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场
这里所说的过场,不是虚意上的“走过场”,是一个特定词组,专指庄稼人备场、打场、扬场、收场的一连串的一个动态过程(场,chang音“长”,读二声)。
过去种庄稼,村村户户有场院,在豆荚飘香抑或麦穗金黄到来之前,拾掇场是一大农活。先用役牛或驴骡套上耙犁,由经验老农——农村叫“把式”的,脚踏犁耙,吆喝着牲口把场虚土来来回回耕起二寸,然后洒水浇匀,晾晒一段时间后,一般在半干不干之际,再由老农执辔牲口牵动碾磙——即碌碡,一遍一遍细细碾轧,直到场平整细滑为止,这个过程叫“备场”。备场有讲究,一般备在近水区,一来备场方便,二来易于防火。
庄稼归场,紧接着是摊场晾晒。一般是早摊场、晚收场,靠中午阳光曝晒、烘干。彼时立于场畔,可以听到庄稼棵“啪啦!怕啦”炸响。这个过程叫“晒场”或“曝场”。由专人在场院里“翻场”——即用木杈或铁杈翻挑晾晒。大概一场庄稼曝干需要2——4天,黍麦约需1——2晌,豆荚约需2——4天。
庄稼曝干后,下一道工序是打场。打场一般是把式头顶草帽,几架牲口同时牵拉碌碡在太阳下分片一圈一圈来来回回滚压,前边轧,后边挑,碾下的颗粒收了,再晒禾棵,一晌后再轧二遍三遍。一般三场过后,禾棵上的颗粒也几至脱尽了。这个过程叫“打场”或“轧场”。
脱尽的颗粒,金山似的堆积在场院里,其间掺杂着很多细微杂质——草芥、壳皮、尸虫,还需进一步“去粗取精”。这个“去粗取精”的过程就叫“扬场”了。看好刮风的天气,一般是清早抑或是晚半晌,天起了风,风稍大点好,把式手握木锨——又称“扬锨”,“欻”地一声铲进粮堆,手起锨扬,一锨一锨籽粒好似散开的水帘,顺风在半天空中漂浮起来,重的籽粒撒落于近旁,轻飘的浮皮飘落于远处,这叫“壳粒分家”。扬场是一种技术,譬如,铲粮的量不多不少,多了扬不好,少了浪费工时;扬场的角度不能偏了斜了,力度不能大了弱了,一切都拿捏一个“火候”。
扬场之后,又进入一二天的曝晒——籽粒的晾晒,亦即最后一道工序——“收场”。将“收成”装入麻袋运回粮仓——这叫“颗粒归仓”;将剩下的壳皮运进牲口棚作饲料,将秸秆垛成柴垛以备他用。一切场活净尽,滞留下的仅是一个平洁如镜的场院了。
过场,是老农活,庄稼人最基本的“技艺”。时下一体化大型收割机、脱粒机,一切都现代化了,但,到农村去,还是能看到场院的,不过场院小了,“过场”亦失却了原来的那种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