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大堤上,夏草停止了疯长,软蓬蓬的草尖上,落满了厚厚一层枯黄的落叶,脚踩上去,“哗哗”的响。身旁的淮河,静静的从远方而来,又默默的流向远方。遥远的落日,似乎就挂在这长河的尽头。天地之间真静啊!微风略过水面,惊起一排排细细的波澜,在夕阳的余晖下,顿时泛起一道道金光。间忽有过往的商船,常常几十只连在一起,发出低沉的“托托”声,像一条巨龙一样从河里缓缓穿过,场景蔚为壮观。大堤左侧,是一个热闹的集镇,粉墙黛瓦,垂烟袅袅。大堤的两边,栽植了一眼望不到头的白杨树。抬起头,透过两侧整齐又浓密的树梢的空隙,只能看得见窄窄的一溜碧蓝的天。秋叶簌簌的斜着落下来,砸在路上、肩头,让人顿生叶落知秋的感慨。啊!朋友,这不是江南水乡,这是皖东的一个美丽小镇--柳巷。
柳巷古渡口是当地南北交通的咽喉之地。这几年,政府在渡口的两边修建了景观带:凉亭、风景树,蜿延弯曲的石子路,一应俱全,是小镇居民早晚休闲的好去处。也许很多年前,这里可能密密麻麻的生长着的都是柳树,所以把小镇取名为柳巷。但还有一个传说,说是南北朝时,由于军事战略的需要,要在淮河里筑一条拦河堰。但因为水流太急,刚投放的石料立刻就被急流冲走了。人们想了很多办法都无济于事。民工死伤无数,苦不堪言。朝廷又下令,如果在规定的工期堰堤不能合拢,将处死所有参加修堰的民工。为了救自己的工友,一对名叫大柳巷.小柳巷的兄弟,纵身跳进围堰的缺口处。说也奇怪,本来湍急的河水忽然变的静止不动了。大家立刻投放石料,大堤合拢了。人们为了纪念这兄弟二人,把河对岸的一个村子叫大柳巷,河这边的一个村子叫小柳巷。这就是传说中大小柳巷名称的由来,并一直沿用至今。所建的拦河坝,也就是现在柳巷境内的浮山堰。如果这个故事是真的,那柳巷应该存在有上千年了。
从柳巷渡口往西,沿着淮河大堤行走约五公里,便可到达浮山堰。浮山堰修成后不久便被大水冲垮了。如今只残存了一小部分。远看就像一块玉石横卧在淮河南岸,所以又叫浮玉山。浮山虽不算高,但登上山顶,由东往西可眺望柳巷镇全境。春天,风和日丽,绿草茵茵;秋天,天高云淡,遍地的玉米.大豆成熟了,在阳光下一片黄灿灿的色彩。柳巷居民区和浮山居民区掩映在杨树林里,白的墙.红的瓦若影若现。越过淮河往北便是五河县,那里的田地,公路全是一马平川,尽收眼底。所以民间流传着一副上联:“登浮山,往五河,五河五条河,淮浍漴潼沱。”至今还没有人对出合适的下联。浮山虽不算险峻,但临河的一侧,经过上千年河水的冲击,早已形成了悬崖峭壁。站在山巅,看着河水奔流而下,撞击着山下的峭壁以后打着巨大的漩涡向下游奔去,总让人有几分惊心动魄的感觉。浮山虽算不上十分美丽,但经过上千年风雨的打磨,早已积累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历朝历代,都不乏文人雅士到此游览赏玩,留下的诗词文赋多不胜举。苏东坡咏浮山洞的诗句耳熟能祥;摩崖石刻的字迹依希可辩;淮王鱼,六郎饮马池等的故事广为流传。然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如今山上的古庙早已毁坏,还剩下房屋根基依稀可辩。还有那巨大的石龟,孤独的趴在山口,似乎要为往来的游客诉说着往昔的苍伤岁月。
从浮山往南,大约五公里的距离,是小有名气的东西涧湿地。这里河沟交叉,芦苇丛生。湿地占地约6000亩,其中芦苇约3000亩。春天,草青水绿,鸟雀欢唱,一派江南水乡的韵味;秋天,芦花飘飘,鱼肥蟹美。近年,勤劳的柳巷人把这里打造成螃蟹和小龙虾养植基地。让这片风景优美的湿地为当地经济的发展发挥了不小的作用。由于生态良好,环境优美,曾被电视剧《江塘集中营》选为拍摄基地。
柳巷土质疏松,特别适合白杨树的生长。田间地头,到处绿树成荫。特殊的土质,特殊的环境,使这里成了蝉的乐园。进入初夏,新雨过后,幼蝉开始从土里爬出来,乘着夜色爬上树去退壳。这种幼蝉当地叫做“鸡柳龟”,是一种难得的美味。每天晚上,人们打着手电,拎着水桶,去杨树林里转一圈,总能逮到几十上百只“鸡柳龟”,回家用油盐炸出来,又香又酥,时间久了,渐渐的成为了当地的一种特产。那些退了壳的成蝉,爬上枝头,尽情的鸣唱。开始是几只,渐渐的几十只,再到成千上万只,一时之间,从早到晚,从夏到秋,似乎天地之间到处都是蝉鸣,这也成为了当地的一道特殊的风景。
说到吃,柳巷最有名的还要算是豆制品了。柳巷千张,干子,豆腐,豆饼合称餐桌上的四兄弟。特别是柳巷千张,南来北往的旅客,只要经过柳巷,总忘不了要带点回去,毕竞美食可遇不可求啊!
美丽的柳巷有山有水有美食,柳巷的人民热情好客,如果你心动了,就赶快来看看吧。(1850)
2017-10-5夜于柳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