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克红是上世纪80年代同时起步的诗友,中途曾遭遇过同样的困惑和创作瓶颈,从业余爱好到职业变动,写作身份的转换方式也大同小异。22年前,我以《履行春天的使命》为题,采写了一则评论赵克红诗歌创作成果的短文,几乎同时被《中国企业报》《中原铁道报》和《人民铁道》刊出。当时他正值诗歌创作高产期,为讴歌坚守在边远地区铁道沿线的前辈,鼓舞成千上万和他一样的养路工,四年间接连出版了《燃烧的情愫》《心的祈祷》《美丽的忧郁》三部诗集。在那篇评论结尾时我曾这样预言:“热爱生活的赵克红,不会辜负人生的大好时光和歌手的使命。”事实证明,他的激情依然充沛,他的歌声更加炽热,而驰骋在他创作视野里的列车,也在全力以赴频频提速!
写作是一项艰巨而严肃的个人劳动,必须建立在借鉴、消化他人成果的基础上,以自身掌握的知识为土壤,生产出具有特色和个性的独创作品。《岁月列车没有终点》,是克红的第五部诗集,我感到其中回味青春年华的作品风格,已经在直觉型的朦胧游移中,渗入了丰富的人生体验,正逐渐过渡到成熟的柔美和明朗:
寻找 自己的梦
寻找 自己的家
天涯 浪迹
飘舞 随风
无人可以问
也无人可以答
生命本就该迎面未来
向上 向下
在阳光里穿行
驾驭七彩炫目的波涛
总会抵达彼岸
大地接纳我时
我正深入他的怀抱
——《蒲公英——飞翔的种子》
蒲公英种子在经历了“天涯/浪迹/飘舞/随风”的阶段之后,很快就意识到“生命本就该迎面未来”,这是一种自觉的人生取向,也是“抵达彼岸”之前的冷静思考。此诗的基调,既反对虚无缥缈的宿命,也拒绝梦幻童话的天真,宣告了必须自己把握命运的观念。短短十三行,简洁通俗,诗意斐然而不浮华,寄托着作者出发伊始就向往深入大地怀抱的初心。
无名花,开在小溪边
开在大道旁,开在
远离小区门口的地方
无名花,蒙着
一层无名的碎屑
不知是花粉,还是
微尘
不知是什么时候
长出的叶片,什么时候开的花
什么时候,引起了我的注意
不知什么时候,它们
对自己的美,有了如此自信的概括
如陌生人望我的眼神
——《无名花》
这首短诗同样只有十三行,同样简洁而通俗,且多了几分关乎事业成败的人生哲理。作者为不被人注意的无名花构思落墨,是因为透过自身的奋斗历程,联想到漫长征途中所付出的坚忍和执着。正如期待众人青睐的“无名花”,一旦“对自己的美”有了“自信的概括”,她生命里蕴含的全部美艳,才能在“陌生人望我的眼神”中盛开成惊叹和赞赏。
而大量反映铁路职工敬业奉献的篇什,则跳出了寂寞艰辛和枯燥单调的背景,融进了更多发自内心的职业自豪感:
爱与被爱重叠
满足和向往同步
福音与物质飞速转换
自信与希望同时抵达
视野被目标拓宽
规划与现实拉近
思念同惬意拥抱
无数美好伸手可触
无数满足悄然吐蕊
——《在高铁上》
一趟趟列车从你身边经过
你目送它就像目送亲人 平安来去
你心中的那朵玫瑰
开在冰天雪地里
永远不会凋谢
——《冰雪中的巡道工》
在中华大地的广袤疆土上,为千万列机车营运服务的铁路员工何止百万!真实再现铁路职工群体的劳动,讴歌伟大祖国交通运输事业一日千里的变化,自然成了这部诗集题材丰富、风格多样的重头戏。在赵克红笔下,有对峙寂寞抗衡孤独的偏远小站,有以路为家自觉传承的老少三代;有战天斗地、争分夺秒的筑路英雄,有温暖旅客力挫冰灾的车组模范。
在表现手法上,克红因题而异大胆比喻,给作品注入了崭新的形象:
有人说铁路是台联动机
但我说铁路
更像是一个专业交响乐队
钢轨枕木为管
接触网络为弦
汽笛声声为号
信号灯光为指挥和舞美
当火车的手指掠过田野
播一曲激扬的旋律
响一路奋进的颤栗
——《铁路是个交响乐队》
想起孔庄的职工
我会神奇地联想到“铁”——
一种关乎品格的化学元素
铁一样质地的人
铁一样品格的路
延伸 铺展
联通城乡的脉络神经
滋养神州的五脏六腑
在中国铁路的钢骨架上
风驰电掣与时俱进
奏响中国经济的凯歌
——《爱心花蕾》
随着年龄增长,作为一名奋战了三十多年的铁路职工,赵克红必须肩负两根无限延伸的事业钢轨,同时要扛起与日俱增的社会责任。他就像一枚牢牢固守在岗位上的道钉,以纹丝不动的沉稳心态,为过往穿行的列车送上源源不断的祝福:
在桥上,我仿佛看到一辆辆汽车
像挣脱了羁绊的烈马
变奔跑为飞翔
一如疾风闪电
把人们喜悦的憧憬镀亮
我期待着三浙高速开通的那天
成为观众海洋里的一座桥墩
扛起暴风雨般的掌声
扛起盖过掌声的心跳
还要扛起
对建设者们的巨大欢呼和敬重
——《擎天的桥墩》
步入中年的克红,拥有了越来越多对人生阅历的提炼和沉淀,这种水到渠成的成熟思维,强化了其作品的深邃和凝重:
历史的面孔,未来的路径
永远由一些文字掩饰着
像是一张处方里的
一味味相生相克的药材——
“这些让我知道珍惜生命的东西”
总是不到最后时刻,没有人
能够识破
——《走进书斋》
这些有幸站立起来行走的泥土
身裹重彩 浴火而出
走过历史的仪仗 漂洋过海
或者 穿过漫漫朔风
在异国他乡的展台上 流光溢彩
而在众多参观者中
只有我能感受到它身体里
上千年未曾熄灭的火焰
——《在异国见到一件唐三彩》
这件出自家乡的工艺品,一瞬间便勾起了克红的思乡之情,让身在异国的人和物合二为一,彰显了源于东方血统的古老文明,以及充盈在诗人胸中的强烈自豪感。
在勤奋创作的同时,身为洛阳市作协主席的克红,承担了多届《洛阳散文年选》和洛阳儿童文学学会刊物《小百花》杂志的编务工作,并屡屡自掏腰包弥补书刊印刷经费的不足。频繁参与的诸多社会活动,大量分散了他的时间和精力,削弱了他的创作力度,而全市范围的文学采风和作品研讨却开展得热火朝天。
细细阅读这部诗稿,感动过后会有更多的感慨——眨眼之间,克红的创作生命就从22岁延伸到了55岁。在此期间,蒸汽机车走进了历史,内燃机车变身为高铁,而那两根闪光的钢轨,乃义无反顾贯穿了他生命的全部!岁月列车没有终点,青春年华不会老去,人生阅历日趋丰满,事业巅峰渐入佳境——这就是当今克红的生命状态。在诗歌创作的征途上,我和克红已经携手走过了三十三年,此刻我愿继续与他相互勉励,为毕生坚守的“道钉精神”高声喝彩!
2018年5月20日二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