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上下班,我都路过济南市中区十六里河街道东方红桥。确切地说也不是路过,实际我就在东方红桥附近的万寿路上班,每天坐公交上下班就从东方红桥站上下车。
东方红桥在济南并不出名,但却是济南大动脉大纬二路南端,英雄山路出城通往南山的主要要道。桥的上方就是一座英雄山路与二环南路交叉的立交桥,上下两层的车道,南来北往的车辆,川流不息,飞速的车轮奔跑出济南发展的速度。
济莱行政区划调整后,我就孤身一人在济南,上班下班比较单一,下班后也不喜欢到处闲逛,就是人们常说的“办公室——路上——宿舍”三点一线。下班回来后,自己炒菜做饭,吃完饭围着小区简单转一圈,就回宿舍看电视,或者躺在床上看会书。早晨从小区门口坐区间568路小公交,到天桥南站下车,再转乘K4路或者184路车,经过四十分钟的颠簸,就到了东方红桥。下车后,顺着英雄山路再向南,大约走二三十米往东就拐向了万寿路,顺着万寿路走几步就到了单位。这条路虽然平坦,但不宽阔,路两边商铺林立,中间还有个学校,一早一晚接送学生的车很拥挤,用目不暇接很恰当。
从东方红桥下车到单位,其实还有一条路也不错,就是顺着兴济河往东走不远,拐进一条两个小区间的小路,路南头就是我们单位。这条路行人不多,比较僻静,车辆也很少,主要是紧连兴济河沿河路还有一个大崖头,南北不能通车。
因此下了班,我经常顺着这条路,步行到东方红桥坐车。这条路与兴济河沿河路交汇的拐角处,有一个简陋的露天理发摊,印象中三四年了,理发的是一位六七十岁的老理发匠,微胖,中等个子,匾额圆脸,面色慈祥,头发秃了半截。他穿着很干净,围着个白色围裙,全然没有让人觉出油腻的感觉。
这个理发摊也不固定,夏天跟着太阳走,早晨在拐歪处的背阴处,太阳炎热就挪到河边的那棵伞形的大树下,把一块镜片沾到树上。
我已经注视这位理发老人好长时间了,觉得这个摊子非常有意思,附近小区的老头老太太,常常聚集在这里拉呱聊天,就像是他们的一个根据地。无论春夏秋冬,只要不是下雨阴天,他都会出来出摊。只要他一出摊,周围的老头老太太往这里聚,就像是一个老人市。他忙的时候,老头老太太就一声不吱地看他忙活,等他忙活完了,才你一言我一语的扯闲篇。他们扯地也不是东家长李家短,而是啦俄乌战争,巴以冲突,啦祖国的太平盛世。理发的老人很健谈,看样子是一个外向型的老人,整个来聚堆的老人,他唱主角,一张嘴就拉个没完,从国际新闻,到街头八卦,说么么一套。
昨天,我下班路过桥头拐弯处,看到他用塑料布撑起了一个小棚,像是要在里面理发,我只是大约瞄了一眼,也没仔细看里面的设施,当然从外表的简陋,就可见里面也一定好不到哪里去。
每天吃过午饭,我有个外出遛弯的习惯,每次在班上,都是经常出门东去,穿过玉兴路和舜耕路,再沿小龟山山脚转一圈,然后顺兴济河南岸返回单位。这条路就路过桥头理发老人的摊点,偶尔也会在老人的摊旁站一会,听听他们又在拉什么新闻。不过这个饭食点人不多,大都回去吃饭和午休了。
老人的回头客大部分是附近小区的老人,还有就是附近工地上的农民工。老人理发收价很低,每位只收5元钱,比撑门头的理发店,便宜不少。我记上一次,我在单位门口的一个理发店剪了剪头,还要了30元。当然门头店的门头费也不少,每个月至少得上万元,剪头理发收费少了,肯定挣不出房费来。但是那些舍家撇业,拼死拼活挣点血汗钱的农民工,又怎肯化“大价钱”理发。
有一次,我也贪图便宜,让老人理了一次发,主要的我是想和他聊聊,因为我对这个理发摊太感兴趣了,对老人的客源也了解了不少,原来重点是老年人和农民工,现在有点向中青年群体倾斜的趋势。另外,我也感觉到老人出摊理发,并不单单是为了挣钱糊口,再说,看他的精面貌,也不像是缺吃少穿,挣钱糊口的人。
那天,老人给我理发,一边理发一边和我交谈。
一番交流,知道老人是从山东重工机械厂退休的,因为退休早,退休金也不多,老伴死的早,儿子儿媳也不在身边。他在家闲着没事,就经常出来检点破烂打发时光。前那年,兴济河上游有几个建筑队在这里施工,正赶上新冠疫情爆发,封城封店,停工停产。很多农民工想回家又回不去,疫情一扯控,接着又封。干活也是零打碎敲,挣不了多少钱,理个发也舍不得化钱,很多人的头发就都成了披肩发。
那天,老人又去工地捡废品,认识他的几个几个民工,就向他借理发工具或者剪刀,老人就很为难,自己又不是理发匠,哪里有那些工具?接着就有一个年纪大的农民工对他说:“你是市里人,出来进去不受限制,不像我们外来打工的,出门就要这证那证,你干脆学学理发,来给我们这些农民工理,保证比你捡废品挣钱多。”
老人仔细想,这人说的也在理,理发也没有什么大学问。自己一个五十年代的大学生,在车间里打板子钳子都不在话下,这点小活也难不住自己。老人是个干脆人,说干就干,自己挣钱是小事,为这些农民工兄弟服点务,自己也算找到到了自身价值。回去他就往火车站东边的天桥下底下,找到一家美容理发用具店,买了一套理发工具,还向人家简单学了学。回来后,他就去工地,找那位劝他学理发的农民工。告诉他,自己可以免费给他理,但是自己只会剃光头,别的发型自己还没学会。
那位农民工见他采纳了自己的建议,也很高兴,就说光头就光头吧,反正自己又看不到,理的孬好都是别人看。他这免费剃光头,把工地上好多年龄大的农民工都吸引了过来,都求他给自己也剃个光头。
老人一看哄起茬来了,就声明:这一个月免费,下一个月少量的收点功夫钱,农民工也没反对,反正现在雷锋没有了,想找个助人为乐的也难,收钱就收钱吧,你能收多少?
老人免费理光头,其实就是一个活广告,也是自己学活练本领的一个机会。要是收费,没点真本事还真不行。
他是一个五十年代的大学生,一个老工程师,有一定基础,前前后后免费理发给一个多月就出徒了。说是出徒,也就是能简单理出个花样来了。但是他那次给我理发,我却打心底没相中。
但话又说回来了,一分钱一分货,他的技术水平与门头点的理发师相比,确实不能相比。我之所以向你提到他,其实就是说他有一颗朴素善良的情怀,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
冬天来了,桥头理发老人的生意仍然很红火,他的回头客群体,已经漫延到中年群体,看样子他的技术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