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景丙成的头像

景丙成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11/16
分享

焉家庄村的底色

去莱芜区大王庄镇焉家庄村之前,我就想,如果把焉家庄村比作一幅新时代的山水画卷,那么它的底色应该是什么?

红色?它的底色本来就是红的。在莱芜党史和抗战史上,就出现了好几位英模人物,比如时任八路军四支队组织科科长周美瑶和时任莱芜县粮食筹集处主任的周美环兄弟俩,他们都在抗日战争中先后光荣牺牲;还有时任莱芜县独立营政委的周美光等,他们为了莱芜的抗战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甚至献出了自己生命。

绿色?也名副其实。长期以来,村两委班子一棒接一棒,带领村民在村周围的荒山上开山治山,植树造林,给历代战争蹂躏的旧山河,重新披上了绿装,为今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奠定了基础。因此说,焉家庄村的颜色,无论是红色还是绿色都恰如其分。

焉家庄我并不陌生,八九十年代我就曾在大槐树乡政府工作过,为了宣传记录山区的建设,挖掘山区红色文化底蕴,经常到村里采访老党员、老军人,与村里的领导班子共同展望未来。这次故地重游,是受村第一书记曹洪军的相邀,才下决心领略焉家庄今日的风采。

1

走在路上,曹书记就和我啦起焉家庄这两年的变化。他告诉我:“现在村里的书记叫周新力,是一位退伍军人,年轻有为,一上任就干了几件大事,首先借助国家政策硬化了村庄道路,把村里的大街小巷都安上了太阳能路灯,实现了全村灯光全覆盖,几乎没有死角,去年还修建了村口的进村大桥。”

说着拉着车就到了焉家庄村,还没进村,曹书记就停下车让我先看看新修建的大桥。这是一座宽约20多米,长约30多米桥的三孔桥,与不远的南北王槐公路紧密相接,路面用油漆铺过,平坦整齐。记得八九十年代我到村里采访时,进村的路还是坑坑洼洼的泥土路,两边的地里长满了各式各样的庄稼。紧挨着大槐树村的是原来的乡蚕茧站。那时进村的桥是一座一孔的石拱桥,虽然简陋低矮,但也是当时大槐树乡为数不多的进村桥梁。因为那时雨水多,河里常年流水不断,而村子又是傍山而建,土质肥沃一点的地块都在河的对面,为了让村民劳动和出行方便,1976年当时的生产大队,征得公社同意,自力更生修建了一座石拱桥。现在算来76年至今,应该有50年的历史了。

一座跨世纪的大桥,承载了多少年村庄岁月,迎来送往了多少村民的身影。修建大桥的人大部分都“走了”,坚固的桥体也开始“骨质”疏松,七漏风八漏气,更主要的是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步伐了。你想,原来进出村庄的都是独轮小推车,最大的也就是拖拉机,现在村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几乎家家都翻盖了新房,都有了自己的家庭小轿车,怪不得周新力一当选,就下决心要先翻修这座桥梁呢。

2

我们把车放在路边,徒步走进村里。村庄新修的村街、漂亮的房舍,令人耳目一新。我向在门口玩耍的村民打听过去几位熟悉的老人,但他们大部分已经病故。这时,突然间我就有了一种:蓦然回首,不见那时那人,消散凝合,片片芳菲入水流的感觉。

站在村庄桥头的大柳树下,环视村庄,北望大槐树这条狭长的山峪,我浮想联翩,仿佛看到一位穿着长衫的历史老人,从济南大明湖畔的济南乡师一路走来,冒着风雨,翻山越岭,风扑尘尘走进了焉家庄村西北角的一户人家。他就像一粒火种,瞬时点燃了山乡的抗日烽火。这位老人就是周美瑶,他是响应我党“脱下长衫,到游击队去”的号召,带着山东省委的使命,回到家乡组织游击队打鬼子的,组织发动了莱芜香山“金蚕寺起义”,又按照省委指示,辗转参加了徂徕山起义,还有老人的兄弟周美环,兄弟俩都为革命事业,将热血抛洒在战场上。

焉家庄的中心街,呈南北状,两边高中间洼。过去,下雨天从东山上流下的水,就是顺着这条南北大街,往南流进了村西的小河,所以这条街下雨是一条河,晴天才是一条路。历届村两委都在用不同的方式,改变焉家庄的面貌,直到今天才在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号召下,村庄的美色才达到了高峰。

站在这条南北大街,我又想起了村里的另一位抗日英雄周美光,他单枪退敌的故事,老辈人都还记得。1942年日本鬼子在焉家庄村南的猪食槽安设了据点,当时已是莱芜县独立营政委的周美光,经常带部队在这一带与敌人周旋作战。莱芜西北区的鬼子汉奸一提他的名字就打哆嗦。有一次,他带部队过来,准备晚上骚扰据点里的鬼子,白天他把部队在山林隐蔽处安顿好,趁着间隙,自己偷偷回家看看父母和孩子,结果到家腚还没坐热,猪食槽据点的鬼子汉奸就得到了消息,偷偷的顺着这条南北街往他家的方移动。邻居发现了敌情忙向他汇报,让他赶紧走。

周美光听说鬼子来了,一点也没胆怯,掏出匣子枪,把子弹顶上膛,又把两袋刚打的粮食和谷糠,放到街心当掩体,拧开几颗手榴弹放在身边,就准备战斗。

一看这他架势,可把村里人吓坏了,都撵着他赶紧往东山撤,他反而却不慌不忙让劝他的人赶紧躲。日本鬼子和汉奸鬼鬼祟祟快到这条南北大街街心时,他扔出了第一棵手榴弹,接着就是一排子枪。随着大喊:“你们终于来了,老子等你们多时了。”

汉奸一听这话,以为是中了周美光的“计”。他们都知道周美光的厉害,刚才突如其来的一颗手榴弹和一排子枪,就把他们打晕了,听见周美光一喊话,知道真是上当了,撒丫子就往回跑,汉奸一跑,鬼子也慌了神,也紧跟着往回窜,不大霎就惊慌失措地缩进了据点。从此,周美光单枪退敌的消息就在这一带传开了。

3

一路走,一路想,不知不觉走进了设在村北头的村委大院。大院里静悄悄的,只有一辆车停在院子里,推开办公室门,才知道,大家都在办公室里忙活,一张条形的会议桌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报表。

一个个子不高,红黑脸膛的青年人,一手拿着报表,一手拿着手机正在打电话,见我们进来,就站起身,朝我们点了点头,手里的电话一直没放下。听电话内容似乎是和镇上沟通一个会议记录的事,在电话里沟通了好长时间,似乎还是没有沟通好,就说,我还是过去当面和你汇报吧。

一听这话,我就知道他就是周新力。

他放下电话,握着我的手说:“真不好意思,巡视组在镇上查看村里的两会记录,我得先过去看看。”接着他又说“建光马上就回来,我倒镇上打个逛就回来。”

我连忙说,你忙你的,我也没啥大事,主要是回老地方看看。

他刚出门,周建光就回来了。

我和周建光是老同事,都曾在当时的大槐树乡政府工作,他曾经当过乡政府电影放映员,乡广播站线路巡视员,后来乡里成立了个五金厂,因为厂里的班子比较弱,缺乏人才,党委就派他去了五金厂工作。再后来,我就离开了大槐树乡政府,从此就联系少了,这次见面,我们分外亲热。

一阵寒暄,我希望到村里转转。曹书记就说:“咱先去村东新修的“槐香漫道”看看吧”

乡村路一头连着改善民生,一头连着经济发展。“槐香漫道”就是大王庄镇为了提升乡村道路建设,吸引更多城市游客来山乡打卡旅游修的一条连村路,就从焉家庄村村东的山脚下通过。

曹书记告诉我,修这条路时镇上村里起下手,镇书记、镇长天天都在工地上亲自下手,我们村两委班也不敢怠慢,忙前忙后。因为这条路就像插进大山打开致富门的一把钥匙,让美丽村落渐让外人识。

站在槐香漫道,最多的还是思绪。九十年代,这座东山虽然也绿化得很好,但都是耐旱的柏树、松树、洋槐树等绿化林,生长慢,效益低。现在放眼望去,大部分都成了一些板栗核桃树经济林,早就听说,虽然村集体经济薄弱,但农民的腰包却鼓起来了.....

4

周书记很快就从镇上回来了。我们这才安下心坐下详谈。

周书记说:我们焉家庄地处纯山区,总人口540人,土地面积800多亩,大都是山岭薄地,没有村办企业,集体经济底子很薄,乡村振兴主要是想靠旅游,但俺村也没有名川大山、出名景点,搞旅游也有一定难度,现在我们主要是靠挖潜,搭王石门“山东香山国际旅游度假区”的快车,尽快把俺们村的乡村旅游搞起来。”

焉家庄与王石门山东香山旅游度假区一山之隔,山前山后离得很近,搞乡村旅游有得天独厚的基础。我也提到了乡村红色旅游这一话题。

周书记又说:“你对俺村里的历史也很了解。抗战时期,俺们村就是中共党组织在此活动较早的村庄。党政机关和军队长期驻扎在俺村。1940年前,莱芜县政府在村里常驻,当时的县长谭克平与村民都很熟悉,如今一提起他,村中70岁以上的老人都还很怀念。山东军区司令员廖容标同志也在村民周美山家中住过。当年在村中,各机关和部队,你来我往,常年不断,革命气氛相当浓厚。虽距日寇据点不足一里,这里却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的天下。实际上俺村的红色的底蕴很深。

昨夜下了一场雨,初冬的山乡,天虽然有些变凉了,但在焉家庄这个小山村的办公室,我们却聊得火热。从绿色山乡游到红色旅游,你一言我一语,展望着焉家庄村美好的未来........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