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指一数,我从事摄影已有30载,对摄影的喜爱没有终点,从胶片相机到数码相机,拍摄各种会议、工程项目、各类检查、人物特写以及风光、艺术类图片约10万张,不客气地说,是一位资深摄影人。
大约是1992年的夏天,我开始接触单反相机,并拍摄一些生活照,由于对相机的光圈、速度、感光度等一般的摄影知识不了解,照片的构图是凭感觉,想怎么拍就怎么拍,洗出来的照片要么曝光过度,要么颜色暗淡,几乎都是废品。从此我偷偷地学,宣传部有个新闻干事照片拍得可以,我在他对面办公,便看拍完会议照片的尼康相机用光和速度是多少,至于构图和画质无从谈起。恰逢此时,工会举办了一次摄影培训班,邀请焦作市群艺馆的一位副研究员讲授摄影课,他把一部单反相机的构造、基本原理详细地讲解了一遍,并将他的一本画册《家乡的画卷》里面的几十张照片产生的时间、地点、用光和速度、构图等作了全面介绍,我听得津津有味,看得如痴如醉,用心记下了他讲的大部分内容。这次摄影课,对我的启发和培养摄影兴趣起了很大作用。同时我也向摄影技术相当不错的一位工会干部取经,在什么样的光线下用多大光圈、多快速度、感光度多少等等,他毫无保留地告诉我,使我对摄影这门学问有了一定的了解,掌握了一些知识。1993年我和宣传部一位干事去南昆铁路工地采访,指挥部党委副书记是我的老领导,他手里有一部尼康长变焦相机,我和许干事将相机的拍摄功能设置为全制动,这样在拍摄时便于按照我们的意愿拍一些有一定质量的新闻、人物和风光图片。我俩带着相机互拍纪念照,从指挥部驻地到大小石林、乃古石林、阿诗玛石峰等景区都留下我们的倩影。当然,我在建筑工地也拍摄了一部分新闻照片,这是我正式进入图片拍摄领域的处女作,还不错,照片洗出来后,其中20张新闻照片被中国铁道建筑报和焦作日报采用。初尝胜果,对我鼓舞很大,坚定了我除文字写作以外从事摄影的信心和决心,多一样爱好多一份收获果实的途径,何乐而不为呢?由于我在摄影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申请购买相机也顺理成章,单位给配发了一部国产“海鸥”相机。我在达(县)成(都)铁路等建筑工地拍摄的照片,被人民日报、经济参考报、科技日报、人民铁道报、中国摄影报等多家媒体采用。相机也换成了“雅西卡”,先后使用的两部相机不是名牌,有相机用,心里挺高兴。此后公司召开各种会议、举办各类活动,都由我拍照,拍摄的范围广,收获更大了。1996年夏天我去三峡库区的合(川)巴(东)公路项目采访,傍晚时分,在工地只见8个民工往搭好架子的拱桥上抬一块块千斤重的条石,画面非常感人,我马上用镜头记录下这个瞬间,这张照片将农民工泰山压顶不弯腰的不屈不挠的精神体现的淋漓尽致,照片在工人日报、科技日报、人民铁道报、中国摄影报、中国铁道建筑报相继发表,反响很大,有人建议我加洗放大参加中国铁建与中国美术馆举办的第六届大路画展。十五局集团公司党委宣传部高级政工师、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赵延凤将该照片带到北京,这张《咱们工人有力量》的照片入选中国铁建和中国美术馆举办的第四届大路画展,在中国美术馆展出。这是我第一次参展,后来再没参加国内举办的各类摄影大赛,说不清是底气不足,还是对参赛这类形式兴趣不大。
在公司机关的15年,我下基层采访、检查指导工作的机会比较多,足迹踏遍万水千山,每到一个地方,相机总是不离手,深入建筑工地拍摄新闻照片,也去邻近的风景区旅游,顺便拍一些风光图片,采写新闻稿与摄影两不误。我对写作和摄影的挚爱,达到如痴如醉的地步,始终未停下手中的笔、敲击键盘的手,出门不忘带相机、聚焦火热的建筑工地、建筑工人和美丽的风景。1998—2008年这10年,以及2016年以来,不论是在党委宣传部、指挥部综合办、公司工会办、两个公路项目,还是退休后被企业返聘,用镜头将高速公路、铁路隧道、桥梁、路基、涵洞和一线工人顶烈日冒酷暑、斗严寒战风沙的场面真实地记录下来,并发表在媒体上广为宣传,为企业扬名、提高知名度、扩大影响力,竭尽全力做一些有益的工作,还推出一批典型,助力有才干、有较强管理能力的人才走上重要领导岗位。
2020年3—5月在江西修水公路扩建项目被返聘3个月做企业文化顾问,期满后离开项目部,在焦作修养4个月。金秋十月,应公司副总经理兼杭甬复线宁波一期高速公路项目经理黄伟邀请,我来到浙江宁波,在十五局杭甬复线项目部做企业文化工作。除采写新闻外,拍摄滨海高架、滨海互通新闻图片是一项重要工作,我及时用文字和图片将工地发生的包括各级领导检查、慰问、调研的新闻源源不断地向外推送报道。拍摄的许多图片,用在项目部画册、宣传栏、展板上,插入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的图片,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还给宁波市的交通、交管中心、业主、监理、海事处等单位爱好新闻的人员无偿提供200多张有新闻价值的图片。不遗余力为项目做宣传,抓住杭甬复线这个海上大项目,摄影技术有用武之地,拍摄画面美观、气势宏伟、富有震撼力的图片是我的初衷,并努力实践。
对于摄影人来说,有尼康、佳能等高档相机,不一定能拍出高质量的图片,一张照片饱含了拍摄者的思想、美学、审美观、价值观、个性特点、对事物的认知等许多因素。拍摄图片,还要有吃苦精神,在没有无人机的情况下,选一个好的角度,需要爬坡、过河,甚至爬上陡峭的山上,具有一定的危险性。2000年在达(州)万(州)铁路G合同段,我爬上一个十分陡峭的山坡上正聚精会神地拍摄一张桥隧、线路相连的照片时,脚下滑了一下,本能地抓住旁边一棵小树,差点滚到50多米高的山坡下,跌落到一条车来人往的马路上,假如那次失足掉下山崖,生还的希望几乎为零,多年后想起那次遇险,依然心有余悸。用危险的代价换来的这幅照片,被达万公司领导相中,放在出版的一本画册封面上。摄影并不简单,拍出满意的照片不容易,要付出艰辛的努力。我时常在施工现场一拍就是几个小时,有时为一个有云彩背景的图片,站在桥墩上等待很久,腿都站麻了。我有恐高症,可是为了理想的照片,咬住牙、硬着头皮攀到高处,从不同角度拍摄内容丰富、具有厚重感和张力的照片,每一次都有收获,总有几张像样的图片问世。2018年盛夏季节,湖北荆门凤凰湖的10多个湖里的荷花盛开,无与伦比的大面积荷花吸引了无数男女老少观赏,也吸引了我的目光。我提上相机、穿上短裤,来到湖边,先在外围拍摄一会,再走进湖中继续拍。许多娇艳欲滴的荷花好像害羞一样,总是躲藏在里面,一朵挨一朵地昂首怒放,令人陶醉的风姿让我眼花缭乱。我是旱鸭子,进入湖中拍照是有危险的,脚下都是石头和淤泥,在齐腰深的水中小心翼翼地移动着身体,高举相机,对准冰清玉洁的一朵朵荷花情不自禁地拍起来,激动之余,也有点害怕,担心不慎摔倒被湖水吞没。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的付出,换来了几十张美图,谁看了都说荷花太漂亮。我在修水公路改建项目担任书记时,办公楼的二楼和三楼走廊两侧墙壁上,张贴了10多张大画面的荷花美图,成为项目文化的一个亮点,给员工和检查工作、外来办事人员以美的享受。
从事摄影这些年,感觉在新闻、艺术摄影领域拓展的空间还很大,虽有一些成绩,从构图到色彩,都得到许多人,也包括一些摄影家的认可,但在使用数码相机时,一些功能没有充分得到应用,尤其是夜幕下对移动物体和工人劳动的场面抓拍的效果并不理想,需要不断学习和借鉴优秀摄影家的方法和技巧,并不断地实践、磨练,使拍摄的图片质量有大的提高。
中铁十五局集团杭甬项目部 吕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