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刘伟雄的头像

刘伟雄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107/13
分享

一个具有理想主义的冒险家——鲁滨逊的形象分析

一个具有理想主义的冒险家

——鲁滨逊的形象分析

文/刘伟雄

鲁滨逊是《鲁滨逊漂流记》中的主人公,是笛福采用现实主义创作手法塑造的人物典型,是上升时期生气勃勃的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思想感情和他们的阶级本质。同时,他也是笛福力求塑造的正面人物形象,被作者赋予了真诚、善良、慷慨大方、感恩和富有正义感的道德品质;在意志品质方面,他被作者赋予顽强奋斗的意志力,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倔强,脚踏实地踩平坎坷的实干精神。也就是说,他的一生一直在奋力追求财富的冒险中流露出强烈的赤裸裸的欲望,但在良心上他又不断地反省自身,以免“迷航”,因而他的漂流经历实际上就是不断矛盾而又不断平衡的心路冒险历程。他具备17世纪下半叶18世纪上半叶资产阶级冒险家的开拓精神,并且用超乎常人的经历和体验完成了人类漂流史上最伟大的壮举,令人震撼。

首先,他是一个具有冒险精神的不甘平庸的资产者。他出生于英国北部的约克城,家境中等。如果他呆在家乡,“仰仗父亲和亲友的支持,一定能挣下一份家产,过上一辈子安定祥和的生活”。他的父亲也流着泪细述这种生活的幸福,力劝他留在家乡。但是,他那颗不甘平庸渴望出人头地的心灵决定了他要违背父母的意愿,去实现遨游四海的梦想。也就是说,他的意识表层完全同意父亲的见解并答应留下来,但潜意识里却有一股无法控制的力量鞭策着他远走高飞。第一次远行遭遇的海上风暴虽然也曾使他彷徨过,但看到风暴后“美丽可爱的黄昏”,他又平静地抛掉了后悔、反省和决心,仍然一意孤行。这次的心路历程是伴随着令人恐怖的暴风雨完成的,鲁滨逊也被吓得半死,但正因为有了这次磨难,好胜心极强的他才更加顽强。第二次航海他被强盗俘虏,后来趁机逃跑,且带走了小男孩舒利。第三次航海到了巴西,“蒸蒸日上的种植园”并不能满足他那颗不甘平庸的心,他还想再次开辟新的天地。而不幸流落到“绝望岛”时,他又不甘于在自己努力营造的日趋舒适的岛上生活,屡屡“出游”,还造了“乡下别墅”,最能说明他不安现状的是他用几年时间制成了独木舟,但这时的他已开始渴望回到“文明社会”。

其次,他是一个追求财富有着极强金钱欲望的殖民者。鲁滨逊在伦敦碰到了一位几内亚船主后成了一名名副其实的商人,在航行中带回了价值300磅的金沙。不久,他为了60个金币而卖了与他同舟共济的小男孩舒利十年的自由,此前他曾许诺让舒利成为“大角色”。到了巴西,他还凭着精明能干成为比较富裕的种植主。财富的不断增长令他很满意,但他内心深处仍然有着巨大的欲望,一心渴求更新的生活和更多的财富。为了从贩卖黑奴中牟取暴利,他和别人又一次出海。这时的他已是“利令智昏”,甘冒奇险也不走回头路。于是他被毁灭性的海难“幸运”地带到了一个“荒岛”。到破船上搬有用的物品时,他一边骂钱,一边把钱收拾起来。在他的眼里,凡是在现在或将来有用的东西都是充满价值的。凭着犀利的商人眼光,他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东西,把一个“绝望岛”建设成有庄稼地、羊圈和“乡下别墅”的小岛。即使是在最困厄最危险的岁月里,他也没有忘记保存好“财富”,以期将来有用。因此,他常常能够“化腐朽为神奇”,这也是追求财富的殖民者的共同特点。鲁滨逊在岛上解决了生存问题后,他把他的波儿、一只老狗、两只猫视为一个小家庭,他是这个家庭,乃至全岛的君主,“他对他的臣民拥有绝对的生杀权,而且臣民中根本没有叛逆者”,这个岛是他“个人的财产”。救了星期五后,鲁滨逊便自然而然地把他收为自己的奴隶。至于他后来救的西班牙人、星期五的父亲,则更被视作是“臣民”了。而救英国船长时,他还“坦然”接受了船长封给他的“总督”名号。离开荒岛回到英国后,他更是重返荒岛,俨然以大地主的身份,把全岛分割成小块土地分配给众人。他的所作所为,活脱脱地体现了一个殖民者财富上的占有欲和性格上的自高自大。

再有,他是一个具有实干精神的资产者。他有着坚韧不拔的毅力,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意志,而且善于总结,勇于行动。在杳无人烟的荒岛上,鲁滨逊先在树上过了一夜,第二天便设法解决生存的问题。他认为,“一个人只是呆呆地坐着,空想自己所得不到的东西,是没有用的。”他首先是尽力把破船上“能搬下来的东西都搬下来”,所以当风浪又把破船卷走时,他舒心地笑了,笑得那么坦然。他为自己作了长远的规划:了解岛上的情况,像该岛的地理环境、动植物的生长情况、气候变化规律等等。他还把目标订得很具体,而且能全力以赴。他需要野果,便想方设法去采集并保存下来;他打渔打猎时也很有计划。而驯养山羊这个念头涌出来时,他则设法捕捉“一头怀孕的母羊”,后来又用圈地养羊的方式达成心愿。他通过无数次的尝试,顽强地与自然作斗争,靠着自己的双手,改变了生活状态。他又是自我训练大师。通过艰苦训练,他把自己从一个手艺甚拙的人训练成一个“出色的陶师”、“杰出的工匠”和“老到的糕饼师傅”,靠着这份实干精神,他对制作奶酪居然也能“无师自通”。而他能够在昔日的“绝望岛”上创造今日的舒适,并且创造了一系列奇迹,正是源于这种脚踏实地通过努力达成愿望的实干精神。

当然,鲁滨逊并没有成为一个“金钱狂”。究其原因是他有一颗真诚坦率、善良和正义感强的心灵,也就决定了他虽强烈追求财富但仍然忘不了听从良心的引导,用扶弱济贫的方式去使心灵得到慰藉。在他一连串的冒险中,他一直坦荡地与别人交往。在荒岛上生活时,他曾猎杀一头带着小羊的母羊,看到小羊可怜的样子,他心里“很不忍”,说明他有同情心。即使是为了60个金币卖掉舒利,也是看到舒利也愿意跟随那位船主。而且,每次大难不死都让他不断顿悟,不断反省,也使他的心灵“充满了感激”,看到“星期五向父亲大露孝心”,他也深受感动。他的正义感和侠义心肠在救英国船长时表现得很充分,尽管他救别人时也希望能因此而获救。从他与英国船长相互称对方为“救命恩人”就可看出。他的真诚坦率,可以从他把自身的真实经历向星期五、英国船长等人描述看出。而且在杀食人生番时,他也是为了救人的,如救星期五、西班牙人,星期五的父亲。对于野人的风俗,尤其是食人习俗,他虽厌恶,但心里也充满怜悯,尽管也有着填膺的义愤。他还有一颗感恩的心。自从沦落荒岛后,他就开始信仰基督教,心灵里总能从一些细小的事情中觅取快乐。后来回到英国,他感激替他保管钱财的人,用财物周济她。对于那个善良的葡萄牙的船长,鲁滨逊也在精神上和物质上给予了他丰厚的回报。他还写信表示感激,一封写给修道院,另一封写给两位代理人,还有一封给合伙人。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他那颗真诚善良的心灵并没有因为追求财富而扭曲,而是越来越趋向心灵的宁静和富有。

有位名人说,经历是人生最大的财富。而鲁滨逊的青年时光就是在无数次的冒险中度过的,当他创造漂流奇迹告别岛上生涯时已是“28年过去”。早年的“利令智昏”,对财富和殖民的渴望也渐告淡去,但他始终没有认为殖民掠夺是不人道的,只是因心地善良和历次磨难,才暗暗责悔自己。试想如果那次为了奴隶贸易而出海得以成功,那么鲁滨逊是否会丧尽天良,并且丧心病狂地专搞奴隶贸易?这是很有可能的。幸而一次又一次的冒险并且死里逃生使他的思想急剧地斗争着,因而他的心灵也就在“不幸”的“波峰浪谷”中幸运地成长着。名利曾经诱惑他,但荒岛岁月却使他更加客观地看待名利,而他的价值观也几乎经历了一次彻底的洗礼,已由原来的“孜孜以求”变为后来的“是否实用,是否有用”。同样,他的人生观、世界观有了全新的改变,只是仍保留性格中好的一面。从前他只是心灵里偶尔保存感激,但漂流的苦难,尤其是历次劫后余生让他从《圣经》中获取了“医治身体和医治灵魂的药”。他也就渐渐地从一个忏悔的水手变成了一个虔诚的基督徒。但他没有完全允许宗教自由,而他认为宗教中的基督教使他获得新生,他便认为宗教中基督教是最好的,并且有意识地向星期五“施教”,他无视星期五对“贝纳木奇”老人的信仰,可以说是“宗教殖民”的表现。然而对于星期五的父亲和西班牙人,他可能考虑到难度,也就戏称自己“允许宗教信仰自由”了。人往往是这样,当你向真、善和美发展时,过去的丑陋也就“渐行渐远渐无声”了。所以鲁滨逊寻找到心灵的归宿,精神的寄托后,一颗曾经充满赤裸裸的物质欲望的心灵不再“漂流”。这颗也有了抛锚的港湾的心已是充满感恩,在道德品质方面也更加完善了。

总之,鲁滨逊一生中的大部分时光是在追求物质财富的冒险中漂流的。他用坚强的意志,商人的精打细算和深谋远虑,实干家的精神,殖民者的自高自大,完成了“人类漂流史上的壮举”,他的行为是资产阶级在那个时代的代表。他的身上存在着物质的追求欲,有时甚至“利令智昏”,但同时他内心深处又有一股强大的“向善”力量,促使他的心灵常常在自相矛盾的斗争中成长。因此,从他的心路历程上来说,他的心灵也有过无数次的冒险和漂流。但无论从物质上还是从精神上,他始终没有断绝与人类社会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他正是利用各种可以利用的物质和精神上的力量,才创造了奇迹,让人读了久久不能息怀。从他的冒险历程和心灵矛盾中,我们也学到了自我训练和自我成长的一些重要方法,也知道应如何“掌舵”才不会在生命的“漂流”中“迷航”甚至“遇难”。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