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路、矮房加上家里家外脏乱差,那是农村过去的印象。时过境迁,现在水泥路、康居楼房还有出门坐车、河道清洁通畅,新农村带来的阵阵清风蕴藏无限吸引力,无声的邀请传到百里千里之外。城里人在假日赶集似的涌向散发淳厚泥土特有气息、花草特别自然的乡村,过过向往已久的慢生活。
暮春四月的一个周六下午,我故意躲过午后的一段阳光火热时光,渐渐向心中的美妙家园阜城十里风光带景区靠近。
一路上,欢迎我最多的是风,从一开始的舒服,到后来的顿时感觉凉意很重有些冷,不觉放慢骑电动车的速度,过足一回乡村视听瘾。
没什么人,行车洒脱。麦浪滚滚,绿树摇曳,青苇鞠躬,草坪点头。不时散现在眼前的路边一小簇暗黄油菜花和低矮的紫色野花,鸟儿用飞越河塘的礼节来表达一种欢迎心情,与低飞的白蝶正好形成一种衬托。错落有致的河堆上下坡长的一棵棵果树,几只黑羊拉开距离或站或坐,画面曼妙,有意境。水产养殖场路上摇摆的得意鹅,给人一种兴奋与安静。
在一处空地前我停住了,看到一位高瘦的老爹在割东西。靠近才知,原本有模有样的蚕豆突然之间变成光秃秃的,与周围饱满的油菜与穗头直立的麦子不相和谐,显然有人为低矮几分的不公。“蚕豆应该打头,这样可以避免成熟后乱扔到路边或旁边下小秧的田里。这是猪爱吃的食物,也可使蚕豆结得又大又实……”轻描淡写的几句话,透出一种为丰收早作准备的自信与淡然,我像听一场大戏那么专注,弥补身上的不足。
往前不远,见到水田忙碌景象,捡荸荠的像掏宝贝似的一个个从水底里拿出,还比较着大小。旁边用大塑料化学纸裹成的小船,里面堆着藕段。妇女们按一公尺三个,把一个个藕按到水下。不住地弯腰,不停地走动,每人都有分工,互相不阻碍,还有1人在指点,后面有人验收。一阵忙活,藕田开始新的一轮使命。说话声在凉风中荡漾,勤快的身影很快后移到远处直到模糊、消失。
白墙青瓦的楼群静候在宽阔的水泥乡道一边,不时有农交车驶过。状元塔是热闹景区核心地段的标志,明珠湖是又一张名片,画舫停靠码头,铁索铺上木板的大观桥也只有几个有人在晃晃悠悠地走动。有限的人流量没有改变人们的热望,反而更提升这里的舒适、安全和周到的呵护。
依着农田、乡道、河流和别致的康居房而建的公益性为主的老少乐园,保持乡村原貌,让人找到家的亲切感。疫情防控这一特殊时期,这里关闭好一阵子,大家也很自觉,把美好的想法留在想象中。最近重开放,没有达到人流量峰值。假日的美好寄托带给人全身振奋,寂静之地多了生趣。不时传来的儿童乐园的欢笑声,和小火车运行时铁轨摩擦声,以及旅游车穿竹林、过粮囤长廊的车铃声,加上四周喇叭里播放的耳熟能详的歌曲,每一处都充满轻松和快乐。乡愁馆里一件件老物品,铁匠铺、钟表店、豆腐店、花布店、衡器店等老街老字号商铺,以及磨台、灶台等,往事被复活。乡亲馆里弹棉花、照相馆、放映场等实物场景,岁月被记录。乡情馆里生活习俗场景,时间被定格为永恒。大小风车和水车、旅游车、小船、竹筏,与鸳鸯岛一样多情浪漫,青年男女驻足停留,把衷情的心愿诉说。
再往南,一幅静谧的田园风景画卷徐徐展开,不需解说,可以很快进入佳境。宽水泥路旁的有气势的大棚蔬菜、水产养殖、苗木果园,和传统农业连成有机整体,相互补充,相得益彰。用竹竿或塑料绳拢住油菜的水泥小道、用一根根木棍和枯竹、细绳围成长着韭菜、莴苣的菜园,安静的农家为忙碌的时节到来在做各种准备。
一路赏心悦目,一路感慨万千。我的家乡早已扩展为城市,心里时常有种失落。这里,可以照见她的模样。我心满意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