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路忠强的头像

路忠强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1/08
分享

想和杜甫作邻居

以前的茅草屋,现在还有人想住吗?它是农业社会原始先民的创造,虽然盖起来很费功夫,但是建筑材料容易采集;虽然是一种无奈的选择,但是住起来冬暖夏凉。小时候,我家住的就是茅草屋,父亲就是盖房能手,从打地基、到挑墙、到覆茅草等一整套的工艺,做得熟练而精致。

茅草屋最怕的是大风,当年杜甫草堂上的茅草就被大风吹走过:“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秋天的大风呼啸而过,卷走了他屋顶上的好几层茅草。印象中我家的茅草屋也曾遭遇过大风,这时候父亲就会用绳子把屋顶的茅草拦住,或者用砖头石板把茅草压住。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更多地住上了高楼大厦。但是茅草屋也不应在历史的长河中消失,我还是愿意继续居住的。“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抛却世俗的纷扰,找一处清静之地,盖个茅草屋,把父母接来,把老婆孩子也带来,并且能和杜甫作邻居,这当是我的理想了。

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杜甫为逃避“安史之乱”来到成都,在西郊浣花溪边的一株大树下建了几间茅草屋。这对每天愁肠百结、忧国忧民、颠沛流离的杜甫来说,是一段难得的好时光。草堂周围的环境相当优美,它背靠成都城,“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向西北可以看到西岭:“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后来,在亲朋好友的资助下,房子面积不断扩大。

当时,杜甫的近邻有两个。南面的是朱山人:“锦里先生乌角巾,园收芋粟不全贫。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锦江有一位先生头戴黑色方巾,他的园子里,每年可收许多的芋头和板栗,不能算是穷人。他家常有宾客来,孩子们都习惯了,总是乐呵呵的,鸟雀也常常在台阶上觅食,它们已被驯服了。“看君多道气,从此数追随。”看他多么超凡脱俗,从此我们数次相聚。可见这位邻居并非等闲之辈。

北面的邻居是一位退休县令:“明府岂辞满,藏身方告劳。爱酒晋山简,能诗何水曹。”“明府”,是唐代对县令的称呼。他怎么没到任期就辞官在这里隐居,用青铜钱买些野竹来充饥,头戴白巾在江边的高地上漫步。他喜欢喝酒,并爱好吴地的草书,写的诗可以与南朝梁时的诗人何逊相媲美。由此可见,这位北邻也不简单,不但爱喝酒,而且能吟诗,是一位风雅之士。

一次,杜甫家里来了客人,尽管条件有限,但他还是很高兴的:“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长满花草的庭院小路不曾因为迎客而打扫,只是为了你的到来,我家的大门首次打开。离集市太远盘中没好菜肴,家境贫寒只有隔年的陈酒招待。如果肯与邻家老翁举杯对饮,那我就隔着篱笆将他唤来。

根据杜甫自己在题后的注释,写这首诗是因为“喜崔明府相过”。由此可知,这位客人是一位姓崔的县令。杜甫的母亲姓崔,客人可能是他的母姓亲戚。而他想要邀请的那个邻居,则可能是同样喜欢喝酒的退休县令北邻。

我如果去和杜甫作邻居,应把房子建在哪里呢?在已有南邻和北邻的情况下,再看看他的东面:“万里桥西宅,百花潭北庄。”由此可知,草堂的东面是浣花溪。那能盖房子的地方,只能是草堂的西面了。杜甫是临水而居,属河景房,而我则要距离水远一点,但这并不重要。

草堂周围的环境非常优美,人居其间,还是比较惬意的:“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和杜甫作邻居,我们可以一起与浣花溪中的河鸥“相亲相近”;可以一起下围棋,没有棋盘怎么办?杜甫会让他的妻子“画纸为棋局”;可以一起去钓鱼,没有鱼钩怎么办?杜甫会让他的小儿子“敲针作钓钩”;钓上来鱼怎么办?自然是炖了一起吃,并且我当拿瓶兰陵美酒,与其一醉方休。

和杜甫作邻居,我们还可以一起去散步。在距离草堂远一点的地方,住着一位黄四娘。在唐代,对地位不高的妇女,称为某娘或者某几娘。她早年沦落风尘,后来嫁人,身世比较坎坷。院子里种了许多花,春天来临,花儿次第开放,蜜蜂嗡嗡闹,蝴蝶翩翩飞。“黄四娘前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烂漫的大好春光,会让人忘记一切烦忧。这时候,黄四娘也可能会唱首歌、跳曲舞,或者留我们喝杯茶、聊会天。看看她的不如意,想想自己的不得志,也当会泪洒青衫,有一种“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觉。

杜甫平时与邻居的交往是比较密切的。他草堂的院子里,种了不少蔬菜。来客人时,随时摘取用来招待:“有客过茅宇,呼儿正葛巾。自锄稀菜田,小摘为情亲。”在自给自足的同时,与邻人之间相互赠送:“故人供禄米,邻舍与园蔬。”即使是好吃又价高的樱桃,邻人也是一送一大筐:“西蜀樱桃也自红,野人相赠满筠笼。”有时候,邻人也会请杜甫喝酒:“田翁逼社日,邀我尝春酒。”

我把茅草屋盖在草堂的西面,也应当规划一个宽敞的院子。把父母接来住,平时的闲暇时间,可以种点瓜果蔬菜。父母虽然辛劳一生,但却是闲不住的人,不论严寒酷暑,总要找点活干。父亲曾是生产队菜园的园长,按季节种的菜,味道鲜美,吃起来也有益于健康。当然这蔬菜首先要送给杜甫吃,我还可把他请到家里来,一同陪父母喝杯酒、聊聊天,甚至是写写诗。

请杜甫到家里坐坐,我相信他会同意的。杜甫为人温柔敦厚,对邻居也是一副慈悲心肠。唐代宗永泰元年(公元765年),杜甫因他在成都做官好朋友严武的离任,也举家迁到夔州(今重庆奉节)。他的“粉丝”----夔州都督柏茂琳,在山腰和江边给他安排了两处住房,也都是茅草盖顶、泥巴涂墙。夔州依偎长江、群山环抱,是一个出名诗名句的地方。当年的诗仙李白,流放至此遇赦,写下名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诗豪刘禹锡贬谪至此,写下名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诗圣杜甫,也没有辜负这里,写出了名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描绘三峡景观,抒发悲苦情怀。

在这里,杜甫的一处院子里有几棵枣树,他西边的邻居是个寡妇,枣熟的时候来打枣,杜甫也是任其去打,并不过问。后来,一个吴姓的晚辈亲戚来此暂住,把院子插上了篱笆,寡妇进不到院子里,不能打枣,哭着向杜甫诉说这事。杜甫便写了一首诗:“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不为困穷宁有此?”劝告吴郎从寡妇的角度考虑,若不是因为穷困,她怎会做这样的事呢?可见,杜甫是很重视邻里关系的。

和杜甫作邻居,当然是不可能的。但作为一个想法,我还是愿意这样去想,在寒冷的冬季感受缕缕温情。一次,我走在冬日城市的大街上,寒风刺骨。街上各色人等,匆匆而过。这时,我看见一位老人,在瑟瑟寒风中,睡在冒着热气的阴井盖旁。我突然想起了杜甫,想起了他不顾自己居住简陋和生活窘迫,而写的那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诗句历经千年,依然响彻在历史的时空中。

位于成都的杜甫草堂,经过后世的修缮与扩建,面积已达300多亩。和杜甫作邻居,是永远也作不成了。但作为一个奢望,却越来越清晰,并希望能带着父母、妻子儿女,去找一个世外桃源般的地方,盖一处自己的草堂,在那里静静地生活。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