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梁子里的头像

梁子里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306/18
分享

田野六月

离我们家东边最远的草皮岭是一处低畦的垌野,垌野的尽头嵌入在远方零星的岭岗边上 ,众多的田间溪流在这儿汇流入河。往南,越过一片犬齿交错着的田间陌野,我们家的族地便栖息在东拱桥的边垄上。岭岗的高低起伏在这里被穿流而过的纵横河泊切割着,蜿蜿蜒蜒地注入了东拱桥和二春江的下游。二春江上游的那一头,便是与我们隔着一垌之遥的石古地界。

我们家的渠水田头,便栖息在两村之间的交界面上,隔了一条窄窄的沟水渠,沟渠的那一头,便是客家人耕种着的石古垌野。

垌野交界处的田垄中央,我们家田头的沟渠对面,常年耕种着一个约模三十来岁的客家女人。虽不在同属一个村子,但在隔着田头日出而作的三六九月里,我们彼此间却多了些许的交集。

陆陆续续从得来的信息是,女人的丈夫从小便成了村子里的孤儿,从小就跟着年迈的爷爷一起生活着。以卜卦为生的爷爷,在临走前的某一年里,曾告诉过自己的孙子,说是在自己死后三年的某一天里,有一个一直跟在男人身后走的女人就是你命里的结发妻子。

失去了依靠的男人很快地成了我们这里的流浪汉,整日的在村口街头边闲逛着。一个集日,一无所有的男人来到了我们大圩街上的粉摊旁,饥肠辘辘地吃下了上一个女人碗里留下来的半碗煮粉,后来,这个女人就跟着这个男人回了家。

回家后的女人为男人生下了一男一女的两个孩子,在孩子们长到五六岁的时候,男人却得了一场大病,离她们娘仨去了。

我们在二春江的边上放着牛的时候,姐弟俩(他们家里没有耕牛)就踩着淤泥浸泡在半腰深的江水下采起了水草条来,他们把采出来的水草条晾晒好,卖给猪肉豆腐佬,便成了摊台上上好的系条。末了 ,姐姐伸手把浮游在河面上的水葫芦花儿掐了一朵下来,插没在了发根鬓下,活脱脱的像是五月里盛开着的石榴花儿。

黄昏时分,野鸭子扑棱棱地从低畦的湖水面下翩翩掠起,在夕阳荡漾下的芦苇丛中飞向天际,于垌野上空绕了一个大圈子后,徐徐地凫入浅水滩中,埋头啄理着背脊上的羽毛,等候着这苍茫的夜色。余晖返照下的湖面上,天地处一色葱茏,弟弟从夕晖返照下的湖水中走了出来,踩倒了一簇簇耸立着的芦苇丛杆。远山的夕阳正挂落在半山腰上,坠落时苍凉的夕阳红把垌野涂成了火红的一色。乡间的归家小路上,牧归的黄牛正沐浴着初夜下的最后苍茫。

岭南的院落里鸡牛正归笼。

爷爷的水井屋前,篝火的余暖仍细细地烹煮着午后清茶,六爷爷刚刚起身离去,东巷园前的柴扉半掩。夕阳下的岭南院落里,灶台上的炊烟散落了一地,饭熟的醇香越过灶火台徜徉在窄窄的邻里过巷间。一旁倦睡着的大黄狗被过路行人突地踹起,逃离时的尖叫湮没在了初夜下的青石过巷。

那一年:

“牛背上的风铃摇落在

童年梦中的原野

约客不来

祖父的桂花庭前橘子花落

光影斑斓

柴门半掩

那年的荫柳桥下

一群小黄鸭一字游过

收起

屋瓦上晾晒的旧簸箕

灶台上

蒸煮着的竹蒸架

送走

初夜前的那一缕炊烟袅袅

晚风轻抖在秧田的水面

父亲踩着夜色归来

吆喝的牛蹄声里

惊散了河面的一滩鸥鹭

回到

那个昏黄的老瓦屋

那个长长的青石巷

隐隐地传来祖母吱吱的纺车声……”

母亲趁着垄上的稻子还没有成片地收成,忙里偷闲了起来,拿出了石磨推杆,磨起了我们都爱吃的糍粑馍馍来。

咚咚的掏杵杆震落了岭南的院落黄昏,竹蒸架蒸煮在初夜下的离火灶台。奶奶提着煤油灯火,穿忙在那一年的岭南初夜下。

六月的雨水很快地接踵而至了,雨水过后,草皮岭田垄上的稻子一片片地成熟了。

父亲和母亲特意起了个大早,趁着天蒙蒙亮的 ,院子里的井绳落水响还在夜色中酝酿着时,父亲赶牛的吆喝已飘在了晨色的黎明里,消失在了村路的尽头。安排好了我们之后,母亲也急匆匆地出发了。

在一年中最忙活的六月里,我们家跟女人家的交集也多了起来。女人的田垄离村子远,来回一趟不容易,很快地兄妹俩也能搭上把手了。

女人经常回去得很晚,常常父亲的牛车已驶入夜色下的乡间小路上时,回过了头来,田垄处女人的身影还在。

突然有一天的早上,女人寻来到了我们家的晒谷场上,跟父亲说是向我们家借牛来了。

送牛回来时,天色已是很晚,女人把耕牛喂得饱饱的。母亲邀请女人留了下来,说是吃了晚饭再一起走。

跟女人聊起了很多村子里的事情,女人告诉我们他的丈夫是村里的外来户,在村子里时受尽了歧视。聊着聊着时,女人跟我们聊起了那个迷一样的珠玑古巷(我们的先民都来自于南雄珠玑古巷)来,说着说着时,我们便哼起了那首古老的歌谣来:

“点子捏扭,铜盘载酒,荔枝龙眼,沙梨数九。跨过海,海过舟,舟花发,尾花开,点到谁人谁合眼。

天上有只猫公鱼,地上有只金蟾蜍,偷吃我公大块肉,我公赖我嫂,我嫂低头写文书。弟弟过江去读书,读得三年冇识字,白眼空菜养盲佢。”

很快地田野上的稻子收成回来了,趁着还没插上田的功夫,村子里排起了村戏来。

母亲是个戏迷,趁着村午的闲功夫达溜到了村东头的旧戏台下。

邻里的婶婶们都在,我方觉得诧异了起来,原来那些节日里在戏台上穿红挂绿的,竟然是我平日里熟悉的邻里街巷,至于母亲也描起了淡妆来,在那个风清朗日的夏日午后。

徐徐而来的熏风吹拂在映日荷花的夏日荷塘,母亲们华冠丽服地站在远处的高阁台上,于隐隐处起舞徘徊。

“镌刻好 每道眉间心上

画间透过思量

沾染了 墨色淌

千家文 都泛黄

夜静谧 窗纱微微亮

拂袖起舞于梦中徘徊

相思蔓上心扉

她眷恋 梨花泪

静画红妆等谁归

空留伊人徐徐憔悴

啊 胭脂香味

卷珠帘 是为谁……”

几十年一过去,母亲的容颜苍老,于今已离我们而去,每每忆起母亲年轻时的芳华时,这一幕仍历历可见。

那时候的母亲还很年轻,精力旺盛。闲下来时,有事没事的,便带上我们往上莲的外婆家里跑。

途中我们经过了石古地界,村路边上座落着一处低矮的泥土房,门口前正站着姐妹俩,母亲指着我们说那便是女人的家。

看到我们的经过,姐妹俩很是羞涩,远远地躲回了屋子里,等到我们走出了村边路口处时,回过了头来,看见那女人正朝着我们这边看来。

后来我便上了学,每年的六月里,都要赶回来帮家里的父母在草皮岭上扶田。年年的田岗处,依然看到了女人一个人的,孤零零站在田垄边上。孩子们都已长大,跟在女人身边的日子也越来越少了。

我高中毕业的那一年,去扶田时没有再看见女人,问起父亲时,方才晓得女人已于两年前患病走了。

往后的几年,父亲母亲依然在田垄边上耕种着,年复一年。女人的子女也渐渐长大了,再后来,田垄上只剩下了女人儿子孤零零的身影。

哥哥们成家后,父母便放弃了草皮岭地上的耕种,纵然暂弃了春耕秋种,我们依然没有忘记掉那个田垄边的耕火岁月。

过节时,母亲磨起了一种很好吃的年糕来,做好的年糕吃在嘴里,糯糯的,甜甜的,像极了岁月的收成。母亲告诉过我们,那是当年女人教会给自己的手艺,母亲用这方味道来记忆着那个当初的岁月。

再后来,父母便痴呆了,痴呆后的父母,便再也没到过草皮岭上。每每的六月节,回到了家乡时,田野处再也没有了当年刀耕火种下的耕火农耕,不知道二春江畔的野芦花开了没。

前几年,扶着痴呆的父母来到了草皮岭上。望着已是耕耘了几十年的岭南垌野,听着我们讲起的那些陈年往事,懵懵懂懂了的父母亲泪眼婆娑。突然远处的湖面上野鸭子扑棱棱地从水面上飞起,二春江畔的野芦花又开了,一片片的,却无人来问候,一曲似曾熟悉的乐曲涌上了心头:

“当花瓣离开花朵

暗香残留

香消在风起雨后

无人来嗅

心若在灿烂中死去

爱会在灰烬里重生

烈火烧过青草痕

看看又是一年春风

当花瓣离开花朵

暗香残留……”

母亲的葬礼上,来了个陌生的中年人,给母亲上完了香火后,径直地走进了父亲的房间里,跟病榻前的父亲问候了起来。

也许,中年人过来要拜祭的,是当年我们曾一起走过的田野六月。

近来,很久很久没有梦起过父母来了,以前那个咄手可得的故乡,终是离我越来越远,直至在某一天里归零。想当年,父亲母亲把我带到了这片六月的田野,没有了父母亲的故乡,到头来竟是两手空空……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