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王元的头像

王元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4/01
分享

无家可归

无家可归

 

以前我看到街道上的流浪汉、流浪儿童,虽然有些可怜他们,但并没有触动灵魂深处,总认为他们的无家可归不外乎三种情形:其一自身有疾病难以自食其力,只好乞讨为生;其二自身好吃懒做,不愿意自食其力,宁愿乞讨为生,四处为家;其三自身家庭原因,无法呆在家里。

然而,在自己经历了无家可归之后,深切体会到无家可归的种种痛楚,尤其是精神上的无家可归更让我心有余悸。

小时候,因为与邻家孩子打架,邻家孩子父母告了我黑状,母亲拿起竹条鞭打我,我就赶紧逃出家门不敢回家。到了吃晚饭天快黑的时候,母亲见我一直没有回家,就着急发动家人四处寻找。我为了气气母亲,故意躲进麦田里,看到家人从眼前走过就是不出来。这样赌气之后,我很快又后悔了,因为天完全黑下来,肚子也饿得咕咕叫,又觉得没脸这样回去。这时候我忽然觉得无家可归的感觉很无奈。这是我人生第一次对无家可归的感受。还好,那时无家可归只是瞬间的事情,只要想回家立即就可以回家,痛楚的滋味不深切。

成年后,有一次忘记带家里钥匙家人又不在家,让我又有一次无家可归的感受。我从外地出差回来,急冲冲赶回家才发现忘了带钥匙而家人刚好也不在家。本想赶回家冲个热水澡,好好睡一觉,没想到却是无家可归,那种无奈无助和焦急的感受难以忘怀。

家是社会最小的细胞,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家国一体,家国情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诚如一首歌所唱,家是最小的国,国是最大的家。儒家文化历来非常重视家的作用,提出“修身齐家平天下”的主张。“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宋代爱国诗人陆游更是把家国融为一体,把国事当作家事。可见,家在人们日常生活当中的极端重要性。

如果说以往我们强调家的作用更多的是住所、归属,或者说是身之所在;其实家更是每个人的精神家园,或者说是心之所在。

这样的体验,是在我的婚姻亮起红灯之后得到的。虽然那座房子,那个形式上的家依旧,我还可以在那里进出,但入住的不再是亲情、爱和温馨,而是充满了火药味,没有了往日的欢声笑语,没有了希望。此时此刻,我才真正体会到无家可归。一个人找一处落脚的地方、一所住的房子是容易的,但那绝不是真正的家。你可以在那里做饭、睡觉,谈天说地,却缺少关爱,缺少鼓励,缺少精神寄托。

住在如冰窑般的家里与无家可归没有两样。没有温暖的家,表面上还是家,实际上已没有了家,在这里得不到关爱,只有冷漠、怨恨和勾心斗角,使人身心疲惫。鲁迅先生说是精神上的困顿。住在这样的家里还不如流浪汉那样自由自在,至少没有了互相倾轧。这时我才真正理解了流浪汉,形式上的家固然重要,可精神上的家更重要。这又使我想起匈牙利大诗人裴多芬的诗,“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为了身心自由,宁可流浪,也不要形式上的家。

婚姻是维系家的根本,关爱是家的本质,失去了关爱就意味着失去了家。为避免无家可归,我们要尽力维护好家庭婚姻关系,尽力奉献出自己的爱。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