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冷慰怀的头像

冷慰怀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文学评论
202007/01
分享

返璞归真 静水流深


——读龚后雨组诗《把故乡仰望成一轮满月》


冷慰怀

 

我与龚后雨在网络上相知已有30多年,他的诗作素雅淳朴、真诚内敛,一直是我激赏和暗中学习的范本。这些年他的诗作少了,偶尔发在朋友圈里的大多与家乡有关,身在京城却时刻牵挂着安徽老家多病的母亲,诗行间流露的拳拳孝心常常令我动容。

我曾在夜深人静时潜入他的博客“偷”艺,其中有一段写他47岁生日前夜,溯源身世时的自白:

感谢母亲,在即将把我扔进尿桶的时候改变了主意(我已有两个哥哥,母亲希望我是个女孩),老妈,我会像女儿一样细心、贴心,为了回报你因瞬间的迟疑而带来的数十年的劳累。因为拮据,高中之前,母亲常常为我的学费向邻居借钱,记得高中的复读费是36元,母亲硬是借了几家才凑齐。感谢母亲借来的那些沾着泥土气息的硬币和零钱,让我懂得生活的艰辛和亲情的可贵。

这段感人的文字,顿时便让我明白了,为什么他的诗总是带着泥土味,朴实得如同田里的稻穗,没有一星半点珠光宝气。

中国新诗百年,流派纷呈、写手如云,作者的学识、阅历、悟性和才气,无不影响着作品的品位和走向。所以说作者的价值观,是决定其审美取向的第一要素,进而又将潜移默化地促成其适合自身的表达方式。诗的写作因人而异,风格和流派各有千秋,回环纷沓能带来色彩上的多重美感,而深情独白带给我们的往往是直击要害的震撼。艾青曾在《诗论掇拾》里说过:“朴素是对于词藻的奢侈的摒弃,是脱去了华服的健康的袒露;是挣脱了形式的束缚的无羁的步伐;是掷给空虚的技巧的宽阔的笑。后雨的诗就属于这种“健康的袒露”,风格沉稳明朗,语言浅显机智,如同一幅幅白描,既没有艳丽色彩的装扮,更不见意象晦涩的卖弄。他的作品感情浓烈且不动声色,凭借寓动于静的手法强化张力,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悲悯顿生、泪湿衣襟。

《9月9日,孙郢》和《谷雨》都和天气有关,前一首祈求阳光,后一首渴望雨水,心愿截然相反,目的高度吻合。两首诗均寥寥数笔,而传达出的急迫却如出一辙:既担忧绵绵秋雨可能给倒伏的稻谷造成霉变,祈祷阳光驱走灾害,又希望有一场大雨,庇护稻秧在田里安家,让它们经受洗礼走向茁壮成熟。目睹“蹑手蹑脚潜入稻田的秋雨,给“小得不能再小的故乡“重重一击, 他为突如其来的灾害偷袭无辜而愤愤不平,诗句里潜伏着声讨和鄙视。“我在谷雨这一天回到京城,“多么富有诗意的节气/这一天,我要写一首颂歌,隔着上千公里为乡下的兄弟和稻秧祈福,尽显了他对农事的细微牵挂。无法割舍的故土情结,让“从来不信奉什么的作者,“双手合十”“祈祷阳光降临,慨叹双脚刚刚离开故乡的泥土/又陷入深深的思念 由此可见,作者的七情六欲,全凭故园作物的境况而生,心情的阴晴圆缺,时时与家乡的月盈月亏同步。我从这些朴素得几近直白的诗句里,触摸到作者的心跳,在娓娓道来的宁静中,感受了他火热的挚爱。

《乳名》一诗带给我的,除了感动还有身临其境的换位思考:从小听惯了母亲呼喊乳名,当这一称呼被学名取代时,敏感的儿子因何会感到不安?作者没有从正面描写这一变化,而是怀着强烈的反省甚至是自责的心态,回忆起母亲对自己茹苦含辛的抚养——即使自己已经长大、已经娶妻生子,并且把一叠钞票放进了妈妈皴裂的手里,也不能成为老母亲“对我越来越客气/越来越小心”的理由啊!这首诗以“乳名”为诗眼,将一腔浓浓的赤子情,隐含在看似平白的“感情暗流”里,彰显出构思巧妙和语言质朴的特色。这股感情暗流,瞬间便让读者产生了强烈共鸣,收到余味绵长的艺术效果。

写诗和下厨有相似之处,鸡鸭鱼肉做出的菜肴固然美味,但萝卜白菜也绝不肯甘拜下风,况且萝卜白菜一直是普通百姓餐桌上的常客。语言和荤素食材是菜肴的主体,构思和技巧则是油盐酱醋之类的佐料,用来激发并提振味觉。后雨的诗,就像是一道道清淡可口的家常菜,所富含的维生素C既易于消化又有益健康,故而老少皆宜。这就像吃腻了大鱼大肉,绿色蔬菜和粗粮,反倒成了家家户户的座上宾。比起某些自诩“与世界接轨”的高深费解之作,后雨这些朴素无华诗句中所隐含的浓酽真情,更能够穿透时空直达人心。

具有驱邪招福象征的《艾》,被作者视为志同道合的知己,并毫无保留地与之分享自己的祈愿、寄托和敬仰。端午佳节,他让紧贴自己心脏的艾草,向父母和妻子传情达意,献上圣洁的祝福,同往来的乡亲共享吉祥。艾隶属端午必邀嘉宾的特定内涵,作者宣称“它们体内运行着我的力量,表明自己和忧国忧民的三闾大夫同属一个阵营,一心期盼祖国强盛民众富足。为此,他默默许下诺言:“艾啊,我会守着你的根/看你一天比一天长得更旺,完美地完成了对主题的诠释。

无技巧才是最高超的技巧,这就像武林高手,一个看似漫不经心的招式,便可令敌手败下阵来。细腻真挚的情感,朴素纯粹的语言,是任何声嘶力竭或忸怩作态的空虚包装都无法企及的。诗人是执著的精神冶炼者,他们的价值,体现在孜孜不倦地去伪存真,为人类奉上成色至纯的思想黄金。作品对当下民生状态的关注,寄托着他渴望告别艰辛和走向富足的愿望,也献上了对老一辈人茹苦含辛哺育儿女的感恩。

在86岁的母亲眼里,年过50的儿子依然是需要照料的“心肝宝贝”,既担心儿子误车,又怕儿子饿着,才有了不把行李箱塞满食品绝不停手的架势。《2月3日纪事》仅寥寥数笔,已让普天下的游子们都感同身受,莫不把“絮絮叨叨的母爱视为珍宝。

读诗是与作者心灵互通的过程,而绝非深陷疲于消除语言隔阂的迷宫,倘若读者体验不到原作的韵味,作品也就丧失了存在的意义。当今,广大民众的文化需求正在走向多元化,各种形式的艺术作品层出不穷,但相比之下,清新明快的作品往往更受百姓的欢迎。

如果你曾经匍匐在望峰岗的土地/一定能听见男人的心跳/骨头与煤块的撞击,铿锵作响——《望峰岗》不仅能读出对老一辈煤矿工人的深切缅怀,也读出了他们与艰辛激烈抗衡的力量。当今社会所有的文明和富裕,都建立在老一辈人用血汗夯实的基础之上,铭记他们就是激励自己,是对中华民族精神力量的传承。

中秋佳节,久病的母亲向晚辈安排后事,孩子们无心赏月,围坐在长辈身边,以“亲情拱月”的姿态陪伴老人。《这个中秋我没有看见月亮》末尾两行,道出了作者为“保真”和“复活”母亲的复杂心情,读来泪目又锥心。这首浑然天成的作品,用笔浓淡错落线条疏密有致,将饱满的情感一览无余袒露在读者面前。

作品是一面明镜,能映照出作者的灵魂,悲悯、虔诚、博爱、自省,是诗人必备的素质,充满眷恋和依赖的仰望中,交织着儿女们的憧憬和赞美。数十年来,《把故乡仰望成一轮满月》的作者,从未淡忘“母亲借来的那些沾着泥土气息的硬币和零钱”,始终同“生活的艰辛和亲情的可贵”相伴而行,他把曾经的磨难当作返璞归真、激励自己前行的动力,正一步步走向纯粹和成熟。

2020-04-2 完稿于洛阳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