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李文刚的头像

李文刚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6/16
分享

喝擂茶

擂茶

初夏时节,走进因五柳先生《桃花源记》而名满天下的“世外桃源”。此时的我,坐在矮条桌边,大板凳上,手棒粗瓷老碗,叫一碗滚烫的擂茶,边喝边看美丽的风景,想想擂茶的前世今生。这样看看喝喝,喝喝想想,特温暖、特香润、特幸福。

卖擂茶的人说,他是桃花源景区人,这里的擂茶好吃又地道,再配上酱板鸭、茶叶蛋、糖油粑粑、刀豆、萝卜干、海带丝等二十几道农家自制的副食品和坛子菜,甜的咸的辣的、冷的热的、软的脆的,应有尽有,十分可口。难怪有人感慨“桃花源里春常驻,擂茶入口风味殊”。

擂者,即研磨的意思,这是个不省心的活。挑选好生米、生姜、生茶叶,有时候为了提高香气,还会加入一些芝麻、花生仁等。原材料准备好以后,放入上宽下窄、内径约一尺半,壁内有沟状竖纹的陶瓷擂钵中,然后使用几尺长的山楂木或上等油茶木制作的擂茶棒旋捣成糊状,擂出一碗碗半透明,乳白色的好擂茶,冲上一碗,远远就能闻到含着熨帖的香气,热气蒸腾,扑面而来,擂茶的醇香遇到开胃的小菜,简直让人按捺不住。

擂茶俨然成了我待客的最高礼遇。某次战友来,入住桃花源景区内民宿,多年不见,我想以对更好的热情招待远道而来的战友,带他来到景区这家擂茶馆,战友一下子先是被满桌子的配菜所折服,我告诉他这是“压桌菜”,一开始战友还不适应,他看到我手捧擂茶喝的香,也禁不住诱惑,来了两碗,喝完是赞不绝口,想必心里也是一派欢愉,他拿出手机搜索起擂茶的相关知识,不经意间看到余光中先生的咏叹“识得擂荷味,更羡武陵人”。那天,我们尽情地陶醉在了“武陵人捕鱼为业”的山水之间。

同样,擂茶也有她传奇的故事。相传,东汉25年,伏波将军率兵溯沅水而上,路过乌头村(今天的桃花源),士兵们感染风寒,疑为“瘟疫淫侵”。当地一老妇献出祖传秘方“三生汤”,即用生米、生姜、生茶叶在擂钵中捣碎,开水冲兑汤服,马援全军饮用后,病疫顿愈,这一习俗也在当地沿用下来。这么说起来,这一带的历史,着实离不开一碗好擂茶,这也许就是擂茶之乡高寿耄耋甚众的原因之一吧。

小饮擂茶看茂竹,桃源长在世间留。不管历史多么悠久,擂茶毕竟是一种亲民的吃食。品尝擂茶最好的方式,恐怕还是坐在街边小店,矮条桌边,大板凳上,双手捧着粗瓷老碗热擂茶,三五好友聚一起,喝上一口,再喝上一口,好不惬意。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