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家也许都有各自的风格吧,我想这多半与主人的性情趣味有关。我家多有古趣,但这并不从外在的陈列中显现,因为家中既无古式家具、器具之类的作为寻常之用,更无珍罕的古玩字画来标榜,而似一株茂然生长于我们心灵深处的幽兰,清香绵绵四溢,薰沐着整个家。
家有南北两个书房,北为主,居清幽处,用以藏书兼观书,我为之取名“清远斋”。关于斋之概貌、斋中意趣以及斋名由来,皆呈现于我为之所作的记中:
我有一斋,供藏书兼观书之用。斋内,卷帙累累、书香氤氲。别有一落地花瓶,绘以喜鹊红梅,栩栩然颇为一室增趣。
晨曦入帘,鸟鸣喈喈,催我读书宜趁早;月影横窗,风语依依,劝我释卷莫贪迟。春夏间,草木际天,室融融而生翠,兴在赏清诗丽词;秋冬里,霜雪敷地,心澄澄而去埃,意合读诸子百家。绿窗外,花开花落,云舒云卷,四时风景气象多;雅室中,书启书合,神来思往,千年文字波澜阔。
我以“清远”二字名斋,取自北宋苏轼《放鹤亭记》“盖其为物,清远闲放,超然于尘垢之外”句,旨在其中矣!- --清远斋记
因此,平常生活中我会对爱人说:“上清远斋把《史记》的中部帮我找出来吧”,爱人也会对儿子说:“去清远斋看书吧,那里比别处都安静。”我将家中的WIFI名称也设为“清远斋”,这样一家人打开手机,“清远斋”三字便赫赫然显示在了各自的快捷界面上。“清远斋”简直与我们须臾不离了,它不只取代北书房成为了一种习称,更重要的是,潜移默化之中已然深深融入了我们家庭的血脉里。
南书房向阳,更暄和些,其内不藏书,有大书桌供读写。爱人常携书上这里读,或练一练毛笔书法。室内置了张舒适的躺椅,他看书写字累了,就倚着休息片刻,有时也想想那些或切近或玄远的事儿,与我闲谈一会儿社会人生,所以他称此处为“养心堂”。我觉得挺切意,这里无一不是自由的心灵活动,况且“养心”与“清远” 在精神指向上都是一致的。
古趣所经之处不唯南北书房这些场所,虚拟的家园空间也不曾被遗落。我们一家三口建了个微信群,名之曰“朗澄轩”。“朗澄”二字不只形体稳健、音节浏亮,更重要的是寄寓着我们对家的希望:不沾暗邪为朗,不蒙尘污为澄,是一个光明纯净之地,同时人人都胸怀磊落、品性纯正,“朗澄不只在室更在心”。如果说“朗澄轩”更多的是高远意味,那么另一个家群名“雅润堂”则趋于亲切平和了。这是我们父母姊妹三家人所在的大家庭群。我在群名“雅润堂”后添了一个注脚:“室有书则雅,身被文则润”,书香文气终是我心想往。为了体现父母的长者身份,我在群公告里贴了一幅嵌入了二老名字的对联:上书“墨润书香堂自雅”,下书“学渊品正气则华”,横批“雅润之堂”。父名“华”、母名“雅”都涵在其中了,同时也折射出了大家庭崇文尚德的价值取向。
为丰富家中的文化生活,我欣欣然办起了公众号,以我为主,鼓励家人在其中发表各类原创文学作品及文学评论,打开了一扇对外文化交流的窗口。我给公众号取名几乎是不假思索,“抱竹亭”三字倏忽跃上了心头,这大概源于我对竹的钟爱吧。竹有出尘之姿、拔俗之志,你看它直节而上、不攀不附,让人见之心生敬意,难怪古人多用它寄寓高情远韵。早在春秋时期的《诗经》就开启了咏竹之篇,其中的“瞻彼淇奥,绿竹猗猗”用绿竹之美盛来颂赞君子的才德,形象和意蕴都很好。之后吟咏如潮,不绝于篇:最含蓄的莫如杜甫的“日暮倚修竹,天寒翠袖薄”;最诙谐的不过苏轼的“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最昂扬的当属郑燮的“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我的公众号名片上嵌有小幅绿竹抱亭图,为此也附庸风雅地配上了四言小诗一首:
行行重行,吁嗟劳兮!瞻彼远亭,闲兮静兮。抱以绿竹,望之猗猗。载歌载笑,我心悦矣。
诗意正与公众号简介相呼应,简介称:请您分享原创的文学作品与文学评论;当您在人生的长途跋涉中感到身心疲惫时,就来这片绿竹环抱、亭台悠然的清雅之地小憩一会儿吧!
其实,我家中的古趣更多地体现在给居所或生活空间取名上,而这一趣好以我为甚,追根溯源还是因我受古人的沾溉较多。中国古代社会的士人们饱读诗书且颇多风雅,他们大都对居住或休憩之所赋于了自己独特的性情趣味。在他们眼中,这些居所不只是单纯意义上的居住空间,而是承载了他们人生理想、文化修养和生命体验的灵魂栖息地,他们注重的往往是其中的审美价值而非实用功能,因此,浓缩了这些居所审美价值的名字就大有意趣、非同一般了。士人们认为给自己的居所取名是私密之事,根本不关乎天子与庙堂,乐得在其中倾注自己的真性情,于是,这便蔚然成为士林中的一种风尚,此以北宋为最。北宋时期朝廷对文士的优待程度可谓空前绝后,因此,这一时期的士人们普遍享有诗意的人生。诗意浸润着他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自然在居住或休闲之所也留下了宛转的情思和优雅的芬芳。北宋的亭台楼阁记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作得最多最好的,一时间群芳争艳、繁华如春,而这些记都离不开亭台楼阁的名称,题名好比是记的眉眼,真可谓”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在这些题名中,有的富有哲理意味或思辨色彩,如:超然台、凌虚阁、半隐斋、市隐堂、悟静轩、清虚堂、是是亭、非非堂等;有的源于某典故、具有特定的文化内涵,如:无愠斋、浩然堂、沧浪亭、拱北轩、淇澳堂、扃岫亭等;有的以“翠”或“碧”字为眼,巧妙萃取自然秀色或山川形胜,如:凝碧堂、澄碧轩、合翠亭、浮碧轩、拱翠亭等;有的则以“风、云、雪、月、竹、兰、菊、鹤”等具有特定文化象征的意象表现自然风致兼主人的高情远趣,如:清风阁、冰玉堂、雪堂、卧云亭、披云楼、待月轩、有竹堂、兰室、放鹤亭等。这一个个题名或隽永、或超逸、或清雅、或婉秀,从我们眼前经过时,忽而化作一道道风神摇曳的景观,直把我们带入一场怡情悦性的审美之旅。
北宋士人对游居处所的题名固然倾注了自我心性志趣,但多是某一方面的,要么是一种人生理想,要么是一种生命境界,要么是一种精神追求,要么是一种闲情逸趣,从上述的例子便可意会,确切地说这些题名都具有个性精神。而《红楼梦》大观园中宝玉与众姊妹住处的题名不只具有个性精神,更富有一种生命意义,因为它融入了主体的精神特质,与主体是一一对应、不可替代的关系。比如,宝玉的住处称“怡红院”,“怡红”顾名思义有赏爱闺阁佳丽的意思,此与宝玉的性情极为吻合。说到“潇湘馆”,自然会与黛玉联系起来,因为潇湘馆是“凤尾森森、龙吟细细,千竿翠竹隐着一道曲栏,比别处幽静”,首先这里的环境就非常契合黛玉的心性,同时“潇湘”与“竹”的结合影射着舜之双妃娥皇、女英泪洒斑竹的故事,也暗示了黛玉“为爱而泪尽”的悲剧人生。宝钗是个朴素去奢华之人,但她貌美有才且品格端方,即便无一雕饰,仍难掩芬芳,所以“蘅芜院”非她莫属。“蘅芜院”是怎样一个地方呢?这里一株花木也无,只见许多异䓍,千姿百态,凡是《离骚》《文选》中所记的各色名儿都现身于此,冷翠逼人、奇香扑鼻。“蘅芜”乃香草之概称。“秋爽斋”之于探春,简直就是天作之合了,秋之高朗清爽正对应了探春的才志与胸怀,她有超出一般男人的处事能力与行事风范,经得场面,敢说敢做......大观园里的这些题名几乎臻于一种摄魂夺魂的境界,令人叹为观止。
为自己心仪的居所题名是一种独抒性灵的精神活动,对题名本身的斟酌构思自不待言,还能衍生出吟诗作赋等更为广泛的审美活动。而居所经过主人倾心的审美观照,渐渐融入到主人的精神世界里,为主人承载起岁月与人生的积淀,也许这就是我们为家中的场所、空间取名的深层意义吧。而在这些意义之外,“清远斋、养心堂、朗澄轩、雅润堂、抱竹亭”这些名字又都散发着丝丝缕缕的古韵,一是“斋、堂、轩、亭”为古典宅室及游观建筑常用之名,二是名的内涵多以心性修养为主,此为古人所推重。而这一切都根源于我们与传统文化的亲密关系,在天长日久的濡染中,这种古典味一点点沁入到我们的气质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