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不只有响亮的耳光,还有诗和远方。大自然无限的山水美景,在进入眼帘的同时,也被收藏在心中,成为自己的山水,如同一首歌中唱的那样:“倘若我心中的山水,你眼中都看到,我便一步一莲花祈祷。”多少年来,我就有个梦想,想抛却眼前的苟且,找一个有山有水的地方去静静地生活,以清净心看世界,以欢喜心过生活,让内心宁静而丰盈。
北方大宅,江南小院,东北屯子,塞外庭园,都很好。“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具体来说,就是我想有一个不太大的池塘,池塘边有点土地,在土地上搭建个屋子,每日“喂马劈柴,关心粮食和蔬菜。”有禅乐阵阵,也有袅袅炊烟,寒来暑往,伤春悲秋,一任岁月静静地流淌。
春天来了,可以像杜甫那样,去看“留连戏蝶时时舞”,去听“自在娇莺恰恰啼”,去赞叹“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像杜牧那样,去看“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像韦庄那样,去感受“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像司空图那样,去问“尽日问花花不语,为谁零落为谁开”;像崔涂那样,去感伤“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夏天的时候,可以像范成大那样,在屋子里静听淅淅沥沥的雨声,“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像许浑那样,去感受“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像秦观那样,去体会“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像杨万里那样,去看“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像辛弃疾那样,去拜访一位老朋友,“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秋天到了,可以像王维那样,去感受“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像王勃那样,去看“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像李商隐那样,去感受“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像纳兰性德那样,去问“谁念西风独自凉”,去看“萧萧黄叶闭疏窗”,去“沉思往事立残阳”。
冬天的时候,可以像王安石那样,去看“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像刘长卿那样,去听“柴门闻犬吠”,去等“风雪夜归人”;可以像柳宗元那样,去“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像卢纶那样,去体会“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还可以像白居易那样,给一个老朋友打电话,去问“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在一个地方呆久了,就出去转转。像李白那样,“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在山水中体会和享受着人生;像韦庄那样“春日游,杏花吹满头”,看“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也可以像陆游那样,来个乡村游,去农家做客,“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体会“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
放着城市繁华的生活不过,为何偏要走进山水田园?“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总归诗酒田园。”国学大师南怀瑾的话,也许是最好的解释。人生拼命的追求,到头来终归要由绚烂走向平淡,自己想要的不过是淡泊、宁静的一种境界。生命的最大意义莫过于找到自己,投身大自然,会心于山水林泉,获得如陶潜所言的羁鸟归林、网鱼入海之乐,这也是人们内心最深沉的需求。
从古到今,人们走向山水田园的脚步,一直没有停止过。《楚辞.惜誓》中说:“或偷合而苟进兮,或隐居而深藏。”比如汉代的严光,他拒绝了汉武帝的亲自征召和封赏,坚持隐居富春江。范仲淹在《严先生祠堂记》中,说他“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对其甘于寂寞的高逸情怀大加赞赏。
但寄情山水田园,终归是无奈之举。中国的文人是很有责任感、使命感的,其心理秘密,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范仲淹在《岳阳楼记》里,对此作了淋漓尽致的表述:“居庙堂之高则有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也,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但当理想志向不能实现的时候,如果不能面对现实拍案而起,或奋而反抗,或钻营求进,也别无他法,只有到山水田园中去疗伤,努力排除世俗的嘈杂和干扰,暂时忘却功名利禄。如同唐代的王绩那样:“我家沧海白云边,还将别业对林泉。不用功名喧一世,直取烟霞送百年。”用表面的超脱,消解内心的痛苦。
其实,人们对山水的认识是经历了一个过程的。孔子认为:“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把山水人格化,以此来审视人的品德、心灵。先秦诸子为了实现各自的政治主张,朝秦暮楚,周游列国。在他们的意识里,自然山水是最好的论理喻体,是用来言志的手段,表现思想的载体。
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人们游历自然山水机会的增加,对自然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山水不仅用来言志,而且起到了愉悦身心的作用。因逃避战乱,北方士族来到山青水秀的江南,发现了山水美景有解除流离之苦的特殊作用。于是出现了一大批游山玩水、饮酒忘忧的名士,如“登临山水,经日忘归”的阮籍,“游山泽,观鱼鸟,心甚乐之”的嵇康等。
还有谢灵运,更是如此。他在任永嘉太守、秘书监及临川内史期间,为纵情山水竟不惜巨资,役使数百人为其伐木开路,因此扰乱了地方治安,差点被认为是山贼。如果说先秦诸子周游列国时,意在寻找贤君明主,希望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对身边的山水并未太注意,那么发展到魏晋,名士文人游山玩水,则是有意识地投身大自然的怀抱,希望在充满生机活力的青山绿水间,求得心灵的宁静。
从此,山水便在人们眼中亮丽起来,在取得与人平等地位的同时,也具有了自己的独立性,正所谓“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面对现实的不如意,抗争虽然有一点作用,但最终都以偃旗息鼓、在社会面前俯首称臣而告终。山水田园也因此成为人们风雅的休息地和体面的退隐处。
人若能享受孤独,寂寞也会变成一种美丽。在山水中远距离地看世界、看人生,更多了一份清醒。李白在生命弥留之际,仍有“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的遗世绝响;杜甫在穷途末路之际,仍有“无边落木纷纷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慷慨悲歌,自然山水毕竟能给苦难的人生带来些许慰藉。
但烟霞可赏,岁月难留。自从孔子对着滔滔东去的河水发出“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千古一叹后,伤感也几乎成了人们面对山水时所共有的心态。站在宇宙的高处,人们在生命的短暂和偶然中发现了自身的渺小,人生的悲剧也就随之而来了。有时虽然置身山水美景,也未必就能忘却尘世的纷扰,获得精神的自由逍遥。
所以才有了孟浩然“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的孤独;才有了元稹“近来逢酒便高歌,醉舞诗狂渐欲魔”的放纵;才有了柳宗元“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的忧伤;才有了许浑“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的无奈;才有了刘禹锡“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的感慨。
“江山留胜迹,吾辈复登临。”大自然的山水美景在远方,也在心里。只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从此便记在心间。记得当年去新疆慰问公司项目部职工,驱车路过额尔齐斯河的时候,看到清清的河水,蓝蓝的天空,广阔的视野,我就再也不想走了。一个强烈的想法涌上心头,就是我想在这里搭建个房子,在河边开垦点土地,到这里生活。
当时还想,如果“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的李白,“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王维;“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的岑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的杜甫;“面上近日老昨日,心中醉时胜醒时”的白居易,他们也都能来这里,那就更好了。
但想法总归是想法,到现在也没有付诸实施,每日为了生存而忙碌,哪还有时间和能力谈闲情雅致。能找到生命价值的事情,才能叫事业,其余的仅是工作而已。虽然人生苦短,世事艰难,但也应该像苏轼那样保持旷达乐观的心态,“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把工作当作事业做,就一定能再创辉煌。
同时,也应该向王维学习。他的“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他的“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转黄鹂。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这才是人生的诗化境界。在这样的境界中,没有天涯孤旅的伤感,没有日暮途穷的绝望,能体会到的,是生命的充盈、人格的完整,而这正是在现实生活中难以得到的。
“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大千世界,气象万千。眼里有风景,心中有山水,这样的人生才是丰盈的。无论是对理想的执着,或是对操行的坚守,或是对生命的珍爱,只希望在将来的某一天,能有一个池塘,池塘边有一片土地,在地上搭建个屋子,过着一种“地僻门深少送迎,披衣闲坐养幽情”的生活,无倾巢覆卵之危,多偷闲逍遥之乐,并希望自己走遍万水千山,归来依旧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