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语言的约定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扫墓祭祖的日子。中华民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历经岁月洗礼,各地为清明增添了极为丰富的内涵,而扫墓祭祖、踏青郊游则成为重要主题。那年清明节,对我来说,完成了人生中的一个夙愿。出生40多年来,清明节第一次为外公外婆扫墓。
儿时记忆中,生活在农村的人,农事永远忙不完。母亲向来做事麻利,作为家庭主劳动力时刻牵挂着地中的庄稼,因为一家八口人等着吃饭。因那时交通不便,她不愿拖儿带女来回在路上折腾,更怕影响干农活时间,踩着匆匆的节奏,尽管两地相距40多里山路,独自一人清晨回老家为她的父母扫墓,中午便回来下地干活。后来,我因为读书,接着到外地读大学,再后来到外地工作。这些年,忙于工作和有限的节假日,囿于家庭的传统,厚于给爷爷奶奶、先辈们扫墓祭祖,亲情的天平发生倾斜,冷落了外公外婆。这些年清明节,全部委托给了母亲,母亲也不愿意给年轻人增添麻烦,于是风雨不改,她从直腰快速步行到弯腰乘车慢行,从60岁坚持至80多岁。好在与她一生姐妹情深的小妹每年清明节都来相约,安排其他亲戚用车辆接送,免去了年老体弱的奔波劳苦。也许是人过了不惑之年,更看清一些事物的本质,尽量填补一些人生遗憾的深坑,从内心催生了40多年的清醒与坚定。
对于外公外婆,我们之间永远是陌生的,也永远是亲密的。他们来不及等我出生,就前去催我快点来到人世间似的。外公去世时,没有轮到我出生,外婆去世三年后,我才出生。记忆中的外公外婆,大多是母亲口口相传,偶然从姐姐哥哥嘴里得到一些小求证,还有从春节期间到舅舅家拜年和生日节点,从大舅小舅及表哥表姐口实中得到一些印证。于是外公外婆面貌在描绘中清晰出来,但又在回忆中模糊起来。
那年清明节,春寒料峭,一阵大风接着一阵大风吹,一场大雨接着一场大雨下,似乎考验着我什么来的。在寒冷的春天里,开启了清明节第一次为外公外婆扫墓的行程。我小心谨慎驾驶小汽车,在九曲十八弯的盘山公里穿行,一会儿上坡一会儿下坡,一个拐弯就上山,再一个拐弯再上山,大约二个小时车程,终于达到舅舅家中。简短的亲情交流,收拾扫墓物品出发。
外公的墓地在村后山的竹林里旁。穿过几块水田,转了几个弯,就进了竹林。此刻风也小了,雨也小了,但脚下湿滑的路面,增加行走难度。眼前是一片翠绿林海,此刻是安静的,雨滴流经竹叶落下,打在雨伞上,发出干脆而有弹性声音,与脚下泥浆发出的摩擦声,算是与风雨共鸣了。每个人一只手支撑雨伞,一只手提着扫墓的祭品,没有功夫停下来闲情逸致。大约20来分钟就到外公墓地。母亲、小姨等老人,尽管脚步缓慢,天气寒冷,但心情格外好,一路上有说有笑,说的她们年少时和未出嫁前的事,笑声不时从后方传来,在竹林中回荡,瞬间感受到为先人扫墓的深意。在人世间,天底下没有哪个父母不从心里疼爱自己的孩子,没有孩子从心里不爱自己的父母。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子孙孙,没有任何理由不去尊重和纪念自己的祖先。外公的墓地和大舅的墓地并排而立,父子阴阳相伴,算是团聚了。外公墓地历经数十年的风吹雨淋日晒,变得很矮小。墓碑上文字早已模糊,想从上面寻觅什么,但想法与现实严重冲突。肃立在外公墓前,我心里明白,这就是母亲反复唠叨了几十年她的父亲,我的外公。瞬间外公鲜活的形象从脑海中浮现出来。
在母亲的记忆中,外公从小就是一个命苦的人。12岁时,父母相继去世,流浪到现在的村里被好心人收留,很快他展示出勤劳的本色和好学的脑袋,长大成人后,经人介绍,与外婆组建家庭,后来就有了母亲这一代人。外公外婆一共养育了5个子女,三个女儿,二个儿子,母亲排名第四。
在母亲的记忆中,外公就是一个勤劳成习惯的人。桂北大山村里,是典型的大石漠化地区,山多地少,为了多种植庄稼,只好上山开荒种地。外公常年趁天刚亮就起床,一起床就催着儿女们起床下地干活,为节约时间,中午不回家,就在山上简单吃早上带来的饭食,口渴了就喝山上的山泉水,直到太阳下山后才回家。傍晚经常听到山上的野兽叫声,甚至见到小野兽在路上出没,小时候的母亲,每天都提心吊胆地赶着水牛往回走。长年如此。
在母亲的记忆中,外公是一个精于生计的人。那时解放前的一年冬天,省内到处缺盐,为了过年吃上盐,外公捎上土烟叶带上10来岁的母亲到隔壁省去贩卖,然后购买私盐回家。那时在省与省交界处,对走私盐业严查盘问,大人经过时个个都搜身,小孩子不用搜身。外公看准这一点,于是将卖得烟叶的钱,购买的三斤私盐结结实实裹在母亲腰间,再用母亲的姐姐的长外衣当外套,那时母亲本来矮小,再用长外套套在身上,三斤私盐如果不搜身就发现不了。外公反复叮嘱母亲经过检查站时,不要等也不要停下来,直接走过去好了,过了检查站,就到了本省地盘了,不用检查了,就安全了。那时,外公距离检查站处较长距离就停下来,远远看着女儿,直到安全过境,才放心经过检查站。母亲现在还记忆犹深,当时十多个成年男人站在那里,手里有枪,农村小女孩哪见过这世面,吓得脚发抖,不敢正面看一眼,只好低着头走过去。也许在这些成年人眼中,一个小女孩不会带着私盐过境,于是放松了警惕,没有多问一个字,轻易让她过去了。后来我问母亲,如果当时有人叫你停下来,你敢跑吗?母亲回答我,我的儿啊,他们手里有枪,我哪敢跑,只能等着搜身了。后来,为了换得煤油晚上使用,外公带上10来岁的母亲一起挑土烟叶到40多里外的县城去贩卖。当天来回,一天翻越80多里山路,母亲的脚起泡了,肩膀也磨破了。这样的事,经常发生在年少的母亲身上。后来,我问母亲,外公为什么不叫他两个儿子出来?母亲回答中对外公有一丝抱怨,说外公重男轻女严重,心疼两个儿子,大女儿长大了要下地干活,外公嫌弃家中女儿多,便早早将小女儿送给别人做童养媳,外出劳务的活只好轮到母亲。在外公心中,认为女儿迟早嫁出去的,读书多了会好了别人家。解放前,母亲读私塾时间非常有限,大儿子读完小学,小儿子读完初中。母亲还记得,小时候跟外公一起下地劳作时,突然在地里刨出一块银元,高兴的母亲向外公报喜。外公见状,便好说劝说,用当时国民党发行的纸币与母亲交换。至今母亲一提起此事,便说外公精于生计。但外公精于生计的思想和方法自然传承给了母亲,在母亲结婚后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的艰苦岁月中派上了用场,一直影响她一生,并传承给她的儿女们。
在母亲的记忆中,外公是一个知天文懂地理的人。一年24个节气在他脑海中烂熟于心,运用得心应手。他会看云识天气,每天傍晚观看太阳下山轨迹、色彩、云层流动方向等来预测第二天的天气,很准确。他还能从上年某个节气的天气情况,预测次年某个节日天晴或者下雨情况。自然成了那里那时的乡村天气首席预报员,村里好多人习惯询问他,明天后天的天气如何,以便安排农事。他甚至从今年某个节气的农产品行情,预测次年哪样农产品的跌与涨。在外公的精打细算下,家里年年丰收,几年下来,外公开始建新房,还出钱收购了别人的田地,成为当时周边村较富裕的家庭。家中有吃不完的红薯、玉米、小米,大米只有过年和重大节日才吃上。但在那个年代,算是幸福的家庭了。尽管上了年纪母亲,很多事都忘记得一干二净,一说到外公当年的业绩,母亲满脸悦色描绘当时家中富裕的景象。外公生前积攒了不少一笔财富,去世前没有按劳分配也没有按需分配,造成家人几十年的误会,后来随着时间流逝,亲情慢慢苏醒,一大家人又相聚在一起了,这是后来我们见证了事实。
在母亲的记忆中,外公是一个善于交际的人。他一生不喝酒不赌博,只爱好抽烟和喝绿茶,常以土烟相交于江湖人士。国民党统治时期,农村治安状况非常不好,土匪强盗时常光顾村里。外公中等身高,但长年劳作锻炼出健硕的体魄。周边的土匪强盗与他相交时,他总能让这些人对自己敬而远之,因此外公家种植的庄稼、家养的鸡鸭猪牛羊没获得周边的土匪强盗光顾……尽管我与外公从未谋面,但骨子里流动的血脉是永远相通的,全靠母亲回忆给我的外公印象,似乎在这里得到印证。按照当地风俗为外公扫墓祭拜,后来绕着外公墓地走了一圈,完成夙愿,是迟到的亲情告白,是对外公特殊迟来的问候和道歉,也算是一种特殊的约定。后来为大舅进行扫墓祭拜。
那年天气寒冷,母亲、小姨为外公扫墓回来,鞋子湿了,于是我们相劝她们回家烤火,享受难得同一代老人相聚时光。外婆扫墓任务交给晚辈们。外婆的墓地与外公墓地相距5里多山路。穿过寒冷吹过的水田,斜风密雨追赶着我们的脚步,我们沿着石阶时而上时而下,几经弯曲山路便到了外婆的墓地前。外婆的墓地相比于外公墓地,一个似丘陵,一个似山川。因为外婆较外公去世晚几年,墓碑上的文字清晰记载着外婆的前生和今世。也许那年风雨较大原因,一行人竟然忘记带上祭拜的酒肉和供品。我不忘幽默起来:外婆,今天早上出门忘记带祭拜的酒肉和供品,您老人家莫生气啊。等下回家后,多敬您老人家几杯好酒,多夹几块大肉敬您。大家一听,莞尔一笑。按照当地风俗为外婆扫墓祭拜,后来绕着外婆墓地走了一圈,算是对外婆特殊迟来的问候加道歉。扫墓准备返程时,风停了,雨也停了,太阳出来了,此刻心情感觉从未有过的轻松。
在母亲的记忆中,外婆天生具备善良的品质,一生多行好事善事,与村里人发生不愉快的事,她都宽容了伤害她的人。母亲继承了外婆善良的品质,一生行好事善事,不求回报,宽容过生活中欺骗她的人,宽容过曾经欺压我们家的村里人,晚年更是如此。但是晚年的外婆患上了青光眼,只能靠听声音来辨识人。晚年在家中,一个人生活在黑暗的世界里面,很少离开过房间,见也没有见到光明,直到去世。哥哥幼年时跟母亲回娘家,外婆知道外孙来了,自然高兴,伸手从灶旁的瓦罐中拿出准备已久的零食,哥哥见到外婆的手很黑,不愿意接,母亲快手接过。后来,这事母亲多次在儿女们面前说起,言语中带有辛酸。母女连心,外婆的苦,母亲点滴记在心上,看在眼里,每年都会抽时间回去照顾晚年的外婆,甚至因为外婆的生活中琐事,生性直爽的母亲还与娘家人闹过吵过,随着外婆的离去,一切归于平静。
轻松了一会儿,遇上一场空降大考。不知是不是我们迟到的扫墓,招惹了外婆生气了,竟然发火了。同行的一人,为了早点完成扫墓,竟然将墓前燃烧过的一大堆鞭炮纸,与剩余的香、冥纸堆起来燃烧,似乎一切合理也很正常,突然一阵山风吹来,吹散的火星瞬间点燃了墓前的草丛,噼里啪啦,一会儿功夫向四周迅速燃烧起来,快点来救火啦,叫喊声没有回应,只有更大的燃烧声,这对我们发出嘲笑声。因为墓地二十几米外就是山林,一旦火苗进入茂密的山林,山林将是一场灾难,数个家庭将是悲剧。现场只有四个人,其中二个人近70来岁,一个还是女的,另外两个是我与哥哥,其他同去的人早已不见踪影。立刻用手中的铁铲,用手撕下树枝,集中力量一会儿扑灭一团,刚转身又燃烧起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立刻电话求助家里人,5里多的山路,不能等,也等不起,更伤不起。集体鼓足干劲,一次又一次投入战斗,汗水、叫喊声、草木燃烧声交织在一起,忘记了危险、忘记了饥饿,心中一个信念,把火扑灭,不能发生重大火灾。一番功夫下来,人累了,眼见火越烧越旺,便一边打电话报火警救助于社会专业力量。眼前现实打败了刚才的想法,因为外婆墓地山高路远,距离县城30多公里,而且周围都是大山,只有一条青石路,消防车不能到达现场。也许外婆见证我们的真诚,也许感动了天地,就在我们不断与大火的战斗中,风也停了,大火慢慢地变小了,再后来家中的救援力量来了,控制了局面。满身烟火味、满脸黑,头发也烤焦了,衣服也划破了。但我们准备离开时,环顾墓地四周,这一把火将外婆墓地周围草木燃烧得干干净净,草木化成肥滋养这方土地,明年外婆的墓前将是一派春和景明。后来,我开玩笑说,也许外婆从没有听到过我的声音,后来从我的声音中,辨识出我是她二女儿的儿子,也是她的外孙,于是外婆的善良品质重现,停止了发火,转怒为笑。感谢外婆这次以非常刺激又不失幽默方式警示我,不管是主观还是客观因素,生活中总会留下一些遗憾的事,有的遗憾永远成了遗憾,有的遗憾自然留下成为一种美,有的遗憾是可以弥补的。那年迟到了40多年的清明扫墓,让我明白,与亲朋好友之间的遗憾有的是可以通过约定来填补的,虽然这遗憾永远都填补不满的,但我心甘情愿去做。
那年迟到了40多年的清明扫墓,让我明白,先辈们知道他们总有一天会告别人世间,先辈们也知道他们总有一天会遗忘他们的先辈。晚辈们知道他们的前辈们总有一天会离开,晚辈也知道自己也会离开的一天,更知道他们也会遗忘他们的先辈。但故乡的山水已融入血脉,骨肉相连的亲情已注入灵魂,任凭世间千变万化、任凭生命千万次轮回,最终相聚在清明这一天,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永远不变的根与魂。
后来,我曾与母亲约定,每年清明要陪她回娘家扫墓,持续完成她的心愿,母亲高兴地满口答应。一年后,因新冠肺炎疫情,清明扫墓按下暂停键。二年后,母亲彻底失约了,因病与世长辞,我心中默默祈祷母亲能回到天堂里的外公外婆身边。母亲没有想到,那是她人生中最后一次回娘家,也是最后一次为她的父亲扫墓,这也是我最后一次陪母亲为外公外婆扫墓。一生永未谋面的外公外婆,我们今生未能相见,来生未必能相见。我永远爱着的父亲母亲,今生有幸成为你们的儿子,期待着来生再相见,因为我们之间已经许下了没有语言的约定,用心用情签定下了一份永久的灵魂契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