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绿竹猗猗的头像

绿竹猗猗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207/09
分享

由一幅画引发的思考

近来,浏览手机资讯时,偶见一幅出自“八五新潮”的画作,引起了我特别的注意。这是画家刘小东在九八年创作的现实主义作品。画面上,蓝天轻云之下、碧水杨柳岸边,有两个西装革履、留着时尚中分发型的年轻人,在他们的脚下是一只裹着熊熊火焰的耗子,画作因此得名“烧耗子”。显然,两个年轻人是画的中心,占据了大半个画幅,神情举止纤毫毕现:一个手里提溜着一根末端窜着火苗的树枝,漠视前方,嘴角挂着一丝无聊的笑;一个耷拉着脑袋,紧盯着耗子,一脸的麻木。有画评人在其下加了个副标题--一代人精神贫乏的镜像。这让我想起不久前看过的茅盾文学奖小说《主角》中的场景:上世纪八十年代某县秦腔剧团的一个敲鼓的无赖,常常拿烧耗子取乐,用汽油把逮着的耗子点着,看着哀号不绝的耗子四处乱窜而哈哈大笑。据说,这种玩法在当时不论是城里还是乡下都不稀奇,我爱人说他小时候在农村就曾看见过。这让我感到吃惊,无法想象大众生活里也有如此恶心、如此残忍的娱乐!爱人说,其实他小时候也玩过类似烧耗子这样的恶作剧,比如:一只燕子误入他的屋子,他便将门窗闭得死死的,然后取一根木棍,只要燕子飞不动停下来,他就用木棍狠狠扑打,迫使燕子在狭小的屋子里不停地飞,最后活活累死;在村巷里遇见一对狗儿正在聚精会神交配,他眼珠一转,从地上寻摸到一堆石头,然后一块接一块雨点般砸向它们,直到两只狗儿痛得嗷嗷乱叫、东奔西逃······每当听他讲起这些事,我就会恨恨责怪他儿时太顽劣,他则反诘道:“你小时候不也干过这样的事吗?”他这一说倒把我的思绪带回到了四十年前。那时我还没上学,小脑袋里总有很多坏心思,特别爱捉弄小动物,觉得那是很有趣、很刺激的事。记得有一次,我站在五楼的平台上,对准一楼院子里的一只大肥鸭重重抛下一块砖头,没想到五六岁的自己手法竟那么准,不偏不倚砸在鸭背上,鸭子当场扒在地上奄奄一息了。是啊!那个时代的我们不也和画上的年轻人一样,玩过类似无聊、残忍的游戏吗?唯一可以解嘲的理由是:我们都是孩童,还不懂事。可是,孩童有这样的行为就正常吗?孩童天生就该喜欢恶作剧吗?孩童幼小的心灵里就不能装有爱和美吗?

当艺术家以艺术的形式提炼出一个时代、一个社会的丑陋面时,由于形象的生动和特征的鲜明,往往会直击我们的心灵,让我们感到震惊、愤慨,并对此大加抨击、痛斥。而当这个丑陋也存在于我们自己身上时,只要我们精神上还留有美的质素,一般都会有所触动,进而陷入深深的反思。就像我和爱人在看到《烧耗子》这幅画时,都有同样的反应,也都联想起了儿时类似的经历,然后更多地是思考这些行为背后的原因。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体会,就是在我们的童年时期,我们所生长的环境是很缺乏精神品质的。我们身边的成人一般没有美好的精神追求,柴米油盐是他们生活的主旋律,他们为此奋斗、奔忙,诗意在他们心中毫无生长之地,因此我们没能受到良好的精神熏陶。倘若有好的精神产品,或可弥补这一缺憾,而这方面的情形又是怎样的呢?那时,适合儿童的精神产品屈指可数,大概只有图书、电影、电视剧几种,而且总量少、品类单一,根本没有形成普及。而同时我们又都没到上学年龄,尚未接受正统的学校教育。总之,学龄前这段时间,美育在我们的心灵成长方面几乎是个空白,我们的心灵状态只能完全受制于周围的环境了。当然,也不是所有的同龄孩子都像我们这样爱耍恶作剧,比如我的妹妹、我爱人的哥哥,他们就很纯良,从不欺凌小动物。不过,那个时代,孩子中有我们这种心理的还真的不在少数,可以这么说,我们的心灵所投射的几乎就是当时环境的特质。

我始终都认为好的教育对人的心灵品格的塑造是极其重要的。因为当我和爱人都上学后,情形就不一样了。随着受教育程度的增加,我们心灵中的那些恶的、劣的成分逐渐消退,特别是当我们都爱上阅读后,心灵不断得到净化和丰富,不但不去触碰那些恶作剧,甚至对此是深恶痛绝。之后我们为人父母了,则会发自内心去关注、爱护自然界弱小的生命。很多年前,我和父母住在一起,老人家总喜欢在家养几只鸡鸭,时间久了,我倒对这些禽类产生了感情,悉心观察之下,发现它们之间也有蛮多有趣的故事。于是不忍看它们成为刀俎之肉,便总是频频拒绝父母杀鸡宰鸭的提议,弄得他们很恼火,觉得我是书读迂了。当得知父母决意要把一只长得最俊、也最有灵性的花斑鸭作为节日菜肴时,我悲从中来,于唏嘘叹惋中吟就了一首杂言长诗,可惜这诗没有保存下来。此后,家中再也没养过禽类,以至于连猫狗这些宠物也不沾,只怕感情太深,平添出许多牵挂来!我爱人也一样,年纪越大心地越软。前些年,一群灰鸽翩翩然迁徙至我们小区,小区一下子热闹了起来,确切地说,是一种不带丝毫世俗喧嚣的自然逸趣。这群鸽子的样貌很独特,如果通体灰色,那倒无异于“丑小鸭”了,可巧的是,在它们的脖颈部位间有一圈白底黑点的花纹,同时尾羽末端一寸处神奇地变换成了如雪之白,因此,它们看起来就像披了一件镶着洁白蕾丝边的褐氅,并系了一条黑白相间的围巾,俨然一群优雅而低调的贵族!它们似乎对这处新家园很满意,整日里尽情嬉戏、自在啼鸣,绿荫亭台上下、碧草繁花丛中不时闪过它们轻捷的身影。一天,我们无意中瞥见北窗狭仄的窗台角上垒起了一小丛树枝,不多时只见两只灰鸽一前一后衔枝而来,原来这是一对雌雄伴侣,它们选定在我们家产仔了!爱人见此很兴奋,说不要惊动它们,让它们安心在此哺育后代。他每天无数次轻轻掀起窗帘一角,躲在帘后安静而出神地观察。当鸽妈妈产下一对鸽蛋并孵化出幼仔后,就在巢中专心哺育孩子,鸽爸爸则外出觅食。爱人见鸽爸爸很辛苦,觅来的食物也不多,便将家中上好的小黄米撒到它们的巢边,还对我说:“黄米粒小且营养,适合喂养鸽宝宝。”不久鸽宝宝羽翼丰满了,随着父母展翅高飞而去,留下了一个孤零零、乱糟糟的巢。爱人见之若有所失道:“不要动它们的窝,我只把里头的粪便清理掉,这样它们随时可再来产仔。”之后,倘若看到有幼嫩的灰鸽从头顶飞过,或见它们栖息在屋檐上,他就会用手指指点点道:“说不定这里头就有在我们家出生的呢!”

说到我们的下一代,他们童年的人文环境就远胜过我们那个时代了。我儿子出生在九十年代末,过去那种文化产品捉襟见肘的状况已经荡然无存。书店是我们常带他去的地方,当中的儿童读物琳琅满目,每次去都满载而归。那时,儿童动画片的创作方兴未艾,《西游记》、《哪吒传奇》、《蓝猫淘气三千问》、《葫芦娃》这样一些优秀剧目在电视上纷纷推出,儿子特别爱看,把片里头的人物、情节都记得烂熟,还兴致勃勃讲给我们听,不觉间加入了他自己的感想和体会。平时,我们也会注意启发孩子对真善美的感知,给他讲一些富有童趣和美感的故事,或带他到户外感受大自然的美和观察各种有趣的动植物。同时,我们自己也不疏离阅读,读书像是我们给自己和家庭生活精心准备的点心。那时手机还是个稀罕物,闲暇里没有手机的打扰是完整而自在的,光阴更多地凝聚在了字里行间。儿子见我们老捧着书本,便不只一次眨着大眼睛好奇地问:“爸爸妈妈你们也在上学吗?”记忆中儿子小时候很爱小动物,在他稚嫩的心灵里,只有小动物是比他更弱小的,所以他觉得自己有能力去照顾更弱小者。在小区园子里看到猫儿狗儿,他总是蹲下来温柔地抚摸它们,并将自己心爱的零食喂给它们吃。家里养的鸡儿鸭儿,他都照顾得好好的:给它们喂水、喂食;把它们的窝清理干净;及时捡走母鸡产下的蛋;看到鸡鸭打架,忙不迭地跑过去制止。一天放学回来,照例先去看他心爱的“小伙伴们”,可是发现那只他最爱的花斑鸭不见了,急得他叫嚷着到处找寻。当我母亲指着桌上一大盆鸭肉说就在这里时,他怔住了,然后嚎啕大哭,泪水湿透了衣前襟。平时他最爱吃肉,那天的鸭肉做得也特别香,可他连瞧都不瞧一眼,含着眼泪默默扒着碗里的饭。那时的他只有六七岁。长大后,怜爱在儿子心中依然不减。大学期间他学的是生物学专业,偶尔要用小动物做实验。有一回解剖小兔子,但见同实验组的都是些女生,她们吓得个个退缩,无奈之下儿子只好亲自动手。他轻轻地来回抚摸着小兔子,给它上了麻醉剂,待小兔子睡去后他拿起器械小心翼翼操作。实验结束后,他想到小兔子醒来后会在挣扎中死去,于是先行给它注射了一针,抹上了它的双眼,让它没有痛苦安详离去。看着儿子在微信中对这段实验场景的描述,泪水润湿了我的眼眶,当我把这一场景转述给朋友时,说着说着就哽咽了,而听者见状多有诧异或木然者。

再转回到《烧耗子》这幅画吧。画所反映的时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当时物质生活的确得到了明显改善,从画中人的衣着和发型就可以看出。但是,精神面貌如何呢?两个风华正茂的小伙,处在一个春和景明的时节,不是去遨游书海、徜徉山水、漫步艺林,也没有与朋友雅集、两两对弈或强身健体,而是在百无聊赖之中烧耗子取乐,精神何其颓废、趣味何其低下!于此深刻反映出了那个时代精神与物质发展的不平衡。可见,一个社会物质水平的提高并不必然导致精神文明的进步,而一个时代的精神状况也不完全受制于物质发展的程度,这就是为什么画中人外表楚楚似绅士、而内在戚戚如乞丐,而同时也有“贫家净扫地;贫女净梳头;景色虽不艳丽,气度自是风雅”这样一种超越于物质的精神坚守。当然,在物质极度匮乏以至生存都受到威胁的情况下,精神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会受到限制的。不过,一旦摆脱了这种困境,精神发展的独立性就不断显现出来了。我觉得要提高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决不能忽视人文精神的培育。人文精神的实质应该就是真善美,是超越了阶级、国家、民族,抵达了最高、最广远的人类与人性层面。而人文精神的培养或者说美的教育吧(我的理解是:真善应当涵在美的范围中,美是最高境界),应当始于幼年,启蒙得越早越好,而且人的一生都不应停止接受美的涵育。幼年的启蒙是很重要的,“绘事而后素”,为了不使一个纯洁幼小的灵魂受到世俗的污染,就要让它充分汲取大自然的阳光雨露,在自然的环境中健康有力地成长。所以,应该让孩子们走入大自然去感知其中的颜色、形态、声音、节奏之美,了解孕育在其中的万千生命,获取其中鲜活的知识,在此基础上,通过适合孩子年龄、心理与成长规律的丰富而有趣的形式,逐渐引导他们形成保护生态、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尊重生命、懂得尊严、与人为善、同情和帮助弱者等的人文意识,使他们心中有真、有善、有美,对假恶丑形成天然的屏障,然后不断成长为灵魂丰富而高贵的一代。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