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吕高翔(翰墨明月松)的头像

吕高翔(翰墨明月松)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8/31
分享

母亲的水缸

 “吱呀……”随着大门打开的声响,母亲挑着一担水回来了。天刚蒙蒙亮,睡梦中的我隐约听见哗啦哗啦的水响声,这是母亲往厨房的水缸里倒水。

  我揉着惺忪的双眼,透过窗户格子,呼唤母亲。母亲边走边说:“娃儿,天还早,你再睡会儿,我再去挑一回水。”母亲扁担上的两只水桶轻摇慢摆着,说话间已经走出大门,消失在我的视线里。

  我的故乡在甘肃一个偏远的山村——吕家窑。自祖辈起,山上的人家,一直为水所困,靠天吃饭,靠腿走路。过去多年,缺水、吃水难成为人们生活的一个难题。

  儿时的记忆中,挑水是父母每天的必修课,而水关乎一家人的吃饭问题。每天一大清早,母亲就去村庄的沟壑间挑水。连绵起伏的黄土高坡,多山地,旱地。在村子沟壑低洼的交汇处,有两处水泉,一处是村西的大湾泉,一处是村东的团子沟,都位于黄土高坡的半山腰。水聚在水沟,说是水泉,其实就是露天的大水坑,泉边泥泞湿滑,舀水一不小心就会滑入泉中。

即使离家最近的大湾泉,挑一回水,沿着蜿蜒的山路,往返一趟得走二三里地。母亲挑着水,常常是左肩膀挑一会儿,再换右肩膀。我跟在母亲身后,提个塑料水壶,一路走得磕磕绊绊。蜿蜒的陡坡山路,找一处平缓地歇歇脚都是奢望。遇陡坡上行山路,前面的水桶不小心碰到路面,引起水桶晃荡,水就会洒出来。为避免水洒出来,母亲就将扁担两头的绳索反向缠绕一圈,这样一来,水桶提高一些,以免珍贵的水溢洒。

尽管山路泥泞难行,高一脚,浅一脚,泉水在村里,相对来说,还是近些,不用到山下的河滩地挑水。若下山挑水,再走山路挑回,往返路远,费力耗时。

大湾泉和团子沟就成为村里山上人们重要的水源地,山上几十户人家的生活用水,家畜、家禽用水全指望这两处水泉。因取水人多,排队是常有的事,有时去晚了,泉水就见底,母亲就用水瓢,将渗出的泉水轻轻地舀进水桶,水瓢底上沾着泥,水桶里泛起黄泥的浑浊。即使这样,水还是不够用,常有挑水的乡邻蹲在泉边守水,等水大约够一担水的时候,方才挑水回家。

夏收忙碌时节,一到晚上,母亲会到山下的暖水泉取水,趁着月光夜色,或挑水,或背水,以保证第二天的生活所需。夏夜的村庄并不寂寞,蜿蜒的山路上,不时会碰见取水的乡邻们。

小时候生活条件艰苦,隔几天才吃一回白面馍。玉米,土豆都是日常主食。家里蒸的玉米面疙瘩,拌上酸菜,可以当干粮。玉米面疙瘩干涩难咽,饥饿时我常端个小搪瓷碗,身子极力前倾,爬在水缸边上,碗伸进水缸舀水,泡着水吃,常常是一碗玉米面疙瘩,半碗洒进水缸里。水缸底部常落一层黄亮亮的玉米面。农忙时候,母亲看见水缸洒进去的食物,也不责怪我,水无比珍贵,只要没有杂物,没有被弄脏,依然可用。

后来,政府在村庄实施“母亲水窖”工程,在院中打井蓄水,干旱的黄土高坡,深打十数米,仍不见有水,水窖便成为蓄水池,下雨天接雨水存进水窖。

一天晚上,一家人正在炕上看电视,听见打雷的声音,母亲说要下雨了,赶紧接水!于是,全家总动员,每个人都忙碌着,一块大塑料布几乎能遮住整个院子,父亲拉起塑料布一头的绳子,母亲拉住另一头,我和兄长分别拉住一角,四个角很快绑好固定,像一层帐幔悬在院子上空,雨点噼里啪啦地打在塑料布上。妹妹去厨房拿来各种容器接水,父亲赶紧放置水桶在塑料布下方,雨水增多积聚,塑料布负重下沉,通过中间的豁口流进水桶。水桶满水后倒进水缸,此时的屋檐下,水桶、水盆等各种能接水的容器全派上用场,随着雨越下越大,叮叮当当如同雨水的交响,在院子里回荡。一场瓢泼大雨,接的雨水足够几天家用,使得盆满缸满。

 母亲在烟熏火燎的厨房一直忙碌辛劳,时常关注着缸里的水位,一有空闲,便会挑满水。寒冬腊月时节,水缸面临严冬的考验。在老家农村,冬天零下十多度的气温很常见,家里没有暖气。一到入冬时节,母亲会给水缸穿上厚厚的“棉袄”,用布头裹着麦草,包住水缸并用绳子绑紧,给水缸防寒防冻。尽管如此,第二天早上,掀开水缸盖,水缸表面仍会结冰,母亲用擀面杖轻轻地敲冰,小心翼翼地以瓢取水。

母亲勤劳节俭,用水也很节约,每次洗菜用水,沉淀后再用,最后洗菜的水会倒进一个专门的桶,或用来养猪、养鸡、浇菜园等。水没有一点儿浪费,连洗脸洗手用水都很少,用后的水会洒在庭院除尘。

近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山乡巨变,自来水入村入户,再也不用为吃水发愁了。乡邻们感慨地说道:“我们山上人,祖祖辈辈没水吃,还是党的政策好,现在和城里人一样,用上自来水了,这在以前都是不敢想的事……”

水贵如油,那些缺水的时光一去不返,缺水的小山村,从此告别吃水难,缺水的日子。如今,母亲的新式灶台旁,已不见水缸的踪影,灶台旁空落落的一角,仿佛在诉说水缸悠悠的过往。

母亲的水缸盛满岁月的故事,这缸里的水,润育奶奶、父母,包括我们兄妹在内的祖孙三代人。这水缸盛过泛黄泥的泉水,浑浊的雨水。如今,母亲的水缸“下岗”了,清澈甘冽的自来水来了,自来水润泽母亲的心田,滋润多情而火热的村庄。

  忆想母亲水缸里的水,一滴水,一滴汗,那些吃水难和艰难困苦的日子已成为过去。而今,水润山乡,在这美好的时代,水缸在岁月的流转里,虽然远去,但母亲的幸福快乐来了,村庄幸福的生活也来了!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