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李晓丹的头像

李晓丹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03/11
分享

那个站在埃及金字塔下的青年说生命不能被保证

有一个故事,里面是这样说的:有一天,在外面劳作的父亲,突然进到儿子的房间,他原以为儿子在用功读书,可是当他看到儿子正专心致志地看着埃及地图时,上去就煽了他一巴掌,然后愤怒地说:傻瓜,读你的书吧,你永远去不了那么远的地方。

事隔多年,小男孩儿怎么样了呢?

终于有一天,他大学毕业后,站在了埃及金字塔的脚下,在那里,他给父亲寄去了一张贺卡,上面写的是:“爸爸,生命不能被保证。”

这是我对故事粗略的记忆,它来自国外。

生命不能被保证,我觉得它的含意应该是:没有谁能断言我们生命的走向,只要努力,总能到达自己想要去的地方。依我的理解,故事里的埃及,其实不仅是一个国度的名字,而是隐喻着一个理想,一个方向。

事隔多年,我已忘记了阅读的时间,忘记了它的出处,但是我一直没有忘记这个故事。

那是因为,它触及了我的灵魂。

我一直崇尚“灵魂”。因为我一直相信,灵魂一定是存在的。我相信灵魂虽然和生命一同诞生,但它最终则可以逾越生死,于无形之中而有形。 它会吸纳也会散发一种与肉体无关,而是来自于人类精神领域里的更高贵的东西。

而我正是从这个故事里吸纳了一种启示,生命不会固定在某个模式上,如果可以,会有无数个可能,只不过看我们自己,是否有足够的自信、忍耐与执着,来擎起生命,朝向目标。

记得我在17岁下乡时,面对空旷苍茫的土地,不知道归期,前途漫漫。在寂寞中,我给自己找了两件事儿来做,读书,然后画画。

我几乎用了二年多的时间,先临摹水杯、花盆、炉子等一些静态的物品。继而在收工回来后,又一个人到农场附近的草甸子上,去画草原的黄昏、盛开的花朵、晚归的羊群,还有那火烧云似的晚霞。尽管那时候我画的景物,缺乏灵动,且少有生机,但是我有足够的信心,相信日复一日,我的画技会有所长进。

有一天,有一个从小就随着当美术老师的父亲学绘画的知青,在寝室里,几笔便勾勒出了室内的画面,连那些小物件,还有青春的我们,都融入到了画面中,其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我突然心生一种恐怖,太吓人了,这技艺,恐怕我一辈子也学不来。自信心的大厦,瞬间坍塌。

我当时不懂,如何看待生命的成长和如何衡量自己与目标之间的距离,也不知道怎样去对自己做一个前后的纵向比较。而这个故事告诉了我,能够抵达内心的目标,自信,一定是行进中不可或缺的支撑点。

只可惜那些两尺多高的绘画手稿,随着我的放弃,而被弃之在风中,任谁也无法追回,那一天天日积月累的刻着时光的青涩的果实。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时,我曾买过一本书,书名是《领导者》,里面有一段话,是尼克松在给战场上凯旋归来的将军颁奖时说的。只可惜,这本书借给了一个举家搬迁到外地的朋友,他来告别时,我一直在心里嘀咕着怎么张口和他要回这本书,但最终还是没好意思说出来。

尼克松好像是这样说的:人的生命,有极强的伸缩性,每一个从战场上归来的人,都无法想像自己能够承受在和平时期难以承受的生命之重。(这只是原文的大概意思)。这使我想到,汶川地震时,在坍塌的废墟下,自己用砖块断腿求生的人;灾难中身陷孤岛,靠与野兽争食或吃皮带、喝自己的尿生存下来的人。他们能如此超乎寻常的坚韧,是因为他们的内心有一个远远大于痛苦的目标:活下来!

活下来,所有的选择,便成了能够忍受日常生命中难以忍受之痛的一个支承点。

其实一个人的成长和一个跨越高山大海奔赴理想的人,又何尝不是让生命在不断的阵痛中,化茧成蝶,一天天地趋向更好的蜕变,更好的目标的呢?

生命不能被保证中的小男孩儿,全文没有提到他成长的经历,但是文中,却以其隐喻的手法告诉人们:努力,才能到达。

……

我们的生命很短。每次到海滨城市,我都喜欢久久地站在海边,看那澎湃的波涛,那浪花在跃起和落下的瞬间,便是我们的一生一世。没有谁能保证我们今天怎样,未来能怎样,也没有谁能保证我们生命的走向和归途,一如没有人能保证我们生命中那些无数个可能,是否能成为可能,如果非要有保证的话,那好像也只有我们自己。

(2020年3月26日)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