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今天元宵节,年就算已正式过完了,也是该花点心思想想如何大展前途(钱兔)了。回首过去的2022年,感慨颇多。因为母亲的病情完全打乱了原本正常的生活工作节奏,及至在4月底处理完母亲丧事再加上疫情反复,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就只能暂时赋闲在家。实在无聊就只能是近郊乡村转转,顺便学习拍照或居家读读书、码码字,陪陪家人了。
在云南待了差不多18年,因为路途遥远和工作紧张的原因,在家的日子自然少的可怜。父母健在我们还可以有爹有妈喊,还能感受那份父慈母爱的浓浓亲情。可就这三五年的时间里,父母却先后离我们而去,恍惚间只剩下“子欲养而亲不在”的遗憾,和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的悲凉了。
以前呢总是盼着能多些假期,可以有时间陪陪父母陪陪妻儿,现在机会来了父母却又都不在了,一时间感觉很不习惯甚至于还有些茫然。不过有女儿和小外孙在身边,倒也凭添不少欢声笑语。居家的这段时间里天天可以和小外孙面对面的交流,嬉戏,游乐,学习。当年错过了女儿的成长时光,现在把这种爱全部倾注到小外孙身上也算是种补偿吧。
受疫情的影响,这两年经济下滑,一些工厂关门,企业倒闭,停工待产,失业人员增多,很多人突然没了经济来源倍感压力山大,徘徊,迷茫,焦虑......现实就是这样不可逆转,昨天已经从生命中溜走,明天却还是个未知数。其实换个角度转念一想,这又何尝不是一件好事呢。以前总是埋怨工作忙,没时间陪伴家人吗?现在因为疫情,强制居家不是正好可以弥补之前遗憾吗?读书电视,含饴弄孙,爱家人爱生活,享受天伦之乐,珍惜并努力活在当下,难道不也是一种幸福吗?
因疫情管控需要居家期间,除固定每周四晚八点准时参加四川散文诗学会的诗歌共读会和华北作家星期天的写作培训课外,还临时参加了摄影技巧和小视频编辑网络课。生活虽然平淡,但却也算充实。解封的日子基本上都是早上八点下午四点半接送小外孙,中间时间在成兰铁路指挥部或安州区文化馆或图书馆查找资料(参与作家安昌河老师牵头的《成兰铁路在安州》和《安州撤县建区这五年》编写工作)。
转瞬间又是一年春夏秋冬,从玉兰花开到银杏飞黄,从朵朵桃花到硕果累累,一代又一代人都在成长。我不甘落后也没有落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先后有闪小说《意外》、《误会》、《生日》,散文《悼忆母亲》、《筑梦路上—之求学路》、《初见沙溪》、《怀念报刊亭》、《回家过年》,现代诗《尴尬的年纪》、《异乡的除夕夜》、《乡土情》外一首、《写给父亲》、《老家的夜》等17篇作品在《三角洲》、《黄河文学》、《精短小说》、《四川人文》、《散文诗世界》、《青年文学家》、《西部散文选刊》、《家庭周报》、《郑州广电报》、《楚天声屏报》、《塔里木日报》等报刊上发表。这些诗歌、散文、小小说,题材涉及乡村、城市、打工、街邻、同事、亲朋,大多是稚嫩练笔之作,不论好坏,但都是真情实境记录且有感而发。其中闪小说《生日》入选中国文艺出版社编选的同题闪小说作品集,散文《筑梦路上—之求学路》参加全国“新时代•新青年”主题青年作家网文学大赛获得二等奖,这些给赋闲在家的日子增添丰富多彩。
人间烟火里,自有健康向上的力量,温暖你和我。一年又一年,如白驹过隙。这一年,我们有幸被许多平凡英雄的事迹所温暖,也有幸同身边的亲人、朋友携手并进。无论是失落的一年,充实的一年,还是收获的一年,都是值得追忆的一年。在一些人认为百般无聊、疫情肆虐的虎年,已知天命之年的我又重拾写作爱好,不顾冷嘲热讽,不改向阳之志,继续拾笔追寻诗意和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