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王元的头像

王元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5/16
分享

东涌印记

对于南沙东涌,我既熟识又陌生。我已多次到过东涌,熟识那里的山山水水、楼台庭院,东涌日新月异的变化又让我感到陌生。我喜欢去东涌又害怕去东涌。东涌的绿色、美食和闲适深深吸引了我,东涌人的盛情难却又让我害怕,更担心我手中的笔写不出东涌的醉美,辜负了那里的人们。

来到东涌,印象最深的无疑是这里的山光水色。东涌地处广州南沙开发区,珠江出海口,马路宽阔,交通发达,高楼林立。经济繁荣自不必说,难能可贵的是在现代化大发展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山山水水,古树古屋,让这里的人们过上了现代文明生活又记住了乡愁。

来到东涌当天下午,我就乘船沿着四周河涌体验水乡景色。小船荡漾在清澈见底的小河上,时时可以看到鱼虾的身影,它们并不怕人,不断游走在小船周围,想用手去捉拿,它们即刻沉没水底,如果有捕鱼工具定能抓住它们。小河两岸忽隐忽现的除了楼房、村庄外,就是绿色田野、高大树木。在经过一片玉米地、木瓜林、香蕉林时,风过处传来阵阵甜香。这种味道让我一下子想到家乡的甘蔗林和糖厂炼糖时飘来的甜香,感到很亲切。来到一大片莲塘的时候,看到成千上万的荷叶一律高昂着头,绿意盎然,十分茂盛,就联想到荷花盛开的时候一定很美,满塘花香,招蜂引蝶。而秋后收获的莲藕一定肥大丰满,藕香浓郁。朱自清那篇脍炙人口的散文《荷塘月色》情景仿佛就在眼前。

东涌镇近年来先后获得全国重点镇、全国宜居镇、全国文明镇等头衔,以及很多荣誉,工业化、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东涌镇在城镇化进程中因地制宜,处理好村镇关系,既使广大的乡村逐步实现城镇化,又使广大居民不断实现城镇化。

走进大稳村,让我觉得是一处旅游避暑的好地方。村道纵横交错,绿树掩映,栋栋小别墅错落有致,每家庭院都种上了花草,在阳光下分外妖娆。一些老人在树底下纳凉、聊天或下棋,靠大道的一些人家把一楼作为铺面,售卖当地农产品和日常用品,饿了渴了随处可买到需要的物品,生活十分方便。大稳村的发展就是让人看得见山水,留得住乡愁,宜居宜游宜业。

民以食为天。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推进,东涌镇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不断丰富居民餐桌上的食物。来到东涌镇不吃这里的特色美食就算白来。坦率地说,我多次来东涌除了要办一些事情外,主要是这里的美食吸引了我。

一地的物产及形成的饮食习惯,与该地的气候、土壤和文化传承密切相关。食材的品质无疑决定了美食高下,但烹调的方法也很关键,有时候烹调的方法不当同样做不出美食。就拿享誉世界的潮菜来说,除了食材上乘外,十分讲究烹调技艺,追求色、香、味俱全。味道注重原汁原味;讲究搭配,佐以小食。筵席上的潮菜菜色多而量适中,荤素、干稀、咸甜、冷热搭配有序。烹调手法较少使用烧、烤、腊、糟、熘、酱等,而多侧重于蒸、炖、炒、焖、灼、熬等方式。潮菜取材广泛,以海鲜为主,味道以清淡为主。这点与东涌一些美食尤其是海鲜的做法类似,如小虎麻虾、石门蚝、大鹏鲍鱼等海鲜采用清蒸的烹调方法,讲究味道清淡。潮菜卤鹅与南沙封鹅做法上就很不同。做潮菜卤鹅先熬好含有山姜、香茅、八角、小茴香等多种药材卤水,加入老抽酱油和盐,再放入新鲜鹅肉煮50分钟左右,然后捞出鹅肉挂起来凉6个小时后,第二次放进原先的卤水熬90分钟,再捞出来凉了之后就可以吃了,风味鲜美,香气袭人。南沙封鹅是把鹅杀好后用油纸完全封住,放在江口让江风吹上10天吸油晾干,再加配料炒或蒸来吃,属于绝佳腊味。

徜徉在东涌五光十色的食坊酒肆,琳琅满目的各色食品令人垂涎欲滴。要一壶茶,点上石硖糕 、大眼松糕、九层粉、撑粉、肠粉、芋头粉,选坐临街的位置,一边叹着醇香的茶,品尝着当地的传统小吃;一边悠闲地观赏着人来人往的繁华街景,此等闲适惬意赛过神仙。

我比较慵懒,早上一般不能早起,到外地游玩更是睡懒觉,因此常常错过旅游地早晨美好风光,到东涌起来喝早茶吃小吃这等美事就更别想了。不过午餐是一定要吃的,而且要吃好。俗活说,到一个地方最好吃的就是当地小吃。东涌木瓜、罗氏虾、葛粉、石门蚝等特产自然要吃,但我最想吃的是来一道新垦莲藕做的菜。这里的朋友介绍说最好是龙骨煲莲藕。做这道菜等的时间比较长,要我有耐心。我想我就是奔着美食来的,时间等长不要紧只要菜美味。我们一边闲聊,一边吃着其它的菜,大约过了半个多小时龙骨煲莲藕就端上来了,远远就闻到藕香夹杂肉香,我迫不急待地伸出筷子夹一大块莲藕吃,顿时觉得酥脆松软,满口清香,美不胜收,吃一次就终身难忘,想着以后还要找机会再来。

到一个地方游玩,对一般的自然风光我并不是太感兴趣,对一地的历史文化、社会风情却是兴趣浓厚。我自己觉得自然风景都是表象,没有太多灵动的东西,而一个地方的历史文化总有无限的魅力,富有想象的空间。我对东涌的历史文化就情有独钟,常常发思古之幽情。

东涌炮楼墙厚坚固,建造独特,历经沧桑。从炮楼的精细建筑设计就能知道前人的智慧,为后人建筑提供宝贝经验。同时从炮楼的功用来看,说明当时社会环境不平静,盗匪横行,平民百姓不得不自己设防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在鱼窝头片区的蝴蝶楼,是一座两层高浅黄色、属于典型的中西合璧风格的小楼。中间的门厅及楼梯通道连接左右两边形式相同的多边形随楼,看上去仿佛像一只展翅的蝴蝶,所以人们叫它“蝴蝶楼”。据说是1940年当地沙匪李塱鸡因为旁边鱼窝头糖厂的需要而建,汪精卫的夫人陈璧君住过。

东涌位于南沙区的北面,离广州市中心也不算远,这里人们的传统服饰有自己的特色。东涌人传统服装有大襟衫、大脚裤 、九牙(齿)津(包)头布、披肩等,男女服装都比较宽松。这与我家乡以前人们的穿着很相似,东涌的原住民大多从中原迁徙而来,我家乡祖辈也是从中原过来,难怪在服饰、饮食、习俗等方面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倍感亲切。当然时下的年轻人不再穿那些传统服装了,走在大街小巷上见到的几乎都是大都市的时髦穿着,分不出彼此。我也常想如今不分民族特色的所谓时尚潮流服装到底是进步还是退步?传统与现代是相生还是相克?抑或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但不管怎么样,时间的脚步从来没有停止前行,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

仓廪实而知礼节。富裕后的东涌百姓不仅讲究吃穿,而且提高了文化品味。之前我到这里采风时结识的一位退休工人,经常给我发来他在各地游玩所拍的照片,说是退休后衣食无忧学摄影成为他消磨时光的一种方式,寄情于山水。有时也会与三五好友学唱歌跳舞,或者划船钓鱼、养花养鸟。

流连在东涌青砖黛瓦的岭南建筑、旧麻石子路、参天古榕、纵横河涌、小桥流水人家,看着古老的婚俗表演,耳边传来动情的咸水歌,我就被这里的水乡情深深感动,忘却了眼前的一切,并甘愿做这里的一根水草。我忽然明白了诗人徐志摩写《再别康桥》的心境,“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