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呼啸着的北风打开了尘封已久的岁月记忆时,我依稀还守在当年那个灯火稀落的东厢房里,舐犊着晨耕暮炊里鸡犬巷鸣的灯火通明。
每年的秋冬时节,当母亲收回了地里的最后一垄庄稼地时,我们便会守在收成的季节里,等待着某一天的夜里,熟睡中的我们会被天空上传来的一阵阵的雁鸣声惊起。
这是烙刻在岭南人基因里的雁鸣记忆。当呼啸着的北风重回了岭南大地时,年复一年的季节记忆便被唤醒了起来。
夜半里突然地转风了,沙沙的树枝摇摆阵阵地刮压着屋后的竹树林。短暂的沉寂过后,低啸的北风在夜空里缓缓酝酿着,渐渐地层层堆叠,而后突起狂风暴吼,刹那间北风的呼啸便充斥满了庭前院落。睁开惺忪的睡眼,爽冷感顿时触遍了全身。打了个寒颤过后,躺在睡床上躺望着漆黑黑的窗子外边时,呼啸的北风正袭窗而来,随着哐啷的一声声响,窗页被重重地撞击开来,呼啸而入的北风立时掀起了床头边上的一大片帐帷。片刻地停歇过后,远方的夜空里屋檐顶上的幡帏突然地翻动了,“啪啪”地一路作响掺杂在沙沙的夜风下像是炸开了入冬的序幕,仿佛一下子间寒冷的北风呼啸便充斥满了岭南大地。一阵的哐啷声响过后,呼呼的北风贴着屋瓦面在院落的边上呼扫而过 ,一阵紧着一阵的狂风过后,万籁的庭院深处不断地传来了树杈“咔嚓”的折落声,像是井绳的落水重重地敲撞着黑漆漆的夜。黄狗的低吠在村口的巷夜里远远地传了过来,伴随着近边厅房边上鸡笼里的阵阵躁动。
这时,厢房里的灯火突然亮了,母亲爬了起来,烛烛的盏火温暖了整个冬夜的厢房。
岭南大地一夜之间入冬了。
母亲取出了柜子里边准备过冬时的厚衣服,一件件地套在了我们的身上。
父亲搬来些干净的稻草杆,层层叠叠地堆铺在我们的木板床席子下,这时,鸡鸣的阑珊忽远忽近地传了过来。
屋子外边漆黑黑的一片,厢房里的灯火突然熄灭了,厅房上的躁动也安静了下来。呼呼的北风里,“咔嚓”的落地响在漆黑的夜空下零星地传了过来。短暂的平静过后,隔壁的灯火厢房里不时地传来了婴儿游梦般的呓语和九婶阵阵低低的絮语,透着灼灼的灯火影,像是给冰冷的冬夜里注入了母亲般地呵护。不远的深巷里,一阵地呵斥声过后,天地下只留下了黄狗阵阵的吠喘湮埋在了呼啸着的北风里。
清晨里,推开屋子大门时,一阵冷风突然地袭面而来,呼啸地卷进了屋子里,引来了屋内的一阵噼啪响。把门关上时,北风便呼啸着而去,门外的天空里,刮起了沙沙的入冬声。
这时,一阵“嘎嘎”的声响从云端外传了过来,抬眼望去时,一排排的雁行穿行在风急云墨的云层之下。
“秋入蒹葭小雁行,参差飞堕水云乡,直须银甲供春笋,且滴糟床覆羽觞。
风压幕,月侵廊,江南江北夜茫茫。悬知上马啼鹃梦,一夜惊飞宝鸭香。”
夜里,风终于停了下来。伏望在窗台边时,月芽儿从云层里钻了出来,朦朦胧胧的,浮游在丝丝的云层夹缝里,像是披着吴带的飞天在夜空下穿行。
母亲凑了过来,我指起了月光影,问起母亲月里头住着谁?
“嫦娥哩!”母亲不假思索地应答着。
“她不寂寞吗?”
“有吴刚陪着她哩!”
我不语了,母亲也不语了,都静静地呆望着天上的月儿。
“出生前我都住哪儿呢?”我突发奇想地问起了母亲来。
“在月儿里头住着哩!”母亲想了想,淡淡地应答我。
这时,远方的云层里飞过来了一只孤雁,“嘎嘎”地在云朵下穿行。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雁儿的影子久久地徘徊在天际里,时光仿佛停滞在了这无边寂寞的夜。
父亲也凑合着过来,跟我们讲起了嫦娥奔月的故事来。
相传在远古的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这时来了一个力大无比的英雄后羿,登上了昆仑山之顶,一口气射落了九个太阳,大伙儿都很崇拜英雄后羿。
后羿的妻子嫦娥还得到了王母娘娘送给的仙丹作为奖赏。不知这事怎么被逄蒙知道了,逄蒙一心想把仙药弄到手,于是便逼着嫦娥交出仙药,嫦娥不肯,一口吞下了得来的仙丹。
嫦娥吃了仙丹,突然飘飘悠悠地飞了起来。她飞出了窗子,飞过了洒满银辉的郊野,越飞越高。碧蓝碧蓝的夜空挂着一轮明月,嫦娥一直朝着月亮飞去。
后羿知道了这件事后,不顾一切地追了上去。可是他每追三步,月亮就向后退三步,怎么也追不上了嫦娥……”
“那嫦娥在月亮里头不寂寞吗?”我怏怏的问道。
“谁知道?”父亲叹了一口气。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那一年的冬夜,人散后, 一钩新月天如水。
再后来,我便渐渐地长大;再后来,每年风回岭南的季节里,便再也没有了冬飞的雁行。
爷爷坐在水井屋边上的时候,正在我看雁行的岁月里,爷爷的水井屋就座落在我们家厢房的东边上。
爷爷年轻时是远近闻名的石磨匠,我出生的时候,爷爷已是不事农耕了,闲下来的爷爷有功夫的时候也做起了豆腐块来。
“春做豆腐夏撒网,冬穿巷子秋织笼。”
爷爷做起豆腐块常常甄选在每年三月的梅雨时节,正是燕子从南方飞回来的季节。
爷爷在雨幕下的农家四合院豆腐坊里忙活着,燕子从远方的田垌边上飞回来了,透过重重的雨幕,穿飞在低低的老屋天井。
雨幕下,岭南的灶火房里升起了炊烟袅袅,爷爷把豆腐浆布筛摇在噼里啪啦雨影下的青瓦灶台 ,像是在蒸煮着农耕岁月。
三月,燕子从遥远的南方回来了,也带来了三月里的烟雨。坐在厢房里的厅房上时,燕子飞出了远方的雨帘,“啾”的穿飞过屋檐上的天井,呢喃在屋梁下的旧墙上。
外边正下着绵绵细雨,燕子在天井的屋檐上来回穿行,三月,是繁殖筑巢的好季节。
忙活了好几天,初夜时,燕儿停了下来,孵在刚建好的新巢穴里,“唧唧”地梳理着湿漉漉的羽毛。外边飘着雨,这时,远远的村巷口,传来了初夜下爷爷那悠长的叫卖声。
我寻声觅了出去,村路外冷冷清清的,各家各户的门都紧关着,厨房里的灶台上燃起了红红的灶火,村落外的雨淅淅沥沥,巷口的那一头雨意阑珊,爷爷的叫卖声已不知了去向。
等熬到了秋日,爷爷也闲了下来,秋日里的爷爷,便在水井屋的边上织起了鸡笼来。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很快地冬日便到来了,爷爷似乎一下子也苍老了许多,黄昏时,爷爷驻着拐,哒哒地归来在夕阳下的青石过巷。
我散学归来的路上经过爷爷的身旁时,爷爷便停了下来,静静地守候在一旁,等着我来到他的跟前时,爷爷便会“阿明阿明”的叫唤着我。
年老时的爷爷似乎格外地珍惜与我相处的这段时光。
有时坐在自家门口的大门上玩耍着时,坐在水井屋门石边上的爷爷便会从衣服里抖抖索索着摸索出了两颗皱巴巴的大白奶糖,远远地向我招呼着。
爷爷曾告诉我们,我们家的老房子就在村子中央的老水井旁,当年是我的太爷爷把爷爷他们带了出来。
瘫痪后的爷爷不再去走村串巷,却整日的坐在水井屋的门石上。三十多年前的那个黄昏和初夜 ,岭南的庭院里,爷爷坐在水井屋的门石上,跟我讲了一个下午的故事。
故事里,当年爷爷用三百斤的稻谷娶了我的奶奶。
爷爷与奶奶是在同一年里相继地离去的,在奶奶去世后的一段时间里,爷爷常常地拄着拐坐在水井屋的门石上击拐而歌:
“夕阳照故里,月上家山头。朝夕两不见,枉守春与秋。故人归云梦,新人何所游。同为百年渡,岁岁恨不休。”
同年年末,我的爷爷也跟着离去。
爷爷奶奶过世后的三十多年后,我为爷爷奶奶写上了一首诗,诗中有画图,诗里藏岁月:
“画一个黄昏装进夕阳
画一幅炊烟泊在老房
画一路哒哒的拄拐声停在祖父回家的路上
画一扇儿时的窗台
载入满天的星辉
我在月儿弯弯里
母亲缝补着夜灯下的梦
画一个春色的原野
涂上孩时的笑语
散落了一路的青涩
我就在归来的牛背上
画一个梦的岁月长廊
恕我
从没进入过你的梦
那就让我等在你的门前吧
等你
轻声地唤我……”
父亲母亲从老屋里搬出来的那一年,我们都已长大。由于厢房渐失了人气,父母从老屋子里搬了出来。
回到老屋的水井边挑水时,看着渐渐脱落的旧泥坯墙,母亲喃喃自语:“转眼十几年一过去,从前的那些燕子都不常回家里来看看了!”
母亲仿佛在对我们讲着,又仿佛在跟自己自言自语。
没有了人气的老房子很快地半塌了,母亲看着倒塌了的老房子,一脸的感慨,常常说哪里哪里曾是我以前住过的地方,哪里哪里又是阿丽(我的小妹)住过的床头。
“当年哦,我们的阿丽还很小很小,就睡躺在月光下的竹摇篮里,你呀,就喜欢趴坐在高高的窗台边上。”
“黑黑的夜空月低垂
点点的繁星照窗台
高高的竹楼十八座
你在我的梳妆台
虫儿飞
月儿睡
絮絮的呢语入梦来
虫儿飞
月儿睡
天作帐帷地当床
摘得星辉十八箩
一箩萤窗下
一箩高阁台……”
母亲呢喃着的是我们小时候的童谣,那年那夜:风清,云谈,月洁,秋夜如水。
后来,父亲母亲便跟着痴呆了起来。痴呆后的母亲常常地回到了半塌着的老房子里,有时半躺在墙根底下,有时睡卧在旧厢房里,不分白天与黑夜。
再后来,父亲母亲便双双地离开了我们,在同一年里。
父母离去后,我便彻底地离别了故乡。
有时候只一人回去,到了家门口时,不见有人来迎,院子里空荡荡的,隔着门缝,不见故人归来。在灶台边上烧上一把灶火,房子里有了温暖,父母便知道是我回来了。然后只一个人静静地在桌子边坐着,还是和小时候一模一样,自己还是那个不谙世事的孩子,父母亲也只是出去干活了,期盼着门突然一下子推开了,父母从外边回来了……
春来,原野上开田了,看着田野上忙碌着的身影,我又思回了那个言笑晏晏的岭南院落里,不禁潸然泪下。掏起了笔来,为父母写上了一首诗歌来:
“原野上的布谷鸟鸣叫嘤嘤
轻飞的柳絮映入了
三月的杏花烟雨
扛起犁锄
远方的田野
在不远的远方
牵着老黄牛
父亲在泥泞的乡间小路
归耕
远处
夜色葱茏
荠菜花开在春雨田头
我还是那个当初的孩童
母亲正剥着花生种豆
灶炉升起了炊烟
灯火在初夜里招摇
听惯了鸡牛归笼
篝火晒场
也听岁月的心跳
记忆
停在了岭南的那个晴暖响午
跟着伙伴们
消失在了童年的青石巷口
梦回岁月
我仍是那个当年在岭南原野上
一起骑在牛背上的牧童……”
等不来父母的归来了,再烧上一把灶火,沏上一壶热茶,然后坐在家的门石上昏昏地睡了过去。梦里头,我重回到了那个春暖花开的家门口,灶火台上的饭火熟了。在恍恍的梦里头,耳畔边又响起了那个听了四十多年“阿明阿明”的熟悉叫唤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