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四月,春意正盛。霏霏细雨中,我乘车赶往赵官镇。
赵官镇,位于齐河县城西南黄河左岸近百里处,是座古老的乡镇,历史上曾出现过“四闻人一名门”(“四闻人”即:曾作为山东代表出席1924年1月在广州召开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孟民言;曾入学于毛泽东接办的第六届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的赵巽言;曾为国民党高级将领、抗日名将,后在内战中的莱芜战役为解放军所俘的李仙洲;曾为“全国劳模”,被国家主席刘少奇接见,“文革”中被江青点名,打成“工贼”的时传祥。”“一名门”,就是孟氏家族)。至20世纪40年代,赵官镇已发展成为闻名方圆百里的重要名镇。主要街道东西南北各三华里,四街垂直,街侧胡同串通成棋盘状;沿街建筑均为灰色瓦房,前廊后厦,大青石墙基、台阶,石板铺路。街面店铺大到桌椅板凳、各种生产工具;小到油盐酱醋、针头线脑,一应俱全。各色经商招牌林立,叫卖声长长短短吆喝;镇中有庙宇,镇外有碑林,有活脱脱河水穿镇流过。
不过,我这次乘车到这里来,不是为了深入探究这些,我是本着赵官镇辖区内的——孟家大院,银杏树、巴公河三处观赏点而来。
孟家大院
从赵官镇车站下车,沿柏油路东行,约50米路北是镇政府,镇政府大楼贴西,为巴公河,河水喁喁北流;再往东继续走,大约200余米处路南,就是孟家大院了。
细雨中,我擎了雨伞,踏进孟氏宅院大门,立时,一种厚重的历史和文化的双重气息迎面扑来。那些早已破败和颓废了的窗棂砖瓦,无疑向人们昭示着一个朝代一个家族的变迁兴衰的历史!
据相关资料介绍,孟氏家族始迁祖孟克图系亚圣孟子五十五代裔孙,自明朝永乐年间(1403年-1425年)因游学迁居以来,经过了几百年的兴衰,至清朝雍正年间,孟氏家族家大业大功名大。家族分五大院(南旭升、北旭升、耐升堂、东旭升、济升堂、同升堂),府邸成方连片,占据了赵官镇村西北整个一隅(后毁于战火动乱,现仅存唯一一处四合院——孟家大院);良田千顷,族人近千,骡马成群,孟家碑林、庙宇、祠堂、酒店、油坊一应
仅有,且门庭显赫、人才济济,考取过进士3人、举人1人,贡生、监生、庠生及武生26人。孟氏府邸外官道设置有“功名坊”。民国时期,更出过作为山东代表出席1924年1月在广州召开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孟民言;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抗战时期,先后出现加入共产党并担任领导职务的孟若玄、孟可铭、孟家女杰孟淑华等众多抗日战士,以及无党派进步人士孟昭侗。在抗日战争期间,孟家大院曾被日军占领过,也曾被孟氏家族的知识分子作为活动基地,成为抗日宣传的讲演场所。
眼前现存孟家大院,为清光绪年间所建四合院(也是我县境内唯一的一座古建筑),距今已有250多年的历史,占地面积440平方米,建筑形式为砖石木混合结构;房屋结构明三暗五,宅院院门正南,五间北屋是该院落的主体建筑,中间三间为客厅,两端各一单间;东西两侧各有三间对称的厢房,两厢房南端各有小耳房,耳房之间有回廊装饰木雕,为八宝吉祥图案,雕工精良,房内铺以青砖,房瓦为小青瓦,为典型北方民居,彰显出典型的明清建筑风格。
如果说文化记载着历史,那么建筑承载的就是历史的演绎,而孟家大院演绎的是历史和文化,更重要昭示着的,是一个民族苦难和社会变迁的历史。
我缓缓地捏了相机在院子里、回廊上、各房间里转了又转、走了又走。回廊前一丈多高的大红柱子早已脱尽了漆皮,院子里青砖路面潮湿湿地缝隙里,裸露着尖尖小草,正房、厢房大部门窗是后期仿制,厢房北墙壁上供奉的神龛依在,往昔连接东西南北四合院的弄堂边角的小门紧闭着,令人不禁想起《红楼梦》里的群钗府。在这座古朴具有明清风格的四合院里,究竟住过怎样的才子佳人?又生发过怎样的故事呢?我陷入了深深的遐想之中。恍惚中,有女子咯咯清脆笑声飘来,青砖路面走过去数只尖尖绣鞋小脚,遂想起那个为爱情与长工私奔又被抓回来受尽凌辱的孟家大媳妇,不觉心绪凄然......
雨住了,我走出孟氏大院,在偏对过小店门里吃面,隔着窗户,乍一回头,一个窄腰、长腿、脚穿尖细皮鞋的女子拎着小包,从孟家院门里面转了出来,又踏着碎步款款远去了,我猛地吃了一惊,以为那是孟家那烈女子的魂!
银杏树
银杏树,孤独的树。位于齐河县赵官镇境内的银杏树,更像个闽南的女子,喜也默默,悲也默默。
相传在一千年前唐朝后期,社会动荡,灾祸连天。这一带黄水泛滥,妖孽肆虐,瘟疫蔓延,民不聊生。附近的村庄,每天都有年轻女子后生莫名其妙地死亡,人们极为恐慌。忽在一个净月的晚上,有一白一黑两条人影联袂急促踏黄浪而来,瞬息至此立定,如履平地,浊浪溅不到衣衫水星半点。就听黑衣对白衣问道:“你姓什么?”“我姓银,”“你呢?”白衣说。“我姓铜,你要到哪里去?”“我就到此处。”“你去哪里?”“我是跟随你而来的啊!”原来,白衣女子是王母娘娘座下的丫鬟,这是奉命斩妖除魔、拯救一方百姓而来;黑衣男子身忝玉皇大帝殿下的使者,在天宫暗恋白衣女子很久,这次听说白衣女子奉旨下凡,遂不顾天条律例偷偷跟踪而至,并借机对女子倾诉了衷肠。仙女听后大为感动,芳心相许,说道“我们一起拯救百姓吧,等这里的百姓过上安宁的日子,我们就在他们中间安居乐业,过平凡人的生活。”于是这对铜男银女齐心协力,施展法力,除妖治黄,祛病救灾,这一方百姓很快过上了安康的日子,而他们亦结为连理,不贪恋天庭安逸奢华生活,在此定居下来,过起了男耕女织凡间日子,并且有了自己的一双儿女。可是不久被王母娘娘察觉,天庭震怒,降罪于他们夫妇,银女被罚变作一棵树,就是今天的的银杏树;铜男则顺从巴公河、赵王河发配东阿,变成铜鼓(故东阿县城又名铜城,皆由此而来)。而银女化作银杏树的“河北村”,也更名为“银杏树村”,由于有此树镇守,这一带百姓从此平安康泰,无论发多大洪水,至银杏树前绕道而行,村人安然无恙。村民为纪念银女夫妇的功德,在此树的北侧修建了庙宇供奉,银杏树下从此烟火不断,祈福者络绎不绝。人们在树下许愿、祈福,很是灵验。谁人要是有病有灾的,讨把银杏叶泡了茶喝,有病祛病,无恙强身。
传说总归是传说了吧,但银杏树承载的,却是一方百姓美好的愿望、对安康生活的期盼,以及对邪恶的憎恶,和对正义的渴求。赵官镇银杏树,位于银杏树村东南,如今庙宇早已毁坏于“文革”中了,而银杏树仍健在,枝繁叶茂丛生为5株,主干高大,胸径达1米,高达25米,距今已有1100多年的历史,这在方圆一带县市区绝无仅有。银杏树经历千年沧桑巨变,主树干已被深埋于地下,现今的树干只不过是主树干的分叉而已。银杏树周边的松柏树,虽然长得矮小并不高大,据测定,亦有三百余年的历史。银杏树“千年植物化石”绝非妄言虚传。每到夏秋季节,5株银杏树葳蕤茂盛,冠丛覆盖面积达一亩方圆,绿荫如盖,习习生凉。
伫立树下,仰望枝枝干干叶叶,有阳光碎碎点点当头洒下,圈圈点点,一如无尽的年轮光阴。靠东边的两株银杏树,枝枝叶叶错接交织,紧密相偎,恰似了一对患难与共的恩爱夫妻,故得名曰,“夫妻树”“连理枝”;西边的3株,极像他们的3个孩子,又如面朝东阿方向翘首相望的年轻女子。徒增游人不尽的遐思、追忆、喟叹和怅惘!
我这这样在银杏树下徘徊着,想着,不觉游目四眺,正是阳春四月天,到处葳蕤葱茏无限。西南首,巴公河(当地人又称南河、送粮河,属巴公河支流)斜斜切过银杏树村南一隅,静静往北流泄,天光水色中,有鹰鹭鸟雀盘旋飞翔;北面,花草树木一片青翠碧绿,隐现着高楼黛瓦粉墙一角,有莺歌笑语徐徐传来。我瞬间感受到了一种蓬勃开来的无限张力……回走的路上,邂逅一老者,遂说起家乡的变化、百姓的生活。老人笑吟吟地说,现今的日子好啊,物阜民丰,国泰民安,他们银杏树村已成立了银杏树社区,柏油路、自来水、电气化、机械化……家家户户搬进了楼宅,政府还专门为他们鳏寡老人、五保户修建了公寓……望着老者满脸的幸福状,我默默走过一段路了,顿然憬悟道——银杏树绝非是一种孤独的树种,而更像一位睿智的老人,它凝聚着过往而久远的厚重历史,见证着当今地覆天翻的生活变化。
我突然想起了一句话:“春深似海”、“盛世如花”。
巴公河
巴公河,你是怎样的一条河?
一位赵官镇籍诗人,在他的诗歌《巴公河》里,这样吟咏道
“……一条狭长复狭长的镜子,拐几道弯,再折回来
又向前铺去。四季的暮色挂在上面,两岸草木的枯荣挂在上面
故乡的黄昏也挂在上面。巴公河,离开你这么多年了,你还在静静地流
像一面着了锈色的铜镜,吐纳尘世的轮回,折射村庄的冷暖……”
其实,巴公河宽窄有之,宽者似河,窄者如沟。
作家周涛说:“河流给人留下的往往是永难磨灭的记忆,是丝缕一般柔长的诗情。虽然水与水几乎完全是一样的,奇怪的却是河与河完全不一样。”“草原不管有多么辽阔和健康,它的河流,都是郁郁的,有一种无法说清的忧愁。”那么巴公河呢?
齐河县境内的巴公河比较古老,起源于马集镇燕庄村南,属自然内河,旱时浇灌,涝时行洪,流经马集、赵官、仁理集三乡镇,朱庄、黄口、水东、岳刘等 50多个村庄,终端注入赵牛河。全长17.5公里,流域面积近80平方公里(中途有支流)。巴公河水资源丰富,各种水生动物植物种类齐全,河体爬满各种植被,春夏里开细碎碎各色小花;巴公河体有深有浅,沿河堤岸浅水处,草木茂盛,蒹葭苍苍。
巴公河你是一条忧郁的河流,愤怒的河流。
古老的巴公河,千百年来,默默郁郁地流淌;见证着近代中国人民屈辱的历史,你的身体同样遭受到外国列强的蹂躏,遭受日本鬼子铁蹄的肆虐和践踏,在你的身侧,多少仁人志士被侵略者凌刮、杀害,血流成河,多少良家妇女被奸淫、烧杀。你不会忘记,那年夏天日本鬼子扫荡清村,赵官镇黄口村有个小媳妇跑得慢了,在村南巴公河桥头,被鬼子当众轮奸致死!大徐村共产党人孔凡钦在巴公河畔不幸被捕,他不屈于淫威,在备受折磨后被鬼子凌迟处死!于是,巴公河,你沉默了,你变的忧郁起来,你的水质变成了铁青色。于是,你觉醒了,你愤怒了,你狂躁了!于是,在你的身畔,共产党支部成立了,受尽屈辱和磨难的老百姓举起了刀枪。
巴公河,你是一条英雄的河流。
在你的身侧,出现过孟祥斌式的救人英雄。巴公河,你永远都会记得,2009年1月28日,农历正月初三日,刚刚走完亲戚返家的赵官镇大胡村(“宁可肯一人脏,换来万家净”的全国劳动模范时传祥的故里)胡军、胡敏兄妹,在赵官镇水东村巴公河桥畔,奋身一跳,为抢救两个溺水姊妹而双双牺牲,更为可贵可敬可泣的是,胡敏是在哥哥胡军沉没后,明知道自己去死,但她选择了义无反顾。两个更年轻火热的生命瞬息消失了,这是多么感天动地的伟大壮举!
巴公河,你是一条有贡献的河流。
千百少年来,百姓生产生活,离不开你,当地的百姓,无不承受着你的恩泽。旱时灌溉,涝时行洪,保一方百姓丰产丰收;贫穷年代里,你又袒露博大心胸,为当地百姓提供烧的、吃的。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各级政府加大了对海河的疏浚治理,桥、涵、闸、洞各种配套设施齐全,巴公河的灌排优势也得到了最大限度地发挥。
近年来,巴公河的水体清澈,整体优势愈发明显。曲曲折折斜切过赵官镇政府大院门西的巴公河,被改造成净明透澈,花树掩映的休闲景点,与已经建成的仿古一条街浑然一体。伫立宽阔平坦的政府前大街巴公河桥头,望商店楼群鳞次栉比游人熙来攘往,观赏岸边鸟语花香桥下鱼翔水底,不觉吟咏起那位赵官籍诗人关于《巴公河》的诗:
“夜空寂寥,几声犬吠聊赖,河床承载你满腹的心事,静静地流啊流
白晃晃的月色罩不住庄稼地嘈嘈切切的呓语。巴公河,千百年来,你用弯曲的臂膀
将孱弱的故乡拢在怀里,沉默,隐忍,倔强,固执,始终不离不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