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吕奎元的头像

吕奎元

网站用户

散文
201906/11
分享

林徽因,一个世纪的传奇

       在中国现代史上具有传奇色彩的一代才女、旷世佳人林徽因离开我们近60年了,她短暂的一生为后人留下多少经典故事啊!她是我国现代史上著名的建筑学家、作家、诗人。尽管岁月轮回更迭,一个泱泱大国杰出女性辈出,但林徽因在今天看来依然是百花园中一朵璀璨夺目的鲜花,一个世纪的传奇。

      梁思成的学生、继任妻子林洙这样赞美林徽因:她是我一生中见过的最美丽、最有气质的女人。风华绝代,才华过人。”通常情况下,一两个男人赞美女人,是出于尊重对方或满足女人的虚荣心,也可能夹杂着某种审美偏见,溢美之词的可信度需要打个问号。那么成千上万的男人追捧一个女人,那这个女人一定非常出众。而这个被男人追捧的女人如果被女人嫉妒和发自肺腑的赞美,那她绝对是才貌双全之人。如果其男人的继任妻子也毫不掩饰地对前任的才貌敬重的五体投地,被颂扬的这个女人毫无疑问是倾国倾城、羡煞众人的美女、才女。她倾倒了民国时期文化界最有影响的一群男人,但她跟他们只是纯洁的友谊,而非今天一些名人庸俗的、说不清道不明的那种关系。正因为她出类拔萃、才貌双全、风华绝代、气质非凡,招来所有女性的嫉妒和憎恨,她的生活圈子里只是男性,唯一的女性朋友,是美国著名作家、学者费慰梅女士。熟悉林徽因的女人心里都不平衡,视她为仇敌,将她恨到骨子里了!在她面前,所有的女人无论在事业上多么有建树,与其相比,都黯然失色,很憋屈,很受伤。伤她们的人不是凶手和歹徒,正是“小妖”林徽因!因为她不知不觉间成为花海中的花魁,聚焦了无数人的目光,吸引了许多男人的注意力,不乏特别优秀、享誉中外的极品男人!林徽因不是神,也没有三头六臂,可她就是有超群的魅力,让一大片花容月貌、事业与婚姻双丰收的好女人恨自己生不逢时,泪往心里流。著名女作家丁玲、冰心如此,而会英、法两国语言,还担任过外交部翻译的陆小曼更不用说了。可见一个几近完美的林徽因在充满敌意的女人世界的位置,是多么的尴尬呀!在她身上集中体现了东方女性的美德和优秀品质。

       她的生活圈子里是清一色的男性,有几分孤独、寂寞,但那是一处独特的、很耐看的秀丽景色。世界上任何一处美景都有它的与众不同之处。林徽因这一代知识分子接受的中西方文化与当代中国人有很大不同,思想无杂质,与异性交往非常理性,视名誉如生命,容不得半点玷污形象的事在自己身上发生,始终本分做人,坚守底线,不越雷池半步,心灵纯洁的像晶莹剔透的水晶石。

       对林徽因的才貌,用遍汉语所有的精美词汇来形容都不为过。从保留下来的照片看,她是单眼皮,但恰到好处,横看竖看无半点瑕疵,比双眼皮还好看。一双清澈明净的黑珍珠般的眼睛与白皙文静的脸颊和两排洁白齐整的牙齿太完美了,看一眼便叫人心醉!你可以将她比作蔚蓝的天空下一潭碧水,也可以看成是一朵妩媚娇艳的玫瑰。

       她是上个世纪偌大一个北平的奇女子,女人世界的精灵,从少女、青年、中年,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像芬芳美丽的鲜花一样吸引人。她是凡人、俗人,但又是超凡脱俗之人。她短暂的一生充满了幸福与快乐、艰辛和痛苦,充满了诗意般的情调和色彩。她的事业、爱情、生活,所有在她身上经历过的事,成为上个世纪20年代以来人们广为传颂的经典。因为她绝顶的聪明和美丽,她的故事才显得格外精彩,让人念念不忘。如果她活到今年,是一位满头白发、饱经风雨、110岁的老寿星,可惜世界上没有长生不老的人。她用自己惊人的意志与病魔博弈了长达15年,在强大的阎王面前,回天乏术,年仅51岁便告别她无限留恋的世界,她挚爱的事业和她的亲人!我恨时间不能倒流,世事更迭太快,人生不能虚拟,往事不能原滋原味地粘贴和拷贝,没法见证那个美艳如花、才气盖世的林徽因。林徽因是一个时代的标志,是一座不朽的丰碑!今天,人们争相阅读她的作品,欲走进那个时代,追寻她的足迹,分享她的快乐,为她分担疾病的困扰。

       林徽因生前的那些照片记录了她一生走过的道路,十分珍贵,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后人可以从不同时期的照片中观赏这位大美人、大才女的音容笑貌。 

       台湾著名影视编剧王蕙玲做了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那便是她根据众多研究成果改编的20集电视连续剧《人间四月天——徐志摩的爱情故事》,该剧2000年在多家电视台播出后,引起巨大反响,再次唤醒人们对林徽因女士往事的记忆和对她的深切怀念。当然也包括大诗人徐志摩!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电视剧助推了“林徽因热”,无意中将“林家小姐”推向海峡两岸,推向全世界,让更大范围的人认识和了解一个非凡的女子,这是编剧的一大贡献。正是该剧的问世,国内外的一批作家、评论家创作了多种版本的林徽因传记,多家出版社推出林徽因的小说、诗歌、散文、剧本、文艺评论、译文、书信等著作,从多角度、多方位透析一个神话般的女子的传奇人生。这些出版物与广播、报纸、杂志和网络的广泛传播,在知识界、文化界产生深远影响,为重新客观、公正、理性的评价林徽因起到了推动作用。海外的专家学者也对林徽因兴趣颇浓,一批研究成果相继问世,一个真实的、倍受后人追捧的林徽因展现在世人面前。 

       从中国热到世界热,林徽因家喻户晓。

       林徽因,1904年出生于浙江杭州,祖籍福建闽侯(今福建福州)。祖父林孝恂为民国进士,在浙江金华、孝丰等地任知县。父亲林长民在祖父的影响下,有远大的理想和政治抱负,立志报效国家,是一个政治明星。他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是民国时期为数不多的公派留洋学子,擅诗文,工书法,回国后与刘崇瑞创办福州私立法政学堂,并任校长,武昌起义后在上海等地宣传辛亥革命,翌年南京政府成立,历任参议院秘书长、众议院秘书长、北平政府国务院参事等职。1917年林长民任北洋政府司法总长,5个月后辞职,1923年任宪法起草委员会委员。1925年郭松龄任命他为东北国民军政务处长,一个月后在反奉的战斗中被流弹击中殉职,时年49岁。

       林徽因8岁那年移居上海,就读于虹口爱国小学。1916年随北洋政府任职的父亲迁往北平,在英国教会创办的北京培华女中读书。1920年春林长民去英国游历,林徽因随父去英,继续读书。7月,她随父到巴黎、罗马、法兰克福、柏林等地旅游,9月回伦敦,以优异成绩考入圣马莉学院。两个月后,在伦敦,林长民与在伦敦剑桥大学攻读政治经济学的诗人徐志摩相识,徐志摩在林家邂逅了绝代佳人、情窦初开的林徽因,彼此倾慕,有过一段恋情。但不是干柴遇烈火,马上就能燃起来。17岁的林徽因与年长7岁的徐志摩在康河的小船上,在剑桥校园里的林荫道上,在林徽因父女的客厅里,他们成双成对、形影不离,建立了深厚的友谊,爱情的种子开始萌芽。这时的徐志摩已是一个孩子的父亲,其妻张幼仪怀上了第二个孩子。林徐打破旧观念的束缚,已经有了谈婚论嫁之意。林徽因给出的条件是,徐志摩若要娶她,必须给她个名分,跟张幼仪离婚。痴情于林徽因的徐,本来他对张没感情,是封建社会制度下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造成的不幸的婚姻。他在林张之间必须作出选择。任何事情都有无法预测的变数,他们这段感情也不例外。林徽因与徐恋爱之事遭到两个姑姑的强烈反对,理由是,徐年龄太大,还是已婚之人,徐离婚林嫁过去等于做了填房,名门闺秀岂能做这样的事?林徽因的观念很传统,对世俗的偏见不在乎是不可能的。好在她与徐的感情发展的不太深,处于进退自如的可控状态。现代著名作家、翻译家和最有影响的诗人之一的徐志摩就不同了,他掉进一条深不可测的爱河不能自救,别人也无法施以援手。爱是最折磨人的,爱一个人是幸福的,也是痛苦的,既能激发斗志,让人神采飞扬、感觉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美好的。当自己付出的爱不能被对方接受时,让人失落、惆怅、丧失理智,甚至走向极端。徐志摩爱林徽因爱的有点疯狂,但他理智的处理与林的感情,不会做出格的事,诗歌是他表达心情的广阔平台,一首首脍炙人口的诗,是他发自内心的声音。林长民倒是很开明,尊重女儿的选择,还给徐写过一封信,毫无指责之意。林徽因在经历了激烈的思想斗争和痛苦的煎熬后,她对徐的感情发生了实质性变化。她去英国的南海边旅游散心,一个月后随父归国,继续在英国人创办的培华女中读书。林与徐连续10个月没书信往来,一段恋情处于休克状态。权衡利弊得失,她感情的天平倾向于梁思成。梁思成的父亲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上杰出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现代传媒的开山鼻祖、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一生著述丰硕,问世的著作达1500万字。徐志摩曾是梁启超的学生。

       徐志摩翌年3月与妻子在柏林离婚,10月回国,从上海前往北平去见林徽因。但此一时彼一时,物是人非。林徽因与梁思成的婚事已有成言。徐志摩在回国前便在报纸上刊登了他与张幼仪离婚的声明,震惊全国,是民国时期第一桩西式离婚事件,被视为反封建礼教的宣言书。他不听忠告抛弃张幼仪的行为被其父徐申如痛斥一顿。儿大不由父,徐申如不得不面对儿子与儿媳离婚的事实,决定认张幼仪为义女,并将徐家上海的一处房产交给了张幼仪。对林徐没有成婚这件事,有人认为林徽因那么出众,梁启超岂能让徐志摩拥有,即便是自己的学生,在这件事情上是决不会让步的,凭他的能力搞定儿子与林的婚事是非常容易的事。

       林徽因爱过徐志摩是真的。在现存的林徽因与胡适的通信中便可得知林与徐志摩那段感情。1927年林徽因在美国留学时,胡适正好来美国讲学、访问,林徽因给胡适的信中说:请你回国后告诉志摩,我这三年来寂寞受够了,失望也遇多了。告诉他我绝对不怪他,只有盼他原谅我从前的种种不了解。昨天我把他的旧信一一翻阅了,旧时的志摩现在真真透彻地明白了。过去的就过去了,现在不必提了,我只求永远纪念着。林徽因在后来给友人的书信中含蓄地吐露了她对不起徐的意思。爱情和婚姻是两情相悦,谁都有爱别人的权力和被人所爱,但真正走进婚姻不是件容易的事。林没有跟徐结合并非不道德,是徐对林太痴情,一厢情愿,感情陷的太深所致。

       林徽因将绣球抛给了梁思成,这是她人生中的一次重要的抉择。梁思成作为归国的知识分子,爱国热情高涨,在追赶“国耻日”游行队伍时右腿被一辆大轿车撞断,在医院治疗期间,林徽因日夜守护在病床前。这场变故,梁公子留下终身残疾,走路一瘸一拐的。在灾难面前,他们的爱情经受住了考验。

       林徐的爱情没有开花结果,但还是最要好的朋友。徐很大度地、很绅士地与林徽因继续交往,但已经不像在英国那样无话不说了。林徽因和胡适、徐志摩、张奚若、金岳霖、沈从文、朱自清、萧乾、陆小曼等一批才俊常在新月社举办一些文艺活动,新月社成为了他们的天堂。1924年5月,徐志摩最崇拜的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他与林徽因陪同左右并担任翻译。泰翁的诗剧《齐德拉》被搬上舞台,林徽因饰演公主齐德拉,徐志摩扮演爱神玛达那,林徐流利的英语对白和惟妙惟肖的表演才艺,使这台诗剧获得成功,让泰戈尔非常感动,也获得文艺界的好评。 

       泰戈尔离开中国不久,林徽因、梁思成和弟弟梁思永同往美国康乃尔大学深造,林选学户外写生和高等代数,梁选学建筑学。三个月的暑期课程全部学完,林梁去宾法夕尼亚大学就读。受美国时局的限制,该校建筑系不收女生,林入该校美术学院,选修建筑系课程。1927年9月,林徽因在宾大毕业后转入世界著名学府耶鲁大学戏剧学院学习舞台美术。12月18日,梁启超在北平为梁思成和林徽因的婚事“行文定礼”,情定终身。次年3月林徽因结束舞美学业,在这个美丽的春天,二人在加拿大温哥华林的姐姐家举行了简朴的婚礼。新婚不久,梁启超安排二人赴欧洲考察古建筑,培养他们对建筑这一学科的兴趣,为他们日后在建筑研究领域取得杰出成就铺路。结束欧洲之行,回国后,林徽因在福州探亲时,应福州师范学校和英华中学诚请,作了《建筑与文学》和《园林建筑艺术》的演讲,受到师生的盛赞。林和梁受聘于东北大学建筑系,梁为主任,林为教授。林主要讲授《雕饰史》和专业英语。 这年,张学良面向全国征集东北大学校徽图案,林徽因设计的“白山黑水”图案中奖,获400银元。她还为其叔林天民设计福州东街文艺剧场,她的才华开始显露。

对中国历代古建筑产生浓厚兴趣的梁林,从1930年到1945年长达15年间,两人带着学生在中国的15个省的200多个县考察测绘了几百处古建筑,发掘被隐没已久的别具风格的古建筑,引起世人的瞩目。正是林梁的考察和潜心研究,河北的赵州石桥,山西的应县木塔、五台山佛光寺等极具古代建筑艺术与研究价值的建筑声名远播,成为国内旅游胜地,为梁思成破译中国古建筑结构的奥秘、解读《营造学社》“天书”提供了帮助。

       1931年,林徽因受聘于北平中国营造学社。她与夫君筹备清华大学建筑系,梁任主任,林任教授,填补了清华无建筑专业的空白,实现他们培养一大批建筑领域人才的伟大梦想。教学与研究是他们事业的核心。单独或与梁思成共同发表了《论中国建筑之几个特征》《平郊建筑杂录》《晋汾古建筑调查纪略》等多篇论文和调查报告。她和丈夫合著了《中国建筑史》一书,但她没署名。她还为丈夫的《清式营造则例》一书写了绪论。她设计了北京大学地质馆和宿舍楼,将美学与艺术完美地柔和在一起,这些馆舍建成后成为北大师生注目的风景。由于她有很高的英语水平,曾被聘为北平女子文理学院外语系教授,为大学生讲授《英国文学》,她的授课妙语连珠,有极强的感染力和亲和力,深受大学生的欢迎。

       林徽因这样一个才女,不幸感染了肺病,长期与病痛作斗争,疾病的折磨让她痛苦不堪,有一部分作品是在病床上完成的。在东北,在四川南溪李庄,在昆明西南联大,在北平,肺病、贫困、战乱这“三座大山”压迫着她。但她的事业从未中断。据史料记载,在北总部胡同四合院的林徽因家中每周举办一次“文化沙龙”,云集了当时的胡适、徐志摩、刘海粟、陈岱孙、钱端升、周培源、钱伟长、梁实秋、朱光潜、萧乾、沈从文、金岳霖等数十位中国文化界的精英。林徽因是沙龙的主角,也是主持人,她思维敏捷,擅长提出和捕捉话题,具有超强的感召力和调动客人情绪的本领。使众学者谈论的话题,既有社会广度,又有学术理论深度,且有很强的针对性。时间越久,林家交往的圈子越来越大,渐成气候,形成了上世纪30年代北平著名的文化沙龙,被称为“太太的客厅”。毋庸置疑,林徽因具有超强的演讲才能和社交才能,要知道这个圈子里的人后来都是国家的栋梁之才,像周培源、钱端升、钱伟长等人成长为副国级领导人。

       林徽因一生遭受的精神打击是十分沉重的。他父亲、好友徐志摩、刚从飞行学院毕业担任飞行员的弟弟林恒的先后离世,她仿佛被刀子扎进肉里一样痛苦万分。如果说父亲和弟弟是因为战争的残酷不幸去世的,那么徐志摩35岁那年从南京乘邮政飞机去北京聆听她在协和小礼堂给驻华使节讲授中国古代建筑学,在山东济南党家庄附近的开山遇大雾触山机毁人亡的意外事故,使重情义胜于生命的林徽因有一种负罪感。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尽管是偶然,是徐志摩提出前往北平听林徽因演讲的,也是一场无法预测的灾难,但她感到对不起好朋友徐志摩。她不说讲演这件事,徐志摩会遭遇这场断送性命的灾难吗?林徽因比谁都痛苦,比谁都伤感。她在北京晨报先后发表《悼志摩》《纪念志摩逝世四周年》两篇悼念徐志摩的文章,感情真挚,心情沉重,读后让人潸然泪下。林徽因与徐志摩之间的情谊很深,为怀念在空难中丧身的徐志摩,她在床头悬挂了梁思成从徐出事地捡回来的一块飞机残骸,长达20多年,直到去世。

       林徽因在从事古建筑研究、教学的同时,对文学创作也十分喜爱,在《诗刊》《新月》《北斗》《大公报》《文学杂志》上发表小说、诗歌、散文、文学评论、剧本等。她的作品从数量上看,诗歌创作成果最丰硕,现存于世58首。散文《志摩逝世四周年》《九十九度中》,诗歌《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她的代表作。她的作品有描写爱情的,有赞美大自然的,有抒发个人对家庭对社会情怀的,有探索人生哲理的,语言清丽质朴,建筑美、韵律美、音乐美巧妙地体现在作品中,风格自成一体,让人惊喜地看到在文学上同样有造诣的林徽因。读林徽因的作品是一种享受。有人评价说:在林徽因的著作中,建筑学家的科学精神和作家的文学气质揉合得浑然一体。 她的学术论文和调查报告,不仅有严谨的科学内容,而且用诗一般的语言描绘和赞美祖国古建筑在技术和艺术方面的精湛成就,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而在文学作品中也常用古建筑的形象作比喻。我以为,这些评价是客观的、恰如其分的。她为儿子梁从诫创作的诗歌《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语言轻灵飘逸,表情达意达到了建筑美与绘画美的艺术效果。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笑响点亮了四面风, 

                                   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黄昏吹着风的软,   

                                   星子在无意中闪,   

                                        细雨点洒在花前。   

                                        那轻,那娉婷,你是

                                    鲜妍百花的冠冕你戴着, 

                                    你是天真,庄严,   

                                    你是夜夜的月圆。   

                                    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

                                    新鲜初放芽的绿,你是

                                    柔嫩喜悦,  

                                    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的白莲。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 

                                     是燕在梁间呢喃,   

                                     你是爱,是暖,是希望,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林徽因在文学上的建树得到了文学界的高度关注。她工作繁忙,还应邀负责编辑《大公报•文艺丛刊•小说选》并担任《文学杂志》的编委。由于她在建筑学和文学创作上都显露出惊人的才华,所以在30年代就享有“一代才女”的美誉,与冰心、庐隐同为著名的闽籍女作家。

不可否认,徐志摩对林徽因的文学创作产生一定影响,是他带林徽因走进文学的殿堂。而林徽因本身有当作家、诗人的兴趣和天赋,她学的建筑、舞美设计都与文学有关。再说,林生活的圈子,在文学上有造诣的称得上“大家”的占多数,耳濡目染,她在文学上有建树是必然。环境影响人,有时甚至影响一生。林徽因在建筑领域和文学上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她发表在《诗刊》上的《一首桃花》,是一篇上乘之作,读几遍都不厌倦。

                                            桃花,

                                            那一树的嫣红,

                                            像是春说的一句话:

                                            朵朵凝露的娇艳,

                                            是一些

                                            玲珑的字眼,

                                            一瓣瓣的光致,

                                            又是些

                                            柔的匀的吐息;

                                            含着笑,

                                             在有意无意间

                                             生姿的顾盼。

                                             看,——

                                             那一颤动在微风里,

                                             她又留下,谈谈的,

                                             在三月的薄唇边,

                                             一瞥,

                                             一瞥多情的痕迹!

       徐志摩评价说:“徽因的这首诗,佳句天成,妙手得之,是自然于心灵的契合,又总能让人读出人生的况味。与前人的“记得前罗裙,处处怜芳草”有异曲同工之妙。”这是发自内心的赞叹,绝非讨好林徽因。

       林徽因一生爱过三个男人,一个是大诗人徐志摩,一个是著名建筑史学家、建筑师、城市规划师和教育家、与自己厮守一生的丈夫梁思成,另一个是中国著名的哲学家、逻辑学家、被称为学界泰斗的金岳霖。而这3个优秀的男人都钟情于她。当然最短暂的是徐志摩。林徐之间备受争议的感情问题,林徽因曾对儿子说:“徐志摩当时爱的并不是真正的我,而是他用诗人的烂漫情绪想象出来的林徽因,可我并不是他心目中所想的那一个。”这句话留给对她感兴趣的人去考证吧。

       最痴情于林徽因的莫过于金岳霖,为了这份没有结果的爱,他终身未娶,因为他心里只有林一个人,再容不下第二个女人。当年清华大学的许多有才华的漂亮女生追求金,没有哪个能够走进他的生活,与他相伴终身。在林告别世界29年后的1984年,79岁的金岳霖循着林徽因的那条路走了,他们在八宝山又见面了。有一件事被传为美谈。林徽因去世10多年后的一天,金岳林邀请一帮朋友在北京饭店聚会,事先没说主题,大家都很纳闷。待客人到齐,10多道菜上齐,金岳霖举起酒杯只说了一句话:今天是林徽因的生日!在场的名流面面相觑,一下明白过来了。一个活着的人为死去多年的女人举行特别的生日宴会,这份痴热情怀比金子更可贵!

       在林徽因逝世后的追悼会上,金岳霖为林送的挽联格外引人注目: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在中国,四月是最美丽的季节,鲜花盛开,万物充满勃勃生机。金将林比作人间的四月天,可见对林有多么深厚的感情!林和金是邻居,金是林家的常客,彼此心心相印,暗里爱上对方。林将自己的心思坦诚地告诉梁思成。梁经过一番痛苦的思索,说,老金比我优秀,你如果选择了他,我祝你们幸福!面对两个好男人,她不知该怎么办才好。林将梁的原话说给金,金和梁都是品德高尚、重情谊之人,都希望对方得到幸福。金主动退出,保持挚友关系继续往来于林家。这件事放在今天的另外三个人身上,恐怕不是这个结果。林与金这段往事和林与徐的友谊被传为佳话,感动了几代中国人。据说林去世后的那几天,金的泪水一直没断过。

      林与徐、与梁、与金之间的这种感情,这种境界堪称为千古绝唱,今天的中国人没法与之相比。他们的感情太纯洁、太完美、太高尚,在他们身上找不到一点瑕疵。看看如今的少数80后、90后,还有一些官员、知识界、演艺界的名人,用情不专,没有真爱和真情,感情生活一团糟,敢与上个世纪近似完美的林、梁、徐、金比吗?用我们惯用的思维去揣摩那个时代的社会名流,显然是错误的。他们都是留学欧美的知识分子,受中西方文化的熏陶,在男女感情的处理上是有分寸的,在他们身上渗透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圣洁的让后人只有佩服的份儿。

抗日战争胜利后,林徽因和梁思成全家重回阔别10多年的北平,继续从事古建筑的研究工作。她和梁思成大声疾呼保护古建筑,在人民解放军攻城前夕,标出被保护的古建筑,列出详细的目录,提供给政府。她天天有做不完的事情。北平解放后,林徽因被聘为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主讲《中国建筑史》课程,还为研究生讲授《住宅概论》等有关课程。1949年7月,政协筹委会将国徽的设计任务交给了清华大学和中央美院。林徽因与莫宗江等7人承担了清华大学的设计工作。1950年6月,清华大学设计的图案以构图庄重、民族特色鲜明而被选中。林徽因应邀参加了全国政协一届二次会议。这年,她被任命为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委员兼工程师。

为挽救濒危的景泰蓝传统工艺,她与莫宗江、钱美华等人深入生产景泰蓝的厂家调研,设计了一批具有民族风格的新颖图案,使不景气的厂家起死回生。

       1952年,林徽因被任命为人民英雄纪念碑建筑委员会委员,在病中与助手完成了须弥座的图案设计。她还与梁思成翻译了《苏联卫国战争被毁地区之重建》一书。这是一本有很高价值的工具书。是年,林徽因为《新观察》杂志撰写了《中山堂》《故宫》《颐和园》《北海公园》《雍和宫》等古建筑的文章。她当选为中国建筑学会理事,并任《建筑学报》编委。而后,林徽因当选为北京市人大代表。

       正当她的事业蒸蒸日上,新中国的建设需要她贡献才华和力量的时候,她的身体再也撑不下去了,一座大山一样的林徽因倒下再也没起来。1955年4月1日,在这个鸟语花香的四月天,年仅51岁林徽因,一双聪慧的眼睛永久地闭上了。

                                                    中铁十五局集团二公司 吕奎元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