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张宝伟的头像

张宝伟

网站用户

儿童文学
202209/22
分享

“求是”少年 ——刘之言的故事

蒙山高、沂水长,坐落在沂河东畔的千年古镇“马头”,承转着鲁南苏北两地的水路贸易往来,在明清时期就已经发展得非常的兴旺!在马头镇的几条主街上遍布着糕点铺、炸货店、土特产店、鲜鱼店、服饰店、水果店、菜馆、药铺等300余家大小商号。

“益丰元”杂货铺位于马头镇的北水门南侧、和平街的中段。学徒工刘照巽因为家就在这条街上,所以并不用住在店里,他只要每天早起赶过去就可以了。刘照巽生于1905年,这一年刚满16岁,在这个杂货铺里做学徒工还不到一个月,虽然杂货铺也代销一些老板家眷自己制作的糕点、炸货之类的东西,但这不是刘照巽要学的手艺,他要学习的手艺是如何做买卖?毕竟,早已扬名在外的马头人要是不会做买卖,就像说当年风头最盛地女土匪赵嬷嬷不会打枪一样,让人笑话。

刘照巽手脚麻利、头脑灵活,再加上是本家,益丰元的老板很喜欢他;因为做学徒工是没有工钱的,所以老板对刘照巽也不好过于苛刻,除了在生意经上不吝赐教以外,在店里不忙的时候也会主动让他出去玩一会。

店里不忙的时候,刘照巽是非常高兴地。过了北水门就是河堤,站在河堤上能够把跨度2000多米的水面尽收眼底;沂河的波澜壮阔让刘照巽想起了初小时学习的两句古诗“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是李白《行路难》里的句子,难道李白写这首诗时的心境是和刘照巽一样的?看着沂河水面上来来往往的船只,不知道沂河最南端的尽头在哪里,也不知道沂河最北端的发源地是什么样子?刘照巽很想去远方看一看,但是一想到现在军阀割据、社会动荡,就连本县内也是匪患猖獗,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自己还小,还是老老实实的在家乡呆着吧!

在河堤上除了看河、看船,还可以看人。益丰元隔壁就是“求是小学”,里面既有男生也有女生,既有初级部也有高级部。曾经有一次,刘照巽好奇地靠近学校,一下子就被里面的读书声吸引了:“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后来,刘照巽发现学校里高级部的学生会经常到河堤上去;这个时候,刘照巽就会和刘老板招呼一声跑出去看热闹。有的时候是男生在河堤上跑步,应该是上得体育课;有的时候是几个女生背着画夹到河堤上照着河里的船画呀画得,当时刘照巽还不懂得这就是“写生”;有的时候还会有一个四五十岁的中年人提搂着一把二胡在河边上拉上一段沁人心魄的曲调。

突然有一天,拉二胡的中年人提着一箱子旧书来到益丰元委托刘老板售卖。一本比较厚的新书售价一个银元,菜馆里“四盘四碗一个汤”也是一个银元,相比之下半价的旧书就显得很实惠了!在杂货铺里卖旧书好像也挺合适的,事实上,旧书的生意还真挺不错。因此,刘照巽也慢慢了解到了这位贩卖旧书的中年人竟然就是“求是小学”的创办人于蔼辰先生,据刘老板说他还是中国同盟会会员,妥妥地爱国人士、热心教育的慈善人士。

渐渐地,刘照巽和于校长也熟悉了起来。也许是因为刘照巽在待人接物上的成熟,也许是因为刘照巽的虚心好学,也许仅仅是看到刘照巽与自己高年级的学生年龄相差不大,于蔼辰校长和刘照巽交流的越来越多,在益丰元逗留的时间也越来越长。于校长给刘照巽讲“家国情怀”、讲“何为求是”、讲“少年强则中国强”,讲了很多;这让刘照巽在对于校长敬佩地同时,也意识到好像学买卖不如读书,一个人的命运终究还是要寄托在国家与民族的命运上面。

有一天,刘照巽发现于校长冒着小雨从杂货铺门口经过,他赶紧抓起一把油纸伞追了上去。于蔼辰接过雨伞,看着这个少年真诚的目光,突然灵光一现,他说了这样一句话“刘照巽,到求是小学高级部来吧!这里有可以供你探寻的知识海洋,我给你免费。”

......

光阴似箭,转眼三年;沂河水起潮落,马头的商铺依然兴盛如前,广大的普通百姓却依然苦难不减,但是此刻的刘照巽已经洞察到了百姓苦难的根源。

1924年,刘照巽在求是小学毕业;同年,刘照巽在于蔼辰校长的资助下考入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刘照巽秉承“求是”理念,不断追求革命真理,在20岁的时候表字“之言”,立志于将进步思想传播天下,随后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是他于192910月在马头镇创建了中共鲁南第一支部,是他发动了“苍山暴动”星火燎原,是他让中国共产党的理念在齐鲁大地传承久远......

青春无悔!人生无悔!做人当学刘之言,在“求是”的道路上永远是少年。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