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李兴钧的头像

李兴钧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301/11
分享

怀念报刊亭

有个事情没弄明白,就想着去图书馆查查资料。赶公交车去吧,算算也有二十多年没坐过公交了。一路东瞅瞅西瞧瞧,走走停停欣赏着沿途的街道、高楼、亭阁。

看到座位上留下的绵阳晚报(2022年12月31日停刊),便随手翻了翻。不由得想起了曾经随处可见的报刊亭。那个时候的报刊亭是为市民提供便利的城市公共设施。人们可以很方便的在报刊亭购买到报纸、杂志、香烟、饮料等生活用品,而且大多数报刊亭都还提供充值卡、公用电话,方便回传呼等。

长途客运站的报刊亭去哪儿了呢?曾经五角一块顺手一份故事会、青年文摘、打工知音、南方周末、参考消息、华西都市报等琳琅满目的报刊看地人眼热心跳一片神往......

曾经代表城市文化符号和前沿滩头阵地的报刊亭,你们都去哪儿了呢?原本承载着市民、乘客以及阅读爱好者的美好回忆,为这个城市,留下无限美好与遐想的报刊亭真真切切不见了。

公交站台边的报刊亭你又去哪儿了?读者、女友、家庭、文摘周报、剑南文学、绵阳日报周末版、星期天、绵阳广播电视报、公交地图册等时尚潮流、心仪读物应有尽有......

曾经的城市文化风景线,为那些心存情怀的阅读爱好者们营造了一个文化驿站、一个心灵港湾的报刊亭,如今却逐渐在历史的漫漫长河中消失不见,仅仅留下了些许记忆。

信息化社会有着太多的电子终端设备进入了我们生活,由不得你接受不接受都得接受。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有些人与物注定终将被淹没或淘汰。无论是报纸还是杂志,人们放弃的只是纸质的呈现方式而已,只不过大部分人是一种面对离别的不舍,以及对曾经回忆的一种怅惘而已。

其实对于大多数读者而言,能了解的新闻知识与文化趣味丝毫没减,只不过是从曾经的纸质刊物转移到了手机上而已。在节奏快、浮躁物质的当下,电子读物和手机理所当然成了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极大地方便了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索取和需求。

不可否认,网络的飞速发展改变了传统的阅读习惯。指尖阅读虽然极大方便了碎片化时间的利用,但也助长了对游戏、短视频的依赖和上瘾。所以对于阅读我还是赞同吴昕孺老师的说法,读纸质的书才叫读书,只有哗啦哗啦的翻书声和油墨香味那才叫读书。电子读物、手机看书那都不叫读书,只能算获取信息只能叫浏览。

吴昕孺老师认为手机阅读永远是零碎的,散乱的。读者很难从那些碎片化的、庞杂无序的资讯中去建构自己的思想体系,它只能作为阅读的佐料,不能成为阅读的主菜。因为看手机阅读基本上都是浮光掠影,只能能够看个大概,很难像纸质书那样让你平静安宁、全神贯注地投入到一个作品中去,很难达到深层次的阅读。

虽然墨香阅读和指尖浏览都显得同样重要,但纸质书的温度和墨香确实是电子读物无法代替的。不由得怀念起那些因没钱买书赖着不忍离开而遭老板白眼和看书着迷错过几站好气又好笑的时光。

在盛行电子阅读的当今,手捧一本纸质版的杂志,该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情!原来随处可见的报刊亭你去哪儿了?我真的想你了。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