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李协军(雪君)的头像

李协军(雪君)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7/16
分享

千帆竞发沅江船

我的家就在沅江岸边,每每清晨一阵船笛将我唤醒,开门就可以望见不远处的江面移动的帆影,随着圈圈水花荡漾,惊飞起只只水鸭。

晨雾还在升腾,渔民们踩着朝晖摇起了船桨,唱起欸乃的渔歌,开启新一天的航程,那些精神抖擞的渔船踏着雾霭渐行渐远,高度警醒的渔人撒开勤劳的渔网,留下一道道或轻快或沉稳的剪影。一道窄口,扬帆的渔舟穿过一抹旭日红光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行,绰绰帆影在航路填写了奋进的诗韵。两岸危山巉岩凹凸、青红相映,叶叶渔舟游走在跳跃绿波的水弦上,那船桨就像拨弦的纤指,在粒粒晶莹的绿珠飞溅之时,荡漾出悦耳无比的天籁之音。

如果说沅江是生动活泼的五线谱,那航行在江面的大小船只就是跳动在其间的一个个动听的音符。

尧河渡口的渡船像一位忠厚慈祥的老人,始终倚靠自己厚重的身躯承载南来北往的客人。渡船是只可载三十人左右的木船,从船头到船尾二十多米长,信步可走百余步。每天都有成群结队的乡民,乘坐这艘船在桃源与桃花源之间穿越,出行访友、背载货物,徜徉船头船尾,感受桃源南北不同的方言相互交织,回眸之间,别有一番滋味。

旧时在沅江中最多一种船是“乌篷船”,每只船绕盘船身搭了一个棚,颜色多是黑色的,名曰“乌篷船”,篷是半圆形的,用竹片编成,中央竹箬四到六根,用来撑着棚,而这个棚的用料多用麻纸或者桐油布,麻纸或桐油布上涂上黑油,也有的是竹篾制成的篾棚,牢固耐用;在两个定篷之间安放一个“明瓦”,有似玻璃般透明,整个乌蓬安放的“明瓦”至少四个以上,外面的光亮通过“明瓦”透进来船内,让船舱白如丽空。

乌篷船的船身似是一叶扁舟,客人一般坐在船舱的竹席上,若有所思地看风景,可以和他人谈天说地,可以品茶看书,也可以打牌下棋,任由船外浪花热闹地嬉戏,凉风习习地吹拂。若是在夜间,可以躺在舱中养神,听船桨翻搅,听鹭鸶的扑腾,听船身亲吻浪花的呻吟,也可聆听远处农家传来的犬吠鸡鸣声,此情此景,如入仙境。

以往年岁,船是沅江最重要的交通运输工具,夏割秋收,冬春积肥,平时购买农资、运送粮草,都离不开船只。公社集体时期,大小船只都归大队或生产队所有,由负责人统一调度分配使用。联产承包分田到户时,船只派分到少数能熟练驾驭船的农户,他们搭乘客人或货物,都要收取少量的工钱,客人也乐意给驾船人一点辛苦钱。那时的船就像现在的车,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即便是现在,船在沅江边也有其独特的地位,车辆还不能替代船只在江中运送人货。

而今,随着生活方式变化,沅江的船品类也稍有改变,有竹筏、农用船、渡船、客船、渔船,有可以住家的生意船、运输船,还有观光旅游用的画舫船等等。既有扛在肩上就能搬走的鱼鹰船,这种船两三米长、两三尺宽,两头尖尖,只能承载一两人;也有运载东西的货船,这种船长十多到几十米,载重量从几百公斤、几吨到数十、数百吨不等。船在江中运载货物,便利了人们的生活。

记得当年桃花源郑家驿大队有一艘木头“大船”,载重十多吨,农闲时由几个男劳力驾驭沿着沅江往下到桃源城里,将城里的生活垃圾、粪水等运回来做农肥,提高了农作物产量。那些木船损坏之后,几十个男劳力将船拖上岸维修时,一些孩子就在翻覆过来的船肚子上乘凉,浓郁的桐油石灰味在河岸的空中飘荡。妇女们缝补船蓬时,孩子就在宽大的布蓬上睡午觉,梦境中不自觉呈现随同大人们在沅水边吆喝拉纤的生动情景。

从船的制造材料来讲,沅江的船有竹船、木船、水泥船,再到钢驳机动船等,每一种船都独具匠心。

竹船就是竹筏,由几根竹子拼绑而成,制作简单,但经久耐用。方便渔民打渔,樵夫运送柴火,一般农夫或渔民都能制作这类木筏,故沅江两岸家家户户差不多有这种船。

木船是由杉木树、枞树的木板拼接而成的,板缝用石灰、麻丝、桐油填充,自身轻便,浮力较大,吃水也浅,承载重,船速较快,多用篙、桨、橹、帆作动力。木船时间长了容易渗漏,过个一两年就要拖上岸请专业人士维护保养,清理板缝,换掉腐朽的船板,重新用桐油里外涂抹船身。

普通小木船一般有前舱、中舱、后舱三个敞口舱。农用货船另加两个夹舱,夹舱和中舱敞口,用来装载货物;前后舱封闭,各有一个直径约五六十厘米的圆洞,配有水泥舱盖,可装货物,也可以睡人。小船可是孩子们难得的跳水嬉戏台。夏日的空闲时间,几个孩子偷偷把岸边的小船拖拽到河心,站在船弦边争先恐后往河里跳,之后拽着船帮翻身上船,毫不示弱地继续往河里跳,你一下我一下,不亦乐乎。

有时,几个人常常会合力把小船掀翻倒扣在水中,趴在船底上做游戏,或者站在船肚子上摇晃,将同伴晃下水去,发出一阵开心的大笑。有时,几个会水性孩子钻进船底躲猫猫,看谁憋气时间长。疯够了,玩累了,他们才将小船翻过来,等船舱里的水渗漏完后,再把小船拖曳回去。

住家的小生意船都装有船篷,配有舱板,舱板将船隔为两层,下面放货物,上面居家。一般前舱当“客厅”,中舱作“卧室”,后舱做“厨房”,当然有些木船是驾船人自己设计打造的,船舱的布局又是另外一个样子。多数船都有配套的辅佐工具,有篙、桨、橹、帆等,还有一个重要工具跳板,当船无法靠到河岸时,就将用铁钉穿连并用数道铁箍箍牢的跳板挪出,一头固定在船头,一头搭在岸边的石墩上,人们通过跳板装卸大宗货物,顺利将货物运载到目的地。

水泥船由木匠制成船模板,捆砸钢筋,将混泥土溶液倒入模板中,水泥土凝固后就成了水泥船。水泥较为笨重,吃水深,船速相对较慢,大吨位的水泥船只能使用机器作动力。水泥船不需要维护保养,即使撞破了,修理也较为简单容易,在模板内倒上水泥凝固即可。

而钢驳机动船则是运用钢材、水泥和木板套用,运用水的浮力作用,制成一种大吨位船,这种船一般由专门的造船厂制造,普通百姓却制造不出来。钢驳船基本都是运输船,吨位大,抗风险能力更强,难得损坏,以运输水泥、砂石等建筑材料为主,人们在江中运输超重量货物离不开它。

在以前没有通公路时,沅江两岸的年轻人结婚接新娘子无一例外要用船,人们称之为“轿子船”。每当船上敲锣打鼓,唢呐阵阵;船身披红挂绿,鞭炮震天,沅江的船便满载了浪漫和喜庆。

沅江最热闹的是五月,龙舟赛是最壮观的风景。两千多年前的屈子曾在水边吟唱:“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沅水苗族流传了上千年的《漫水神歌》中唱到:“人家赛舟祭屈原,我划龙船祭盘瓠。”沅水龙船赛要早于祭祀屈原的龙船赛,可能是中国传统龙船赛的主要发源地。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五月沅江看龙腾,方识英俊桃源人。那白花花的飞溅的浪花,那齐刷刷地飞舞的龙旗,那飞驰而去的龙舟,那震耳欲聋的锣鼓声,呐喊声,牵系沅江两岸关注龙舟赛事的不甘落后的每一颗红心。

龙舟又荡旧时波,锣鼓频催破浪梭。心随龙船律动,情与沅水共融。看!细雨中姑娘撑起了花伞,那踮着脚尖焦急观望的也许就是可亲的爹爹姆妈或如意郎君。每一次的龙舟赛都让沅水两岸千千万万儿女情相通,血脉相连!沅水上的龙船和龙舟赛,发展到今天,不只是缅怀一个与日月争辉的诗人,不只是祭奠一个忠心报国的赤子,它已是全民健身的体育项目,更是沅水儿女团结拼搏的精神象征。

沅江的船,开启时就会拉响一声长长的汽笛,给坐船人一种生命的亢奋。汽笛很响,在江两岸的山谷中回荡,有一种穿越时空、越过天际的空旷与辽阔,那种亢奋的心也会越飘越远,似乎行走于宇宙天地间。

每每听到这亢奋的船的汽笛,我情不自禁想起纪晓岚对船的描述,乾隆和纪晓岚站在山上看着沅水中的船来船往,乾隆就问纪晓岚江面上总共有多少条船,纪晓岚说只有两条船,一条叫名,一条叫利。天下熙熙,皆为利来,人间攘攘,皆为名往。大多数人的一生,都在为名、为利而奔波,大家都是船上客,离不开家长里短、油盐酱醋,所以,我们需要小心翼翼驾驭这艘生活的船。

沅江的船,给两岸人民以生命的力量,让我们精神抖擞的行走于世间,成为一个倔强而有个性的不甘落后的人。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