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绿竹猗猗的头像

绿竹猗猗

网站用户

文学评论
202409/21
分享

赏析陶渊明《归田园居》之一、之三

陶渊明诗之《归田园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前堂。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此诗作于陶渊明辞官归隐后的次年,描绘了一幅朴素宁静、饶有生趣的田园生活画卷,表达了一种回归自然的自在安适心情。诗的好处在于真切、朴素、自然。由于作者是发自内心热爱自然、厌弃世俗,所以才会把挣脱尘网、回归田园的那种自在惬意表现得如此真实动人,没有一点虚饰和矫情。这是诗之真切的根源所在。其次,诗人对田园生活中典型的景象加以白描,未作特别的雕镂刻画,体现了朴素的本色。再者,取景自然,情兴发于自然,用词平淡自然,节奏舒缓自然,所以通体一派自然天成之貌。

不过,此诗在真切、朴素、自然的特点之中,蕴藏着诗人独特的造语之功。莫以为这些看似平淡现成的语言,是诗人草率而成,其实诗人在其中运了匠心、动了巧思,只不过技法之高,浑然不见痕迹而已。且看,通篇除首四句、尾二句外,其余皆为对仗,且每二句为一组,对仗形态时有变化,这样给人的感觉既工整又灵活、既朴素又雅致。同时,取景得法,有画意。先写眼前的屋宅庭院,再写远处的村落人烟,最后回到没有尘杂的室内,构图很有层次,笔触也十分灵动。榆柳与桃李这对景物选得尤为别致:前者给人的感觉是葱翠茂盛,后者给人的感觉是鲜美娇艳,此处虽未着色,而色彩自见,加之一“荫”字、一“罗”字,尽显草木的勃勃生机。“暧暧”与“依依”一对叠词用得极好,不只生动地画出了村落与炊烟的形态,更传神地勾勒出了乡村生活特有的宁静与温馨。“狗吠”与“鸡鸣”的组合突显了乡村的本色,动静有致。“鸡鸣桑树颠”可谓敏妙地摄取到了田园的机趣:由“桑树”可见丰饶,而“鸡”在“树颠”,可见鸡之鲜活,再添一“鸣”,动意汩汩而出,真是天造之言!诗到“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二句处,笔调有变,之前为户外景,更多的是自然之趣,而转入室内后,换之以一片空明虚静,此处虚室的“虚”很好地映照了主人的心境,即无俗尘、无杂念、无私欲。结穴处点明题旨,与首四句遥相呼应,抒发出诗人追求自由的真性情。

整首诗给人的印象是辞淡意远、亲切有味,同时意境浑融完整,而诗人恬淡旷远的情怀也融在了字里行间。

陶渊明诗之《归田园居》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此为《归田园居》的第三首,也是这组诗中很有特色的一首。虽也有第一首朴素、真切、自然的味道,但更多的是清新与静谧的感觉。诗的中间四句是非常好的句子,不仅勾勒出了美好的田园意境,也婉转表现了现实中劳作的艰辛。从“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可以看到诗人早出晚归的身影,从“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又能感知到道路的难行。而如此辛苦,收成如何呢?从“草盛豆苗稀”一句意会到并不理想。尽管如此,诗人还是非常热爱这种躬耕生活,在亲切自然的田亩间,他的心灵是自由的。所以,最后他发出了“沾衣不足惜,但使愿无违”的感慨。“沾衣”象征艰辛,“愿无违”自然是无拘无束的生活。作者以轻淡之笔,把劳作之苦融进浪漫的月色,把道路之狭化作美妙的诗意,最终将现实升华到了理想的境界。这就是此诗美之所在。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