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李文雅的头像

李文雅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12/08
分享

李元博先生印象记

              李文雅

元博先生,长我几岁,虽说初识,却因同姓,且又平易,也很谈得开,便自然地对他多了一些了解和印象。

元博先生,中等身材,不赘不瘦,脊骨正直。发虽稍嫌稀疏却丝丝分明,无毫忽紊乱;眉虽浅淡棱角却显嶙峋。目光灼热,脸色于温存中透出蔼蔼之气。走路,腰挺背立,一副昂昂沉稳之态,早年军旅生活历练的气质已全然融入他的习惯,好像前路还是那么宽广,生活还是那么值得相拥,号角还是耳边的熟悉。

元博先生吸烟卷,瘾不甚大,不似烟鬼一般喷吐浓雾,亦不做饿死鬼一般是烟不拒,他只抽细而绵软的,且基本只有几种。常常是吸者少自燃者多。

他亦喝酒,小盅斟之,慢而酌之,止于适度。与人相聚,只尽主人之情,以小盅一一礼敬。余则,大家各据其性,各随其量,他亦不硬性相劝,不弄出个醉眼朦胧,脸红耳赤,东倒西歪,摇摇晃晃。

元博先生讲究生活节律,不与年龄和身体健康为敌。饮茗,则冬温夏爽;用饭,则素淡为主,依胃而行。晨昏散步,不疾不徐,可于身心。工作,自认年龄不饶人,用他的话说“五十岁以后,不做拼命三郎”,不煎熬,不苦拼,悠然处之,安闲待之。

元博先生为其书屋取名“静心斋”。甚好,雅意十足,有古风古道之味。入得其间,顿觉简约适度,心情目朗。一溜木质的书柜,齐整地安放着政、史、哲、文、书诸种著作,四周墙壁之上张挂着各体各家之墨宝,厅里则是先生时常研磨为书的木几、礼让来客的木椅。

元博先生,几十年的习惯,养成极强的时间观念。与人约定的时间,不拖不推,只要你赶入其处,先生定已提前等候,且一切收拾停当,只待你落座,便入正题。

与先生坐谈,不觉时间推移。先生谈兴极浓。说话语朗意通,如流韵一般潺潺作响,股股涌动,无磕磕绊绊,低咽艰涩。加以,目光灼热,手势轻扬,比比划划,形象透明。常常一个点一丝线,在先生的述说中,便自然地放大牵连成一片令人心旌激动的景致。

元博先生敬才尊贤。他所倡建的“元博书法美学研究院”,荟萃的大家名流,接纳的老少贤者,皆因先生躬亲相访,殷殷以拜,诚心力邀。与先生常相往来者,不唯书家,亦有政要人物,文学大家,商贾名家。王春新,薛养贤,史星文,卫高潮,毛羽,遆高亮,王荣生,薛鑫,薛军,马晓安,林俊,耿亚力,张庆东,等等,熟知的,陌生的。总之,提起他们的名字,则让人生出由衷的敬佩与渴慕。

元博先生颇善智慧做事。不久前十四运于古城西安盛开,先生以他早年曾做新闻人的锐敏,及时握住此种易开花结果之契机,以其研究院并携手文化艺术报社发起组织了百幅书法作品捐藏仪式“线条之美、助力全运”。此次运作,得到原中书协主席、理事、专业委员会委员,及书界众多青年才俊的倾心献宝。一时间,不惟媒体及全运方,而且其他各方与民间,亦产生热传广议。此种做法,岂只是文化助力全运,自然也以全运之诱力,张扬了中国书法艺术的影响力和感染度。

元博先生非思考者,而是思想者。他为书法,并不停留于技术层面,而是于技术的研磨熟习里向艺术的高度飞升。他注重为书时的情绪调动,却绝不任其肆意蹿动,而是时刻以理性驾驭以精神主宰,让那些点线,那些笔势,那些组合中的疏密侧正等等,均服务于思想感情地合理表达。他做书论研究,不恪守古纸堆,不囿于旧传统,不浮于简单概念,不惑于潮流,不怯于权威,更不袭套说,不趋于熟路。先生自觉地沉潜下去,拒绝纷扰喧嚣,静心醒志,对自古之书论做了一番深入骨里厘清脉络地思想。先生的通识的才华,使其终于在西方哲学,特别是黑格尔的美学那里,找到了中国传统书法中的现代意义的科学之解读,为几千年的民族书法艺术开启了世界视野世界意义的认知路径!

翻开为先生的皇皇大著《书法美学解析》(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而评论的文集《书法艺术的科学逻辑》(文化艺术报社编辑出版),其中当代著名书法家,第五、六届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张海先生评论是“李元博先生依托黑格尔美学思想,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照书法,形成了自圆其说的理论体系,为当代书法理论创作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书协原理事、学术委员会原副主席,河南省书协名誉主席周俊杰先生的评论是“大著涉猎中西,既有广度,又有深度,乃当代书法学术界一重大收获”。中国书协理事、中国书协教育委员会副主任陈扶军的评论是“这本书体现了李元博潜心研究书法美学的独到见解”。更让人惊叹不已的是,元博先生的《书法美学解析》获2017年度“中国书法风云榜”唯一学术著作大奖!

元博先生题赠我两本书,据小兄弟刘信良讲,先生一般赠送时是不亲笔签名的。那天下午,与先生畅谈分别时,他很热情地提出送我著作,并以毫毛小笔认真题写“请李文雅先生正之”,落款“辛丑冬末”。字迹极为清正干净,现在看来,也易想见先生书写时之端庄不苟之态!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