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在部队是最司空见惯的一种运动,官兵们称之为“徒步拉练”,自己刚当兵时是步兵,别人调侃说:“步兵,就是一步步走出来的兵。”当年,最害怕的也是徒步拉练这项运动了,背着几十斤的军用背囊,外加步枪、手榴弹等战斗装备行军,既辛苦也难忘,二十多年,不知道参加过多少次这样的军事活动,脚上打起的泡、磨破的裆、流出的汗,都化成了走过的路,一样成为了美好的记忆,一到战友聚会便会打开记忆的阀门,让欢声笑语飞向四面八方。
转业回到地方工作,生活环境和条件的变化,习惯了开汽车、公交车、出租车,偶尔还会骑一骑共享单车,于是徒步就少了,眼见着身材一天天的臃肿,便又想起曾经的徒步,这是一项温和运动,自我感觉特别适宜我这样的中年人,亲近自然、拥抱健康、缓解压力、欣赏风景、感悟人生。所以,徒步又成了每天晚饭后风雨无阻的一项运动。
徒步莫过于选择一个好去处,常德诗墙成了首选,位置离家近而且靠在沅江边上,沅水由上游流经过此地,最后汇入洞庭湖这只“大水缸”,从“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城陵矶流入长江,徒步选在这里,不仅是因为空气新鲜、场地宽敞、风景优美,而是因为这里有诗、词、画、赋,著名诗人余光中曾评价“一座诗墙,半部文学史”。一到晚上,华灯初上,五彩斑斓的光线照映走廊简瓦,蓝的是瓦,黑的是壁,白的是诗,红的是花,绿的是草,流的是水,高的是阁,古色古香,庄严大气,错落有致,不需过多的修辞与提炼,墙上的文化向沅江借景,江景衬诗画,诗画增江色,徒步健走与随着音乐翩翩起舞的人们,和江景、诗意融为一体,为白天静谧柔美、夜晚热闹非凡的诗墙公园平添许多生机与活力,这里俨然成为了来“桃花源里的城市”游玩的人们必到之地,吟诗、赏画、观景、读史,思绪自然会顺着沅水逆流而上,回到陶渊明笔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境之中。
在都市生活太久,人们就会向往亲近自然,而在城市中不用出远门,就能与山水共处,也是一件幸福之事,诗墙就是这样一个地方,依城而建、伴城而生,昔日明清时代的漕运码头,本身就是繁华的街道,随着历史的变迁、时代的发展,这里与现代防洪工程、文化塑造、历史传承相生相息,让城市中也有自然美景,洞庭湖湿地南飞的侯鸟,时常会在这里结队而飞,不知是欣赏美景抑或也是在锻炼身体?为来年的北飞积蓄能量?“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两行书法,醒目地刻在江边的“排云阁”门口,让徒步的人们忍不住停步驻足欣赏一番。
当下社会,千头万绪、纷繁复杂的生活日常,时常让中年人像转个不停的陀螺,身心处于亚健康之中,每日的徒步,沿着江边的石板路一路行走,便可以散开全身细胞,出点小汗,受点小累,乐在其中,一并欣赏途中沅江边的诗情画意、假山怪石、绿草如茵、曲径通幽,灯光与江水相映,潭面无风如镜,夜风习习而来,让人心情豁然开朗,身心骤然放松,不由真心感叹“世上从来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在匆匆为生活奔波的路上,没有品味到徒步的乐趣、大自然的美,细心一看,沅江宛如一条碧玉的“腰带”,弯曲迂回,好一派“满城山色半城湖”的极致景观,难怪有“常德德山山有德,长沙沙水水无沙”之美誉。
徒步之中不仅有景之美,如果留意沅江边的人们,又是另一幅绝美的人文之美。沅水大桥下面的抗洪广场,屹立着巍峨的纪念碑,周边活跃着一支支广场舞队,男女老少尽情地跳着集体舞,不管舞姿是否优美,享受运动、放松愉悦心情、乐在舞步之中的闲情雅致随处可见。连接电排站的锁心桥、望湖石旁、小亭子内,一对对情侣如胶似漆,有的紧紧相依,有的双手紧握,有的互诉衷情。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又催生了许多民间歌手,最有名的当是自称“阿毛”的中青年,摆上音响、功放,打开手机,用数据流量现场和远方的朋友一起唱歌、娱乐,歌声飘过江河、山川、平原,响彻夜空,久久回响,给徒步的人们带来音乐的美感。湖边夜钓爱好者有人放下几十根“海杆”,也有人网兜打鱼,大的捡走,小的放生,还有孤独的钓者,修身养性,其乐融融。有的徒步者牵着爱犬,快步走在江边,前面的爱犬活蹦乱跳,后面的主人健步如飞,心态平和、悠然自得。徒步走动的人们,一边在赏着美景,一边也成为了别人眼里的美景。
徒步是一项人与生俱来的运动功能,有朋友告诉我,坚持徒步锻炼以来,身体素质明显增强,感冒发烧少了,小病小痛也没有了,精力也比以往充沛了。也有熟人讲,徒步是保持体重、减少肥胖的有效运动,带着孩子出来徒步,更是可以让年幼的他们欢呼雀跃、满心欢喜。
现代社会的节奏加快、压力增大,徒步作为一项有益的运动,可以锻炼身体,健康生活,在饱览自然美景的同时,呼吸新鲜空气,缓解工作压力,融洽亲情友情,平静心情,舒爽身心,甚至是可以延年益寿,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让我们一起徒步走动,感受无穷的美和健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