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路忠强的头像

路忠强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11/10
分享

梦中的胡杨树

十年前的一天,在腾格里沙漠的边缘、在敦煌鸣沙山的月牙泉边,我见到了期待已久的胡杨树,至今依然时时想起。梦幻般的月牙泉,像迷一样。在茫茫大漠中,千百年来不为流沙而淹没,不因干旱而枯竭。胡杨树虽在它的旁边,但咫尺天涯,却是长在沙漠里。

根据之前的了解,胡杨树是活一千年不死、死一千年不倒、倒一千年不朽,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当真切地站在它面前时,我的心为之震憾了,莫名的感动涌上上心头。在短暂的相遇中,尽量多拍些照片。我要把它带回去,在今后的岁月里慢慢品味。它简直就是一个生命的传奇。经过了一亿三千多万年的岁月洗礼,当之无愧地成为世界上最古老的一种杨树。它生长在沙漠中,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活得是那么坚强、那么生机盎然。是什么在支撑着它度过了那么漫长而枯燥的日子?它想干什么?在满天的风沙里,它把情感深埋在大地,根系可扎入地下20多米;把信念写在枝条,在静默不语中,尽显其铮铮铁骨和高贵品质。这时我想起了古代西征的将士,效忠社稷酬壮志,寄情书剑慨平生。在金戈铁马、刀光剑影中,不论是凯旋还是醉卧沙场,悲壮的生命都像那坚韧的胡杨,在满目荒凉中翩翩起舞。

有时候想想,人和树虽然不同,却也有着相似之处。有的树生长在适宜的自然环境中,有的人生活在优越的生活条件里。沙漠里缺的是水,就像人们物质条件的困乏,饱受贫困的煎熬。与有的人像洪水一样滚滚而来的财富相比,简直有天壤之别。但人总不能因为生存条件艰苦而怨天犹人。这次去甘肃的时候,听导游讲,有一个浙江的女游客看到西部的自然条件那么艰苦,一夜都没睡着觉,为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感伤。导游是一个女孩,她对那个善良的女游客讲:阿姨,请不要担心,我们并不感到苦。这里虽然没有辽阔的大海,却有着浩瀚的沙漠,视野一样开阔。在沙漠里还有锁阳等名贵特产、还有大型的风力发电厂、风叶一转就是钱。这里的高原是长江、黄河的源头,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导游一口气说了很多,并叮嘱在座的我们,不要为他们感伤,他们同样也能过上幸福的生活。我从她自豪的口气里,感到了如同胡杨般的美丽和辛酸。

也许从内地过来的人,并不能真正了解那里人们的生活,如同并不能完全了解胡杨树一样。在艰苦的环境中,也不能总是沉浸在忧伤里。正像人们所说的那样,不能改变环境就适应环境,不能改变别人就改变自己,不能改变事情就改对事情的态度。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社会和自然的法则一样,就是那么残酷和赤裸。但胡杨树在艰苦的环境中,也让自己变得强大了起来。为适应干旱的大陆性气候,它长出了大小不一的叶子。大叶子用来吸收阳光,小叶子用来减少水分挥发。叶片上还有腊质,能够锁住每一滴水。同时,胡杨树对盐碱也有着极强的忍耐力,能从含有盐碱的地下水中吸取水分和养料,让自己枝繁叶茂,并成为沙漠中美丽的风景。

有时我想,如果沙漠里没有胡杨会是怎样?如果把胡杨移栽到内地会是怎样?那天在骑着骆驼去鸣沙山的时候,我为自己的体重而自责。有的人体态轻盈地骑在骆驼背上,而我的体重超标,给骆驼徒增了行走的艰辛。同伴对我说,你的这点体重对骆驼来说并不算什么。想想也是,当年的驼队,长途跋涉千万里,像胡杨树一样,忍住了疲惫和饥渴,用自己坚实的脚步,走出了一条丝绸之路。同时,我还想起了我们企业外出创业的干部职工。一个人就是一个文化符号,一名职工就是一棵胡杨。为了生存和发展,在适应艰苦自然环境的同时,也适应了甲方各种规则的要求。像胡杨树一样,默默书写着企业和人生的传奇。

今朝已相见,何日再相逢?啊,胡杨,你将长存我梦中,并将在最困难的时候支撑起人生。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