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李文豪的头像

李文豪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6/03
分享

儿时的端午节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端午节又到了。

走在街上,卖粽子吆喝声,声声入耳。看着那黄灿灿、又光又亮的箬叶,吃着那凉丝丝、甜蜜蜜、粘揪揪的粽子,勾起了我儿时美好的回忆,那醇厚粽香和浓浓爱意掺和的味道,让人心驰神往。

端午节,在众多节日中是一个极其重要而又特别的节日,这一天也是姥姥的生日。于是,每年端午临近,味蕾上总会荡漾起姥姥亲手包的粽子散发的粽香余韵。

姥姥包的粽子呈羊角形,碧绿水灵,甚是美观。

这与如今从超市里买来的显然不同,买来的粽子虽然包装不错,但外形与口味总觉得欠缺一份乡土气息。姥姥包的粽子,能把箬叶的清香迅速地递到唇齿之间,原本洁白的糯米也变得晶莹透绿,那是箬叶的绿色沁入米粒之中的缘故。

略尝一口,那种新鲜的箬叶味,随即舒展开来,就连鼻子也溢满了香气。刹那间,自己的耳朵也仿佛能听见故乡箬叶丛里的蟋蟀鸣唱。

家乡有很多箬叶,山头上一片片青绿,一簇簇鲜亮。

端午节前几天村民们就会开始摘箬叶,有些孩子们也会跟着大人一起去,他们用小手将刚摘的箬叶一片片整理好放入竹篮,带回家后用水中洗净放到锅里煮,让那些箬叶变得柔软坚韧易于操作。箬叶采回去后,先修整,清洗,再用大锅开水烫一烫,把干枯的稻草浸水泡软,作为捆粽子的扎带。接下来就是选米泡米,一般都是用比较大号的盆子接一些清润的井水浸泡,那是人工挖出来十几米深的地下水,清洌甘甜,无污染。

多少糯米浸多少水?多长时间正好可以起包?

印象中都是凭感觉来的,因为从来也没见姥姥去称米、量水,也没有定点计时,可每一次都搭配得恰到好处。于是,我也特意问过姥姥,她只是笑而不答。

在我们中国,越是让你记忆深刻的节日,往往都会“缔结”出一个带着浓厚象征意义的吃食,比如怀念屈原的粽子。这种渗透着文化底蕴的食物,随着一缕缕箬叶的清香,静静地,悄悄地,传承着。

食物能够传承文化,借指生活。于是有了“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诗句。诗人王维常年漂泊在外,无法与家人共度节日,看到家家户户都在欢喜庆祝,不免掀起对家乡的思念,因此才倾吐自己对人生的感慨和对故乡的依恋。

其实,每个人在少年时期对故乡的思念倒不怎么深刻,只有随着年龄的与日俱增,那种思乡之感,才尤为迫切。于是,我立即联想到了自己。

这些年,我一直走南闯北工作在外,陪伴亲人的时间,少之又少。每当思念亲人的时候,也没有通电话聊一聊近来的状况,听听他们的声音,宽慰一下自己因思念而成灾、而澎湃的心。遗憾的是,我入伍的第二年,姥爷永远地离开了,甚至没有见到他的最后一面。一大家子欢聚在一起,吃着姥姥姥爷一起包的粽子的回忆,也停留在了那一年。

近些年来,我脑海里,常常浮现姥姥姥爷哼着小调包粽子的画面,只是再也听不到小调,姥姥也再不包粽子。

姥爷的坟茔就在紧挨着家的小山头,附近有世上最为美丽的成片成片的箬叶丛,根根枝干像一支竹笛。

每年端午,那笛声便伴和着姥姥姥爷唱起的小调,包着粽子,委婉而悠扬……



2022年端午凌晨4时于长沙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