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李文雅的头像

李文雅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11/18
分享

书家计希仪先生的“三不”

                                        李文雅                             

        再见希仪先生,已少了日常客套。先生不拘形迹慨然乐道,我抛却隐直然叩问,彼此越过年龄之界,于相识相知里臻于契合。
        书界之家者多有汲汲于名利场的乱象迭起,希仪先生依然我,绝不破了心戒,入了俗情。
        老实说,希仪先生自周至之乡村入得书家云集商贾穿梭之京城书院门,亦为其作之售,谋得应需之利。不过,以希仪先生之言,其卖字求存,绝非全然利字当先。“譬如,”希仪先生向我讲“有人看中你的字,他愿出一百元,你的字也值一百元,但是,你只能收七十。这样,他高兴,你也心里舒。”“做人就讲一个欠字,不要啥事儿都求满,甭啥好事都让你占了。”
        希仪先生说,每天,推开窗子,见得街巷之中,来来往往之人,如潮水涌动,多少活得通透明白。“屈原在众人皆之世宁做醒者,我甘心做个独醒之人!”
        书家为书不免以求者之多而敷衍,希仪先生为书偏偏有几个“不”字。
         一曰内容消极灰色,易泄阳光健朗之气者,绝不书之。希仪先生疏而远之于低俗无聊之文,宣泄悲伤情绪、消极厌世之文,张扬名利至上之文。这一点,与先生秉承先训和其师者之身份有关。希仪先生以为:书家乃优秀文化之传接者,社会正能量之弘扬者。所以,先生平素读书时,如遇盈满磊落光明之气、洋溢正大坦荡之风,使人精神为之一振、境界为之一开的文章,即抄录珍存。
         二曰媚俗旧套者,绝不书之。如“天道酬勤”“上善若水”“自强不息”等等。虽则其理无错,其调甚高,却未免因泛化、俗化,让人心起皱、眉拧绳、脸枯橘、舌打结也,以为书家不过尔尔!再如,刘禹锡之《陋室铭》苏东坡之《念奴娇•赤壁怀古》周敦颐之《爱莲说》之类,写过十数八遍之后,恐怕“至今已觉不新鲜”了。不唯写者无趣,即为观者亦有倦感。用希仪先生之说“写字也像吃饭,老是同样的品系,同样的味道,吃之,至多是完成任务”。
        三曰无书之情绪,无写之感觉,绝不仓促为之。书者,乃情也。希仪先生为书之时,必当于冥想之际,突然之间,情为之涌,意为之赴,即便脱衣而寝,亦定然而起,展纸,开墨,挥毫,惟有此时,意绪滔滔,汩汩奔流,恰如蛇走龙飞,笔力刚健洒脱,气韵做疾风迅雨一般不可遏止!            
        记得明代小品文作家张岱于《水浒牌》中所写“古貌、古服、古兜鍪、古铠甲、古器械,章侯(明代著名画家)自写其所学所问已耳。而辄呼之曰宋江,曰吴用,而宋江、吴用亦无不应者,以英雄忠义之气,郁郁芊芊,积于笔墨间也”。
        画者画人,而必心有其人。书者书,岂可胸无其人哉?  希仪先生书《兰亭集序》,书《祭侄文稿》,不惟模其形,挥其意,亦必反复玩索,细细思量,切切深入文中之情、之境、人,然后,得其神有其。如此,至于习书者与原创者心心相通,情思契合!
        与希先生相坐半日,耳闻其语,身润其情,心得其道,如芝兰之香,归至家中,竟觉我浑然雅洁之人也!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