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最喜欢吃的山谷饼,当兵以后的43年再没吃上了。那紫红色的饼子,咬一口透心的甜,每当想起母亲做的山谷饼,嘴里似乎还有香甜的余味。
我的家乡地处著名的驼梁山AAAA级风景名胜区,气候凉爽,景色迷人。我是土生土长的驼梁山人,对家乡黑土地和黑土地上生长的稀缺植物—山谷子念念不忘。我出生于1960年,记事的时候已经是60年代末期,那时的驼梁山地区山坡上除一部分开垦成种植燕麦、油菜、萝卜、山药、苦荞的耕地外,其余都是多种花草树木快乐生长的美丽家园。驼梁山人爱吃的野生作物种类多,山谷子便是其中之一。我非常喜欢吃山谷子饼,因为口粮青黄不及,山谷饼充当了糊口的食物。另一个原因是,山谷饼比蜜和白糖还甜,谁都喜欢吃。不过因为太甜不宜多吃,如果是血糖高的人望着山谷饼流口水也不敢咬一口。如果从山谷子里提取糖分制成山谷子蜜,恐怕所有的蜂蜜都甘拜下风、自愧不如。
驼梁山海拔2281米,是数百种植物的王国。在驼梁山海拔1800米以上才有山谷子,越往高处走,气候越凉,七月份下雨天要穿保暖衣,否则冷得受不了。山谷子适宜较低气温的土壤生长,所以低处不见山谷子的踪影。
由于山区气候寒冷,春天的驼梁山绿色植物少,花草树木还在酣睡中,待到醒来已是初夏季节,这个时候才渐渐穿上绿装,一改土里土气、无精打采的模样,尽显青春活力。随着气候逐渐变暖,温度的不断升高,山谷子在山梁上、阳坡上长得要快一些,相对阳坡,阴坡长得缓慢多了。每年的七八月份是驼梁山最美丽的季节,山谷子花、金莲花、金针花三大花系粉墨登场,正是它们长得最鲜艳、最旺盛的时候,迷人的景色让到驼梁山观光的人们流连忘返,离开后好长时间脑子里反复出现花海景象,有时梦里都会浮现游览时的情景。
六七十年代,驼梁山尚未闻名于世,知道的人局限于居住在驼梁山地区的人,盛夏季节,几乎每个年轻人都要至少来一次,观景赏花,采摘金莲花、金针花,打山谷子。八月份是收获山谷子的最佳时机,经过大约三个月阳光雨露的滋润,满山遍野的山谷子已经长成亭亭玉立的俏美人。山谷子一般长至半米高便不再生长,一根笔直的茎上长着毛毛虫一样密密麻麻的果实,果实上面托着白色小花,不待小花落尽便可采摘。这个时候,山谷子最漂亮,十分惹眼,人们左右逢源,向前向后、向左向右推进,所到之处将山谷子摘得干干净净,手指被山谷子汁给染成了绿色,发现一片山谷子便不停地往篮子里摘。山谷子散发着淡淡的特有的香味,从篮子里飘散开来,让人不禁深呼吸几下,吮吸这来自大自然的味道。
每天有四面八方的男男女女到驼梁山采山谷子。摘山谷子有专用工具,叫“齿尺”。齿尺的下方是柳条编织的椭圆形兜子,兜子的两端用一根剥了皮的大拇指粗的月亮形木棍链接起来,便是一把齿尺。齿尺一般人编织不了,由专门的编织匠制作而成。家里有齿尺的人家,便带上这个专用工具爬上驼梁山,手持“齿尺”系梁,对准山谷子轻轻地左右摇摆,毛毛虫模样的山谷子被打进了“齿尺”里。山谷子白花花的,一片接一片,一个人一天要打十几斤。山谷子色紫,状如小米,晾干,在石碾上碾成面,做成香甜可口的一个个圆饼,吃了一个还想吃第二个,山谷饼是驼梁山一带农民招待客人的佳肴。
我八九岁起,跟着哥哥姐姐到驼梁山,采摘野菜,后来长大了,约上几个伙伴带上干粮、水、“齿尺”到驼梁山摘野金针花和山谷子。我对山谷子情有独钟,大概有八九年时间,每年都要到10里外的驼梁山,随着年龄的增长,一年比一年收获的山谷子多。
我当兵离开家乡后,夏天收获山谷子的季节基本上没回去过,一般是春节回家,没机会采摘山谷子,父母年龄大了,没力气攀登那么高的山,所以再没机会吃到山谷饼了。村里人这些年都在忙赚钱,没人去专门采山谷子。2001年八月下旬回乡探望母亲,我去了驼梁山一趟,多年没与驼梁山近距离接触,感觉不像是原来那个驼梁山了。我很诧异,问哥哥,他说几十年来驼梁山一直在变化,以前的驼梁山花草覆盖面广,东西南北铺展面积大得一眼望不到头,从东面到西面没半个多小时到不了,如今却被成片的松林取代,属于纯花草的面积大大减少,加上90年代旅游开发,游客逐年递增,山野不再宁静,金莲花、金针花、山谷子花儿不等完全盛开便有人采摘,一个夏天,驼梁山的野花被人采的所剩无几。近几年六七八月份,景区有专人看花,但因面积大,人手少,看不过来,大部分花被人摘走。二十多年来,驼梁山人采不到山谷子,吃不到山谷饼,许多人不再去想它了。还有一个原因是,80年代以来,驼梁山的山谷子逐年退化,昔日大面积盛开的山谷子花不见了踪影,恐怕是异军突起的松树林成为山谷子的天敌。松树林地面上长满了深可没膝的草丛,却极少看到山谷子。
山谷子已经成为一种稀缺资源,有一天还能吃到山谷饼吗?
中铁十五局集团二公司吕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