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汪曾祺
——纪念汪曾祺百岁诞辰
朱延庆
今年农历正月十五日是汪曾祺先生的百岁诞辰,我们深切的怀念他,常说汪曾祺是“永远的汪曾祺”,为什么是“永远”?汪曾祺说过:“一个人被人说是“人很好”并不容易,我以为这是最高的称赞。”接过他的话,我们可以说:汪曾祺人很好,文章也很好,汪曾祺的为人为文都很好,他的精神、道德、文章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可以说是汪曾祺是“永远的汪曾祺”。
他为人正直、善良、真诚、通达、平和。他关心人,他听说我生活中遇到什么不如意的事,就写信来安慰我,鼓励我一切向前看。他关心青年人的成长,更寄希望于青年人。这些美德均连通着仁爱。
他的小说、散文、戏剧、文论等都闪耀着异样的光芒,其特点可以归纳为人文性、和谐性、审美性、独特性。
人文性。人文性是以人为本的多种文化现象的集中表现。现在一般概括为:根植于内心的素养,推己及人的善良,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无需提醒的自觉。他的文章要“有益于世道人心”,要给人间“送小温”,要“滋润人的感情”,他很少写坏人,要“健康,引人向上,增加对生活的信心”,“再使风俗淳”,处处释放出善意。善是为人的本质。
包容性。他曾跟我说过:什么茶都喝,什么酒都饮,什么烟都抽。他的文章“兼容并纳,不今不古”。因为这些?????“我追求的不是深刻,而是和谐”和合顾能。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人与环境和谐,他写了故乡高邮很多的人和事,“店铺、手艺人使我深受感动,闻嗅到一种辛劳、笃实,清甜,微苦的生活气息”。“旧社会的悲哀和苦趣以及旧社会也不是没有欢乐,不能给今天的人一点什么吗”?“我永远忘不了故乡(高邮湖上空)紫色的长天。”包容,和谐应当是任何时代的主旋律。和谐是审美的一种高境界的美。
审美性。美是生活的最高境界,汪曾祺说:“美是任何时候都需要的”,“是医治民族创伤,提高青年品德的一个重要措举措。”人们应当在生活中发现美、欣赏美、歌颂美、创造美。美会给人以智慧、信心和力量。小英子崴荸荠在泥地上烙下的脚印,美;巧云和邻居的姑娘、媳妇一起挑着紫红的荸荠,碧绿的菱角,雪白的连枝藕,风摆柳似地穿街过市,发髻的一侧插着大红花,美;《岁寒三友》中的王瘦吾、陶虎臣、靳彝甫间患难见真情的友谊,美;在《异秉》中的薛大娘身上显示?在别样的视角下的美。
独特性。汪曾祺小说、散文题材显示的独特性可以使他的文名载入史册。文学作品写高大上的英雄人物可以载入史册,而汪曾祺从挑夫、走卒、手艺人、小商人、教书的、画画的等平常人中,认真观察,深刻挖掘他们身上的那种平平常常心,真真实实爱,潇潇洒洒活的品质予以艺术形象地表现,而且会贯穿着深刻的思想珠玑,同样会给人以认识、教育和美感作用。
汪曾祺的不少文章再现了中国三四十年代至八九十年代普通百姓的生活样式,他们的新说,新为,新想,新爱同样感人至深。
读汪曾祺的文章,人们如同不断欣赏着别具水乡特色的风情画、风俗画。有的知名的外国作家看到汪曾祺的《大淖记事》,《受戒》后真想到高邮来看看。
汪曾祺写文章很重视语言的锤炼,他认为“作品的语言反映出写作者的全部文化修养,语言的美不在于一个一个句子,而在句与句之间的关系”。语言第一要准确,读了他的文章后,到他的语言修养实在是高。他的语言风格是平实、淡雅。他喜欢“平实”。平平常常人,实实在在事,平实中显真情,他是一位抒情诗人,因为平实的抒情更易打动人心,抵达人的心灵深处,他的语言淡雅,淡,平平淡淡,他的淡是浓否淡,淡中味更浓,雅,正也,他说“通俗别雅”,雅中更显美。平实淡雅,和谐隽永。他的文章努力做到“以己少少许多,胜人多多许”。
汪曾祺的精神、道德、文章永远激励着人们奋发前行,建设更加美好的未来。
永远的汪曾祺!
2020年2月7日(农历庚子年正月十四) 于泰澹斋
汪曾祺与《高邮县志》
朱延庆
汪曾祺先生在阔别故乡40余年后,于1981年10月10日回到魂牵梦绕的高邮,在家住了30多天。其时,我在高邮师范学校工作。10月13日请先生来校向全体师生做了一场报告,一些在外地工作的校友也赶来聆听。先生的弟弟汪曾庆(海珊)是我小学、中学的同学,我又登门拜访了先生。先生回京后,时有联系。
1984年3月,我任高邮县副县长,分管编纂县志的领导工作,具体负责编写总纂的是县志办王鹤主任。不久,研究决定,聘请汪曾祺为《高邮县志》编纂顾问。
10月28日上午七时,我到先生下榻处客厅恭候,先生仍高卧。昨晚他回去家拜望继母任氏娘、看望弟妹,直到夜十二时许才回。亲情浓浓,可感可饮。
七时半,县委召开县级党员负责人会议,宣布罗一民同志任高邮县委常委、副书记(后来曾任南通市委书记、江苏省政协副主席)我匆匆赴会。
八时许,我赶到县政政协会议室,编写县志的人员,县文联的同志,县政协学习文史委的同志约50人已恭候。我简要介绍先生后,就请先生讲《文学的语言》,时间约1小时,因为九时许,先生要赶到县棉纺厂参加北京、天津等地来的艺术家于淑珍、德德玛、许讲德、刘明源、丁雅贤等与工人的联欢活动。
先生的讲话不用稿,记忆力极好,讲座的内容大致如下:
闻一多先生说:语言似乎是文学的手段、方式,其实是一种目的。
文学的语言同内容是不可剥离的,语言的风格决定了人的气质,作家描写的对象。一个作家可有不同的语言表达,这决定于语言的调子,有的明朗,有的含蓄,有的深沉,有的哀婉……作品的语言可以看出作家的全部文化修养。
韩愈写文章很讲究文气,即文章的气势、气韵(思想、情感)一贯。文气是一个美学概念。气之短长,如身之高矮,只要思想、情感连贯,短长均相宜也。
清代的大书法家包世臣说:写一字,上下左右皆是字也;写一行字,上下、左右相互顾盼,要讲究行气。
桐城派很讲究文气,姚鼐、方苞的文章都洋溢着文气。文如其人,人如其文。
平平常常、普普通通的语言组织起来,内部联系紧密,就有感人的气韵,褒贬是于字里行间。
语言的运用要讲究平仄,语言大家赵元任讲,英语的语调一般只有平声、去声,汉语有4个声调。京剧《智取威虎山》有一句唱词:“迎来春天换人间”,“迎来春天”四个字,都是平声,唱起来不好听;后来将“天”改为“色”,“色”是仄声,唱起来就好听了。
汉语讲究对仗,这是中国语言的独特美。好的对仗蕴含丰富,声调铿锵,可以增强语言的气势、气韵。
诗化的语言是跨度较大的语言,可以丰富人的想象力。
语言的运用还要讲究意境。
因为时间关系,汪曾祺在讲座中没有能举较多的实例,似乎意犹未尽,聆听者仍收获颇丰。讲座的题目虽然是《文学的语言》,对史志编写工作者来说,却有很多的启迪和教育。不论写什么文章,都应该不断提高运用语言的质量和水平,处理好内容与语言的关系,讲究文气,讲究意韵,像写诗一样注重语言的形象、精炼。
意境是一个美学概念。王国维提出的“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境界说,汪曾祺先生感悟至深,对于写作者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先生讲座以后,我与县志办王鹤主任简要汇报了《高邮县志》的编纂工作,并烦请审阅县志初稿。后合影留念。(见图)
九时许,我陪汪曾祺到县棉纺厂参加北京、天津等地的艺术家与工人的联欢活动,高邮的费振钟、王干等众多的文学青年也参加了。先生即席讲话:我们要振兴繁荣民族艺术,希望大家多来高邮,多吃螃蟹,尤其是高邮的点心、美食,给你留下深藏的印象!
十时许,陈其昌同志送汪曾祺去扬州,然后先生去上海。
11月3日,汪曾祺要参加在上海召开的“中国当代文学国际讨论会”世界上几十位汉学家约请了中国20位小说家谈中国的语言。
汪曾祺19岁离开高邮后,第二次回故乡。时间只有短短的一天,而他不忘故乡的编史修志。史志可以起到存史、资政、教化作用,先生对史志工作的重视,对故乡的一片深情,至今仍激励着人们为美好的明天而奋斗不息。
1989年《高邮县志》,经江苏省、扬州市评稿组评审通过,于1990年12月由江苏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新书到手,尽快寄赠先生,其中也有先生的心血啊!
2020年3月12日
名贵双璧——汪曾祺致朱延庆信中的创新菜
朱延庆
1989年9月3日,汪曾祺先生写给我一封信,兹抄录于后:
延庆同志:
信悉。《淮海集》及《野菜谱》复印件早收到,未即函复,致劳挂念,甚歉甚歉!《野菜谱》云是据《说郛》复制。《说郛》陶宗仪所编,已佚,且陶是元末人,亦无收入《野菜谱》之理。近人据明抄本配齐,有涵芬楼排印本。涵芬楼本我见过,不记得有《野菜谱》。既是排印本,似亦无图画,只有文字。又有一百二十卷本,为清人陶珽所增订。扬州师院所藏《说郛》不知是什么版本?是不是陶珽增订本?便申请向人查阅一下。
高邮近年时兴吃雪花豆腐,成为名菜。这道菜以前我未吃过,我小时候,高邮只有“汪豆腐”,乃以虾子、酱油为汁,入切为小片的豆腐,勾芡,上桌时浇两勺熟猪油,未闻所谓“雪花豆腐”。请打听一下,雪花豆腐的做法,得空告我。我很想把高邮的雪花豆腐提高一下,即在豆腐中加入鳊鱼肚皮的嫩肉。如果加蟹白,当更为鲜美。这样,这丁菜可以成为名贵的菜,可用以待上客。你不妨与厨师研究一下,试做一次。我近为中外文化出版公司编一本作家谈饮食文化的《知味集》,固而想起此事。于此亦可见我尚有闲情,不为外物所扰也。
高邮家菱现在卖多少钱一斤?我昨天忽然想起家菱和芋头,颇动乡思。秋风乍起,张翰不归,老来情怀,乡人可谅。
识我旧人,恕不一一。或有问及近况者,可即以此信与一看,
即候 时安
汪曾祺 9月3日
高邮乡贤秦少游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大家,以诗文闻名于世,王安石谓诗风“清新妩丽,鲍、谢似之”;其论赋曲尽其妙,苏轼称“有屈、宋之才”。应汪曾祺先生之约,我请友人在扬州师范学院将张綖作序的乾隆丁亥年木刻本《淮海集》复印寄赠。
高邮乡贤王磐是明代的散曲大家,汪曾祺喜读他的作品,并认为文学史对王磐的评价还应该再提高一些;他没有见过王磐的《野菜谱》。我请友人在扬州师范学院图书馆将明刻本《野菜谱》复印寄赠给他,他很高兴,还专门写了文章在《中国文化》杂志上发表。
汪曾祺深深地爱着家乡高邮,信中用了一个典故,“秋风乍起,张翰不归,老来情怀,乡人可谅。”晋代张翰吴郡松江人,在外做官,秋风乍起,想起家乡的莼菜、菰菜、鲈鱼,辞官回乡了,后来人将思乡之情说成“莼鲈之思”。汪曾祺四字一句,声律铿锵,琅琅上口,抒写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不得归的无奈。
特别一提的是汪曾祺建议我与家乡的厨师商量共做的一道菜。他很喜欢家乡的汪豆腐,兴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雪花豆腐”,他没有吃过,我曾写信告诉他“雪花豆腐”制作的材料和过程。1991年先生偕夫人最后一次回乡尝到了“雪花豆腐”。他在文学创作上是一位既继承传统又不断创新的大家,在美食研究上他也是一位善于思考、不断改革创新的美食大家。
高邮湖面积七百多平方公里,是全国第六大淡水湖泊。高邮湖盛产鱼鲜、禽鲜、蔬鲜,光鱼就有七十多种。到2019年,已有青虾、龙虾、白鱼、鳊鱼、鲫鱼、银鱼,两种螃蟹被国家命名为中国地理标志的商标产品,加上鸭蛋、界首茶干,高邮已有10种产品成为中国地理标志的商标产品。其中的鳊鱼,头小,肚大,肚边晶莹透亮,入口嫩鲜,高邮人称高邮湖户的鳊鱼为“雀鳊”,因为鱼头小,似麻雀头。一位汪曾祺高邮籍的老朋友,久居台湾,回到高邮,尤爱吃“雀鳊”。汪曾祺别出心裁,要将雀鳊的肚皮切成丁,同豆腐一起“汪”,雀鳊的肚皮边的色如白璧,豆腐的色如玉,可谓“双璧”了。一碗汪豆腐上桌,那雀鳊的肚皮丁在碗中闪闪发光,入口嫩。滑、细品鲜美,加上豆腐的清新豆香,真是一道绝佳的美味。汪曾祺称这道菜是“名贵的菜”,“以待上客”。因此,这道菜,不妨名之为“名贵双璧”。
2019年10月3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扬州评定为“世界美食之都”。扬州美食名扬天下,高邮美食是淮扬美食的重要一支,其特点是“清纯、本味、中和”,“名贵双璧”便能体现其特点。
汪曾祺先生是美食家,研究美食,创新美食。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得到一本袁枚的《随园食单》,这是一本烹饪美食的速成宝典,上面有对高邮鸭蛋的极好评价,于是复印了一册寄给先生。一次先生高兴谈到:这家伙(袁枚)真会吃,有味使之出,无味使之入,这两句话成了烹饪美食的经典。“名贵双璧”这道菜也符合袁枚的美食理论,雀鳊鱼肚的味“出”,豆腐无味便吸其鲜味“入”。根据汪曾祺的创议,我曾经与家乡菜馆的大厨共商做过这道菜,反响很好。
先生信中问及高邮家菱多少钱一斤,想家了。不久我因公去京,特地选购高邮湖产的新鲜的双角家菱送给先生;先生见到故乡的家菱,喜形于色,也算是过了一下思乡瘾。
先生信中问及关于《野菜谱》的版本问题,我查清后很快回复了。
汪曾祺先生写给我这封信时,心情很好,闲情逸致流淌于字里行间,可感。
作者简介:朱延庆,1940年出生,高邮人,毕业于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曾担任高邮师范学校校长、高邮县副县长、高邮市政协副主席,从事散文写作、散文理论、方言方面的研究,主要著作有散文集《高邮》《三立集》《三立集.续集》等,散文理论专著《散文理论与赏析》,方言研究集《江淮方言趣谈》《江淮方言趣话》《江淮方言趣事》,是中国散文学会理事,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语言学会常务理事。朱延庆散文方面的创作于散文理论的研究,得到了著名作家汪曾祺的肯定,汪曾祺在那年的大年初一为他的作品集写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