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刘学光的头像

刘学光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07/13
分享

中秋记忆

         刘学光

   秋风送爽,桂花飘香,硕果压枝,中秋渐近。满街商超店铺,月饼琳琅满目,香气弥漫,中秋佳节的节日味道一天天浓郁起来。已过不惑,年轮递增,每遇节日,思绪翻滚。这不,脑海中不时又浮现着那一个个中秋佳节的记忆过往······

记得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叶,我上小学二年级。那一年的中秋晚宴,是在我几天前放学后拐着篮子拔猪草时,在小山坡上的荆棘丛中摘的小红山枣,在玉米地的沟堰里的杂草中捡的小野甜瓜,在小河中的水湾里抓到的一些小青鱼,还有河畔边的芦苇和青草丛中捕获的肥胖蚂蚱为主要食材。待到中秋节的傍晚,母亲就把父亲从城中排队凭票购买来的月饼,用刀一个切成四小块,放在盘子里。把小青鱼、肥蚂蚱用油煎煎。把小山枣、小甜瓜也放在盘子里。土豆、芋头、苞米冒着热气也上了餐桌。一桌丰盛的中秋晚宴就呈现在我们一家人的面前。我狼吞虎咽地把我那份月饼囫囵吞枣般下了肚,感觉好痛快好享受,真是过了把馋瘾。父亲忧心忡忡地喝着“白干”酒,和母亲说着家长里短。哥哥没有吃自己的那份月饼,而是放到了自己的口袋里。等快吃完饭后,哥哥一溜小跑,往年过八十“五保户”二大爷家中奔去。二大爷由于成分不好,娶不上老婆,孤寡一人生活。平时,二大爷经常给我们讲故事,教我们认字,和我们感情很深。哥哥见二大爷一个人坐在院子中间,唉声叹气地观赏着圆圆的月亮,长烟袋不时地冒着呛人的烟味。哥哥到了二大爷跟前,掏出自己那块没舍得吃的月饼,递到二大爷嘴边。二大爷看着哥哥默不作声,眼里流出了豌豆大的泪珠。瞬间,把哥哥紧紧地搂在怀里,还是没有说一句话。哥哥非要他吃月饼,他无奈地咬了一小口,让哥哥赶快吃了。其实我悄悄跟在哥哥的身后,到了二大爷家,就猫在墙角,把事情的经过看了个仔细。第二天,哥哥送月饼给孤寡老人的事,像长了翅膀一样,成了街头巷尾热议的爆炸新闻。哥哥出了名,我却难受了好一阵子,感到羞愧难当、汗颜无比。

八十年代初,“单干”那年的中秋节,我们家可是像过年一样,人人高兴得合不拢嘴。妈妈在家忙碌了一个下午。待我和父亲、哥哥推着满载而归的花生、芋头、地瓜 等最后一车农作物到家时,正间大门处飘出了馋人的袅袅香气,农家小院已经成了“小山”,无处下脚,到处都是堆满的丰收果实。正间大门旁屋檐下挂满了一串串金灿灿的玉米。尖尖火红的小辣椒,也被母亲用红线穿成串,挂在了门旁窗边。母亲跟我们打着招呼,在大锅旁又爆锅炒起了美味佳肴。我们落座后,我第一次见到这么丰盛的菜肴:有红烧排骨,有黄瓜拌猪头肉,有炸里脊,有糖醋鲤鱼,有金帅苹果,有沙瓤西瓜,有·····。一大桌子的好菜,让我目不暇接,喜出望外。“月饼每人两个。”父亲端着酒杯对视着正在大锅旁忙碌的母亲高兴地说。母亲也兴奋地边做菜边哼着“在希望的田野上”的小调,还不时地提醒我们多吃点。母亲满脸的笑意,从未有过的喜悦。我和哥哥仿佛从未吃过月饼似的,急忙每人拿了两个攥在手中,生怕让人抢走。那真是吃着碗里的还要看着盆里的,那贪吃的狼狈相,至今想起来还有点不好意思,可见那时是多么的贫穷。可惜“五保户”二大爷那年不在了,否则我一定要抢在哥哥前面,把月饼送给他尝尝,也当个孝顺的好少年。父亲举杯痛饮,不时和母亲打算着今后的幸福生活。这都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好政策,农民有了自己的丰收果实,才过上了好日子。那一年的中秋节,我们家过得特别开心快乐。那一天的月亮,锃亮锃亮的,照得农家丰收的小园喜气洋洋的。

九十年代初,我参加工作后的第一个中秋节,是在单位食堂过的。那天,我们离家远的几个职工,凑成一桌,单位领导也没回家团圆,来陪我们一起过节。那天,领导给我讲了好多做事的准则,使我受益匪浅,至今难忘。我们边喝酒边吟诗作句,说着自己的心里话,说着不能与家人团聚的思乡之情。我们都豪爽地拿出了“酒喝干,再斟满,今夜不醉不还”的勇气。那天,我们都喝得前仰后合,很过瘾,很快乐,忘记了思乡的痛楚。那次,也是我很留恋的一次酒宴。因为领导和我们职工打成了一片,没有压抑感。

    记忆的中秋,十五的月亮都是圆的,都是皓月当空,月光倾泻,起舞弄影,对酒当歌。但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还是少年时“单干”第一年的那个中秋节,也就是农村伟大变革的那年。那时的月饼分外的香甜,那时的天空特别的蔚蓝,那时的小河清澈见底。而如今的月饼加工厂与小作坊遍地开花,月饼的味道更是五花八门,已经没有当年的那个香醇的味道了。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