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李文刚的头像

李文刚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8/31
分享

到常德,品沅江畔的诗墙

每天一次在沅江畔的常德诗墙舒缓的健身漫步,如同优雅的精神洗礼。这样的美好心理,来源于“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的文化属性,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称赞它为“诗国长城”、“半部文学史”,常德的文化底蕴一直都让我感觉惊讶,朗州司马刘禹锡老先生“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 ,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学习精神、乐观风骨,已然赋予了常德之灵魂。我不由感叹着现代文明发展之迅猛,传统文化的传承发扬丝毫没有任何的影响,而是携手并肩,传承与发扬、继承与创新。细细思量,之所以拥有如此心境,因为现在的常德已经不是过去意义上的常德。

这座“桃花源里的城市”将会变成什么样子?陶公笔下的“晋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世外盛境在新时代呈现,一直都是许多人心灵的归宿地。

多年前,决定在常德安家,印象中还是传统“叶落归根”的想法在支撑,尽管人生还没到“叶落”之时,这个想法可能有些“小我”不够“大气”,登不上大雅之堂,却是内心最真实的反映。

那时候,最为了解和常去的便是当地颇为著名的、座落在沅江畔的善卷公园,善卷塔屹立在那里,仿佛是道德的一座航灯,一直都会有一种阔大、舒展、深刻的姿态。传说中,善卷先生辞帝不授,归隐枉山(今湖南常德德山),德播天下,成为道德文化的渊源,留有“德山苍苍,德流汤汤,先生之名,善德积彰”之语,“常德德山山有德”的美誉也由此而来。每年探亲回常德,感觉都会在悄然的变化,去年彻底卸甲归田后,在等待安置的近一年时间里,便详细地了解领悟了这座文明城市的魅力,穿紫河、姻缘河,大小河街、小西门、下南门、“常德会战”纪念碑、林伯渠故居……。

如何体味一个城市的魅力?最好寻找一个坐标。而常德诗墙公园,正是当地最具代表性的坐标之一。

常德诗墙的修建是源于原常德市政协委员伍顺生先生的创意。1991年,伍顺生提出利用整治护城防洪大堤的机会,把大堤建成既能防洪,又有文化品位的艺术墙,常德市委、市政府很快采纳了这个提议,以城区沅江防洪大堤为载体,历时十年修建了这座具有鲜明艺术特色的大型文化工程。融入当代诗、书、画界的精品力作,因此诗墙又被赋予“三绝诗书画”、“亘古展开的艺术长卷”、“名邦首创”、“中华一绝”,丰富的文化内涵、积极向上的思想内容和精美的艺术形式吸引着八方来客。小时候,对诗墙的理解极为简单和浅薄,认为就是把诗镌刻在墙上,构成一幅人造的景观,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才发现这样的认知显然过于狭隘。

我花了大量的时间,对诗墙上每一首诗词进行了阅读理解,甚至也能背诵近三百首,这些案头的准备,越深入就越有味,就如同读一本经典好书先看内容简介然后再去精读、细读一样,体味洞庭湖诗墙的的魅力,首先应该登上最高点——沅江畔的排云阁,看沅江的全貌,心中的诗词便会散发出年代久远的馨香。

排云阁,一座古色古香的江边阁楼,像一个大的城楼一样,很壮观,耸立在洞庭湖边,两头连接着文化诗墙,门口两行“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名诗,让人耳目一新,引得我情不自禁地吟颂出了前两句“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脑海中便会浮现“刘司马”诗意正浓、吟诗作画、饮酒抒怀之美景,登上顶层之后,环顾四周,视野阔远,豁然荡漾,要是赶上雨过天晴之时,内心便会立刻涌起“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的感慨。

静静地看,让目光扫过波光粼粼的湖面,要是等到候鸟归来的季节,偶尔会见到白鹤、白琵鹭的身影,可以让这些可爱的鸟儿带着目光飞向更加阔远的地方,我就会不由为这种人与自然高度融洽的环境所折服,候鸟的回归,尽情飞翔越冬,映射出的是这里的人们热爱大自然的宁静心态。

每到夕阳西下,远处的沅江湖水静静地流向了八百里洞庭,落日的余辉跳跃在湖面上,柳树的枝叶倒印在湖面,互相映衬、彼此呼应,一切都变得影影绰绰、如梦如幻。那一刻,“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的洞庭湖,与“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沅江两岸,共同写意出一幅飘扬的气韵,“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的美丽意境涌上心头。

放远目光、远眺对岸,脑海中便会若隐若现当年临近沅江岸边的麻阳街、大河街、小河街的老街,都是沈从文、黄永玉等文化名人浓墨描绘的繁荣兴盛的大码头,也是烙印在常德的“清明上河图”,到清末民初时期达到繁荣的鼎盛,河运码头是当时最重要的商业区域,有着最具代表意义的市井风情,有人说常德河街是武陵人留住乡愁、延续乡愁的地方,也是异乡人感受乡愁、牵动乡愁的地方,因为防洪的原因,整体搬迁了,但是“漕运码头”的轮廓感,反倒容易生发出想象的翅膀,恍惚之中,让人好像真的看见了商铺、挑担的送货郎,听见了叫卖声此起彼伏,再现明清时期漕船靠岸后,卸粮、验粮、入仓的漕运繁华。

现实的快与历史的慢,充满了无边无际的想象。还有我眼前看不到远处的洞庭湖,从小生于斯、长于斯,可以有放电影般的记忆,那里依旧有着大片的芦苇荡,有着水波清荡的湖面,冬天候鸟欢快的乐鸣,还有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