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李文刚的头像

李文刚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10/09
分享

血脉相连

双桥集镇在淮河流域默默地屹立,这是个革命老区,抗日战争和解放时期,这一带都是重要的战场。到赵圩村去,既不是寻访美丽淮河畔的传说,亦不是为了回顾刀光剑影的战争历史,而是受命来参加另一场不见硝烟的“攻坚战”,探访贫困的赵圩村。

赵圩是淮河流域的一个小村庄。那一年,部队跨区机动,我曾随车队从宁洛高速路过这里,千万年来静静流淌的淮河在这里形成了肥沃的冲击平原,淮河边,风乍起,吹起阵阵涟漪,像一个可爱的少女在撞击在我的心田,自然地想到了千里之外家乡的洞庭湖平原,两地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美景。

当年,大禹奉舜命治理洪水,娶涂山氏女为妻,与淮河流域部落结为联盟,疏通江河,兴修沟渠,发展农业的传说,使这片土地变得更加传奇与神秘。

美景与历史的融合,实在是太让人迷恋和沉醉!

但是我没有想到,在这个历史底蕴深厚的人间仙境里,隐藏着一个村庄——赵圩村。

“圩”字对于我并不陌生,家乡洞庭湖平原也有这样的地方,那个以农业为主的年代,人们把洞庭湖的一部分围起来,改造成农田,我的老家称之为“围湖造田”。

赵圩村未必就是“围湖造田”的杰作,却是淮河水千万年来冲刷的作品,一个“圩”字足以说明一切。连绵平整的土地,深秋飘荡的细细雾霭,秋日安静下来的淮河水,无比新鲜的空气,跳跃在我的视线之中。

四年前的一天,我们扶贫的村就定在了这里。

驻村扶贫干部是县妇联的一位女干部,她和村支书带我们去看的一个贫困户,这是“戎装常委”军分区政委的帮扶对象。路过一段典型的淮河两岸的村庄,穿过一片杨树林,来到了一栋破旧的房屋,说是一栋,其实是一间,“古老”的篱笆墙,诉说着这间房子的历史,房顶的大部是茅草,大白天进入室内,也是黑不溜秋、昏暗无比,一张床、一盏灯、一个桌、几把椅,摆在高高低低不平的地面上,薄薄的被褥不知能不能支撑即将到来的寒冬。

户主老赵年过六旬,失去了劳动能力,和一个有些智障的女人“搭伙”过日子,老赵自己没有小孩,收养了一个女儿,读初中。驻村干部向我们介绍说,老赵一直靠低保生活,以前他是“孤老”,享受低保的“最高”保障,现在他有了自己的“家”,还收养了一个女儿,按政策只能是基本的低保,这样的贫困户,真让人揪心,军分区政委眼圈一阵发红,从口袋里掏出了一点钱递了过去,随行的人员纷纷尽点绵薄之力。

老赵连连鞠躬,嘴里不停地说感谢亲人解放军,村支书提醒他,请我们去看看他喂的羊,对老赵这样只能靠“输血”的贫困户,村里想了不少的办法,免费给了十几只小羊羔,平时党员和驻村干部轮流帮助饲养,大半年下来,小羊羔也长大了,到年底就可以卖掉了,改善一下生活条件,大家都夸小羊的长得快,老赵那个智障的“妻子”在一旁边呵呵地笑,让我好一阵心酸。

老赵收养的女儿,那年上初一,虽然九年义务制教育不收学费,但一年的生活费用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老赵想让养女辍学去打工,我告诉他,养女是这个家的希望,必须要读书,现在一定不要做剜肉补疮的事情,养女生活费的问题我来负责解决。

这一年,老赵的女儿终究也没有辍学,他家里的房子也列入了危房改造的计划之列,第二年夏天顺利地搬进了新房,在村里的帮扶下重新饲养了十几只羊羔……

我也离开了老赵嘴里说的“亲人解放军”队伍,转业回到了洞庭湖畔的老家。

“千里来寻故地,旧貌换新颜。”当我又一次来到怀远时,已是转业两年后,在武装部工作的战友,说带我去看一个地方。

战友是江苏人,现在依然负责扶贫工作,他告诉我,在一个地方待久了,还真待出了感情,和他帮扶的贫困户结下了不一样的情谊。他真想过几年转业后自主择业,到这里来种一点果园,这个真诚朴实的“老扶贫”,已经把自己献给了扶贫事业。

战友开着车带着我在淮河平原弯来绕去,路还是原来走过的路,路况却是好了不少。不久,就来到了一片石榴园,战友的车刚停下来,一个黝黑敦实,头戴草帽的中年男子走过来,战友介绍说这是老张,石榴园的老总。哦,原来战友带我来看的是个石榴果园。

怀远县素有“石榴之乡”的佳誉这是我早就知道了的,这里的石榴质量名列全国四大石榴产区之首,由于口味绝佳、营养成分含量高,被列为国家地理标志维护产品,自古就有“怀远石榴,质量之首”的美誉。

战友笑着对我说道,知道为什么带你来这个果园吗?我笑了笑摇摇头,战友告诉我,四年前我帮扶赵圩村老赵的那些事,现在还常常会被一些人提起。我似乎明白了,这个果园应该是和扶贫有关,真是感谢战友煞费苦心的安排,他分明是想让我在扶贫产业园里寻找一种人民情怀啊!

战友示意老张向我介绍,原来,这是一种新型的产业扶贫项目,改变的是过去“输血”式的扶贫模式,村民的土地流转给果园公司,公司负责果园建设,村民除了土地流转的收入,还可以选择在果园里劳动获得报酬,做一天事得一天工钱,这倒是个脱贫致富的办法,如能办成办好,群众真会受益。我想到了老赵,像他那样的贫困户,如果有这样的扶贫项目该有多好,不仅眼前能渡过难关,今后还会有连续的收入。

边走边参观,老张给我们详细地普及了一下石榴知识,白花玉石籽又称“皖榴一号”,粉皮玉石籽、红玛瑙自然是二号、三号。老张给我们讲了一个关于“白花玉石籽”石榴的传奇身世:不知哪年夏天,一道耀眼的闪电划过天空,紧接着,地动山摇的雷击中了涂山东北坡一株老石榴树,这棵树被雷击后,干黑枯,形似朽木。次年春天,当人们正准备砍去枯树栽新树时,没想到经春雨一浇,枯树上萌生出新的枝条来,枝叶愈加茂盛,入夏以后,花开得比往年还大,结出的石榴青翠光泽,均匀重六、七两,大的超越二斤,从此,怀远人将雷击石榴树作为母本进行繁衍,培育出独有的石榴良种。

老张从果园里摘了一些石榴,要我们品尝,果粒透明晶莹,犹如珍珠,吃进嘴里,甜美如蜜,一直泌入心田。看到我们很享受又很嘴馋的样子,老张得意不已:这扶贫产业园结出的石榴已经全部卖出,明年的产品也被预订大部。老张还告诉我们,公司还要这里建几个千亩的石榴基地,种植粉皮玉石籽石榴和红玛瑙石榴。

顺着老张手指的地方向远处望,建成的石榴果园列队招展,在淮河平原平整的土地上纵横交错,这些被宽阔的公路隔成的果园迷宫,一座接着一座,如同人体身上的血脉,把致富的信心,源源不断地送到人民的心田,血肉相连,血脉相亲,永远心连着心!

那天,我和战友登上了“禹会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的涂山,这里是大禹劈山导淮之地,三过家门而不入,为的是天下的苍生。而伟人那句“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誓言,在如今的淮河两岸,俨然已经实现,“大淮河,我的家,风光旖旎人杰灵,福泽万代留佳话,通江贯海梦纷呈,激情展露竞奢华”唱出了愿景与现实。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