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点染云烟写我情
——画家林宣文印象
对画家林宣文的最初印象,是在中雁荡山艺术研究院举办的中秋书画雅集笔会上。现场,一位年近八旬的老人的一幅泼墨山水引起了我的注意。会后,我才知道,这位老人就是著名画家林宣文先生。
再一次见到林宣文先生,是在四年前的一个下午,在乐清市乐成街道潘家垟村,一座靠近山旁的两间三层楼房前,我轻轻地叩开了先生的门,出门迎接我的就是林宣文先生。先生虽至耄耋之年,仍精神矍铄,思维敏捷,先生学识渊博,博古通今。谈到作画时,更是神采飞扬,时不时地开怀大笑。先生对艺术见解独到,妙语连珠,与先生谈艺,有畅快淋漓,一叙为快之感!
林宣文先生出生于1939年,之前曾任浙江省美术家协会理事,乐清市美术家协会主席,乐清市文联副主席等职。1999年退休于乐清文化馆。先生早年画油画,布景等,功底扎实。近年尤擅山水,工墨荷,用笔老辣,气韵生动。躬耕砚田六十余载,乐此不疲!其人品艺品皆享誉于乐清画坛!
林宣文作画,讲究笔墨,注重情感。这得益于他早年的传统功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先生作画,博采众长,不宗一门一派,然能传其神而不袭其貌,心无旁碍,新意自出!古人云:“山水之为物,享造化之秀。观画之法,应先观气韵,次观笔法”!明代大画家祝允明关于笔法更是直言不讳:“绘事不难写形,而难于得意,或得意而点出之!则万物之理。挽物尺素间也!不甚难哉”!观林老所创作的山水,墨荷,在注重用笔,用墨,用水之法的同时。尤其讲究意境的表达。林宣文常说:所有的笔墨,都是为表达画作之意服务。为此,他在创作中用笔老辣,不拘常规。常大胆运用隐喻,夸张,抽象,变形等绘画语言,看似无一处有笔,实处处有笔,笔笔灵动。常以长锋羊毫,或淡墨勾勒,或焦墨皴擦,或卧其管横扫,或竖毫直下,笔墨到处处,水墨淋漓,气象万千!
在林宣文先生在山水画中,很好地运用水和墨之特点,将笔墨于性情,淋漓尽致的表现于作品之中。古人云:“用水之法,神韵为上”。先生用水,手法奇特,酣畅淋漓!或以焦墨破水,或以清水破墨,画面溟朦而恍惚,意境空灵而悠远!
对于家山雁荡。林宣文更是梦绕魂牵,情有独钟!他笔下的雁荡,笔墨清逸,奔放洒脱,尺幅千里,满纸云烟。1990年,著名漫画家华君武先生游雁荡,闲暇时,华君武请林宣文为其画速写一张,华君武坐于林宣文对面,林宣文寥寥数笔记即就,瞬间形神毕肖,华君武盛赞其画像在似于不似之间。然得神韵也!先生深受启发,画风亦随之大变,喜用长锋散毫作画,不拘细节,挥毫直扫,纵横涂抹,或所画雁荡,以神韵为先,笔墨洒脱,形神兼顾。聊及雁荡山水画时,林宣文老师对我讲过这样一则往事:一次,著名国画家潘天寿的儿媳厉国义来雁荡,曾对林宣文说过这样一段话:“你家在乐清,身在雁荡山,得天独厚,抬头见山,开门亦见山!一定要画雁荡。但雁山不好画,画的像骗自己,画的不像骗人家”!这件事对先生创作大有启发!林宣文曾戏言他笔下雁荡山水是夜雁荡、雾雁荡、雨雁荡、朦胧雁荡!先生笔下之家山,在似于不似之间。以神韵出之,是也,非也,非也,是也!水之清也!云之幽也!留白处,或云烟过草,悬瀑插天,均能意由心生,云烟氤氲于纸上,豪情荡漾于胸中!
山水之外,林宣文先生尤爱荷花,一生画荷无数,墨荷清新雅致,彩荷生机绚烂。笔墨肆意,逸趣横生,先生笔下的荷花,或浮萍流水,或水草摇曳,或仰开俯合,或半含欲放,荷叶意态舒展,荷花娇艳柔嫩,构图干净,色调明丽,挥洒自如,泼彩大胆,作品多大用大面积色块,以线条勾勒出的荷颈,水草,或以淡破浓,或以浓破淡,墨色氤氲而新奇,画面朦胧而迷离,不经意挥洒间,画面极负纵深感和艺术感染力。先生以荷自喻,以先其高洁傲世,飘逸出尘之心境。在艺术上,先生保持心与思的一份干净,以“笔墨”养“精神”,远离浮躁,潜心创作,践行中国文人数千年骨子里的那份淡泊和坚守。实属难得!
艺术一事,不惟功力,亦需才情,胆识。林宣文先生从艺六十余载,虽至耄耋,然于书画一事,仍乐此不疲。晨起挥毫,暮至研墨,堪为我辈楷模也!
二 叠山磊石任挥毫
——画家叶升豪印象
雁荡山水,素有“清秀奇绝”之誉。
清代康有为有联云:“一峰拔地起,有水天上来”。 雁荡山水,清景异境,云霭雾障,飞瀑流泉,恍若仙境。
叶升豪,号雁背山人。1965年出生于雁荡龙西散水岩附近的一个小村庄,生于斯,长于斯的他。少年时便对画画写字情有独钟。高中毕业后,又师从当代版画大师黄信侠,学习版画及色彩,1983年,从军入伍,服役于空军第十六师宣传科,从事宣传,放映,书画创作,1987年退伍回乡,先后创办过乐清竹丝画帘厂,园林农艺场等,专职于工艺美术设计创作工作。期间,又得乐清著名山水画家林宣文老师悉心点拨,画艺精进。
叶升豪先生的山水画,根植传统又不拘绳墨。早年曾学芥子园,后游走于宋元山水之间。对范宽,米家山水亦浸淫颇深。故他的笔下的山水,既能荡笔如椽,笔随心转,又能放浪形骸,一任自然。所作山水藤萝,飞泉流瀑,皆可宣泄于胸中,流淌于笔端,质朴幽秘隐然于画面,清新明朗之风扑面而来。
中国山水画,起源于魏晋,而精于宋元。历代的山水画家们叠山磊石,渲染云烟,佳作纷呈!山水画,即可宣泄心胸,也可勾画自然。
王维有“凡画山水,需意在笔先”之说。中国画讲究笔墨语言和画面意境,主张以意为主,以意造境。以营造“山性即我性,山情即我情”的艺术境界。道法自然,师法自然,在大自然中去寻找法则,努力寻求一种人与自然,自然与精神的共鸣。
叶升豪先生的山水画,多取材于家山雁荡山水,他从小在雁荡脚下长大,对雁荡山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流泉飞瀑,洞穴幽谷,均暗熟于心,如数家珍。
近年来,叶升豪的足迹几乎走遍了雁荡的每一处的景点取景,写生。反复观摩,细心揣摩,心摹手追。创作了大批有关雁荡山水的作品。这些山水画作品,从写实到写意,写境,写情。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画面语言和山水语境,纵观叶升豪的山水作品,在题材上,或奇峰危崖,或小村野景,或万木竞秀,或山村烟霭,或农家小院,或人勤春早,或秋意迷人,或一柱擎天,或双掌合峰。均天真烂漫,自然天成。在用笔上,或泼墨渲染,或干皴写意,或点虱留苔,或破晕成景。无不意到墨随,元气淋漓。
笔墨是山水画的基础,更是架构山水画的灵魂。一幅好的山水画,讲究用笔,用墨,用水,水墨晕染,既而由笔墨表现画家的思想,灵魂。一幅好的山水画,即可见笔,又可见墨,笔墨相融,自然生发,从而达到“内师心源,外师造化”的目的。所以,在一幅优秀的山水画里,既可以看见作者对生活的态度,又可以窥见作者艺术的理解,见解。
叶升豪先生的山水画,能很好的运用笔和墨,墨和水,水和色。他喜用大笔长锋作画,锋越长则势越强,笔越大则韵越浓,每每微醺挥毫,大笔如椽,散锋入纸,皴摖点染,纵横捭阖,顷刻之间,满纸云烟!
中国山水画,历来有泼墨,泼彩之说,从青藤八大,到宾虹大千,无不深谙此道,然无论泼墨,还是泼彩,决不能一泼了之!泼墨如猪。善泼墨泼彩者,一泼之中,水墨兼容,墨呈五彩,烟岚具现!浑然天成!
在叶升豪山水画中,能很好的将泼墨,泼彩融为一体,或彩或墨,或水或墨,均可窥自然,可见天真。
明代画家郭熙,曾说过,好的山水画作品,有“可行”,“可望”,“可居”,“可游”之效。好的山水画家,更像一位优秀的园林设计师,他们善于经营位置,巧于剪裁安排。画家们画山绘水,叠山磊石,乐在其中,妙趣无穷。
清代画家王原祁亦有类此高论:“凡山石轮廓,皆笔笔相搭而生,不可层层罗叠而上,使之状似垒蚌。应大小相间,前后掩映,起伏有致。”一幅好的山水画,在经营结构,随型赋彩,骨法用笔等技巧上,均能随遇而安,随形赋势,随机生发。
透过叶升豪先生的山水画,我读到更多的是一个画家的淡定和从容,豁达和乐观,气定和神闲。叶升豪先生在他的山水画里,用一颗艺术的挚爱之心,和对生活的热爱之心,挥洒性情,点染云烟,叠山磊石,乐此不疲。
三 家在雁荡山水间
——画家黄良俊印象
乐清雁荡山,以南雁归落得名,山水名闻天下,清代诗人江湜有联云:“欲写龙湫难下笔,不游雁荡是虚生”。雁荡山水,清秀奇崛,层峦叠嶂,幽谷瀑泉,秀绝人寰!
雁荡山的灵秀之气,吸引了古今的书画名家纷至沓来,潘天寿,黄宾虹,陆俨少等书画名家都来过雁荡,他们把雁荡作为最好的山水范本,叠山磊石,晕染云烟,佳作纷呈,一时传为佳话。雁荡山让画家们有了灵气,画家们让雁荡有了名气。
黄良俊是地地道道的乐清人,家在雁荡山水间,即把雁山当家山。乐清人开门见山,抬头见山,雁荡美景尽在眼前。真可谓近水楼台,得天独厚。故黄良俊笔下雁荡山水,清逸俊朗,干净典雅,闲淡恬适中有隐逸之气。
庄子云:“大知闲闲,大言淡淡,先言詹詹”。闲者,贤也!广采博取,耳明目聪,却如老僧笃定,深山理佛,又似阳观景,气定神闲。此为大境界,大智慧也!
中国山水画,讲究“中得心源,外师造化”。黄良俊笔下的雁荡山水,清雅奇秀,巧拙互用,根植传统又不拘绳墨,他认为,好的作品一定要有思想,有个性,有灵魂,一定要画里有话,画外有境。一副好的画作,不是躺在纸上,卧在纸上,死在纸上。而是立在纸上,活在纸上。跳跃在纸上,高明的画家,就像高明的舞者,笔墨和宣纸就是他们挥洒的道场和舞池。可以歌之,咏之,舞之,蹈之。性之尽也,情之至也!优秀的山水画作品,可居,可卧,可游。云烟满纸,诗意拂拂。透过画面,你可以看见画家的精神,画家的思想,画家的气魄。画家的灵魂。一个艺术家,只有站在先贤的肩膀上,不仰视,亦不俯视。把当代和传统结合,敢于创新,方可运筹帷幄,纵横捭阖。
黄良俊的山水画,很好的将传统与现代融合,拙巧互用,构图新奇,笔墨磊落。画如其人,黄良俊为人低调谦和,文静儒雅,看似冲淡平和的外表下,内心却激情澎湃,诗情纵横。
黄良俊的山水画,走的是宋元的路子,笔意高古,意境旷远,构图简洁,画面干净。注重传统,精于笔墨语言,从黄良俊的画里,读到的多是诗意和淡然。旷味和幽远。
明代郭熙《画论》云:“世之笃论,谓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画凡至此,皆入妙品” ,一个优秀的画家,不仅要通画理,谙六法,更要懂得师法自然,以自然为师,画里就有了空灵的境界。黄良俊深谙此理。在就读美院期间,曾多次到太行,黄山,雁荡各地写生,搜尽奇峰,积累素材。反复提炼线条,揣摩构图,探索笔墨。视野大开,画艺大进!
优秀的画家,大都是写生高手,通过写生,和大自然接触,感悟天地山川灵气,静气,苍茫气,通过写生,让画家视野更开阔,心胸更宏达,黄良俊在潜心修炼传统技法之外,更懂得师法自然,回归田园。他笔下的雁荡,或朦胧飘渺,或云烟氤氲,或落霞浮浦,或晴岚漾波,或暮色四起,或一帆如骛,长笛一声,残灯数点。均恍惚飘渺,皆如梦似幻!雁荡的一山一石,一草一木,一瀑一泉,在他的作品里,都充满了对自然的敬畏,对家乡山水的热爱。
艺术之路如登山览胜,修道者当心怀敬畏,如履薄冰,亦步亦趋,不畏险途,努力登攀。黄良俊今年五十有余,正值艺术创作的黄金年龄,相信他一定能越走越远,因为,艺术的风景在途中,亦在心中。
2023年10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