头哆哆嗦嗦地杵了一下子,扭头就跑。

可是没点着。

黑嘴唇就急了:大哥,咱行不?不行就别在这里占地方,换人吧!

说话不及,炮仗就点着了,先是爆出一团浓浓的烟雾来,从烟雾里飘出来来一阵香甜的火药味儿,紧接着就听得“咚咚咣咣”的响声震耳欲聋。一挂鞭足足响了一袋烟的功夫才停,就看见地上落满了花花绿绿的碎纸屑......

卖炮的人谁也不甘示弱,这家放了那家放。这样的比赛要一直延续到太阳偏西,天黑了,才散。

送年饭

鲁西的乡村,有过年给族里的老辈人送“送年饭”的习俗。

除夕这天,家家户户包饺子。吃过午饭,母亲就忙活起来,先是调馅,然后和面,掐剂,擀皮,一切都停当了,便开始坐下,包起扁食了。

奶奶在的时候,喜欢包“月亮”,一只扁食弯弯的,就像初七八的上弦月。而母亲最拿手的是“和尚帽”,元宝似的。太阳还挺高,四邻村子里就开始零零星星的响起鞭炮来。过年的气氛渐渐地弥漫开来。

母亲就说:快去准备好炮仗吧。

母亲的话音刚落,西边院子里就响过来一阵激烈的鞭炮声。

西院三婶家是村子里有名的早饭家。平常时候,别人家掀锅吃饭时,她家就洗刷完毕没事了。我家的饭时都是看着西院三婶子家。

三婶子家的鞭炮响过后,爹在灶前已经把大锅烧开了,我和二哥急不可耐地点燃了挂在院子里的那挂长长的“十响一咕咚”。这是鞭炮的一种,那时候的鞭炮有很多种,还有一种叫“小乒乓”,细细的小炮,一长挂,点着了“噼哩啪啦”的响声挺脆,而这种“十响一咕咚”是十个小炮后是一个大炮,点着后的响是“噼哩啪啦--咕咚,噼里啪啦--咕咚”。

炮响声冲出了我家的黄泥巴小院,跑到大街上后,喊来了一伙子小伙伴儿,争抢着捡拾地上未炸响的“灭嘟”炮。

地上落满了一层花花绿绿的碎纸屑,满院子的欢喜气。

这时候,灶屋里就传过来母亲的声音:小二小三,快去给你三奶奶小奶奶家送包子。

这两个奶奶,都是我奶奶的亲妯娌。母亲捡拾出两碗还冒着腾腾热气的白亮白亮的扁食,我和二哥就一起朝两个奶奶家送去。

两个奶奶家也总是要给回过来一碗的。有时候,三奶奶家的丁卫叔还会给回一挂鞭炮。

记得有一年,我和二哥一起回到家,不知是哪个奶奶家给回过来的碗里,藏着一只黑面的扁食,父亲看见了,刚要说什么,母亲就一把捏住那只乌黑的扁食,一下子填进自己的嘴里......

赛炮仗

对于小孩子来说,过年最热闹的时光,莫过于大年初一早饭后的赛炮仗了。

初一早早起来磕完头,太阳还不出来呢。就匆匆忙忙回家,吃几个盖在锅里的扁食,然后急匆匆来到大街上。

后吴家的南北大街有近一里路长,把老吴家的人分成了南头的和北头的。

新年的气象真的是与平时不一样呢,家家户户大门上,都贴着红艳艳的春联。地上落满了炮仗炸响后花花绿绿的碎纸屑,还有半空里漂浮着的淡淡的火药味儿。清冷的大街上,也不觉得冷了。

这时候,大街上已经站了一街筒子的人,在等着看赛炮仗。

就听见南头有人喊起来:

南头的孩,北头的孩

吃完包子赶快来

你先放,俺再放

保管比恁的炮仗响

听到那边的人喊,这边也不回,就依次放起炮来。

砰-啪。咕咚。噼里啪啦。咚--咣。

比赛正式开始了!

说是比赛,其实也就是你放一个,他放一个,谁也不舍得一掏一挂,在这里多放。那时候过一个年,也就是买上三挂炮,一毛钱一挂。除夕放一挂,初一早晨放一挂,剩下一挂等到破五时再放。

有时候,头天傍黑送包子时,丁卫叔给一挂炮仗,就全部拿到大街上来了。

可是,比来比去,年年总是南头的赢,因为到了上午半晌了,人家那边还有炮声响过来呢,而这边早就销声匿迹了。

后来知道,南头的人比我们北头的人家里过得殷实。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