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李学民的头像

李学民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306/24
分享

梦呓絮语(一)

1、晨读

我有晨读的习惯,无论酷暑严寒,也无论雨雪风霜,准时凌晨四时起床,这个时间里头脑最清晰、敏锐,也是记忆力特好的时刻之一;自然晨读中,有时也写点有感而发的短文。

自从患病以后,医生特别叮嘱要注意休息,三年来妻子总是想方设法改变我这种不良嗜好,并做出了持之不懈的种种努力,最后竟动员起她那做医生的侄媳妇,捧来了一摞摞的书指给我看某页某段某行对这种病况是怎么阐述,真是煞费了心机。

近来我又疯狂地爱上了外国小说。我有如此秉性,厌恶的东西,别人无论如何炒作、起哄,我也懒得睬它。我的这种恶俗或陋习的后果,是直接导致了自己错过了诸般最佳时机,也忽略了那么多的美好——包括人、物和事件。就说读书吧,不怕你笑话,迄今为止我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系统地读几部外国人写的书,从前也曾试着上手,却怎么也读不下去,总以为洋鬼子们写不出什么好玩意儿,或因自己在内心深处潜藏着的那种对外国人的鄙视和盲目的夜郎自大,一直到我不惑之年才真正开始去读、去认识与思索。

我读外国小说的一个直接动因,并不是我改变了自己的阅读习惯,而是因为我在触摸国内大家之时,从他们的口中或著作中得到了启迪,谁知这一来不要紧,我竟然迷途知返,一发而不可收,像迷恋我的爱人那般痴痴呆呆起来。事实上,在我阅读过的小说中,英国人与美国人写的最棒——请原谅我的无知与孤陋寡闻,而在我读过的一长串人名单中,我推崇哈代的《苔丝》,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塞林格的《麦田地里的守望者》……他们的高明之处不仅仅在于故事情节的一波三折、真实生动,更在于文笔旋律的优美,叙述语言的跌宕起伏,人物形象深及心灵刻画的入木三分。所以我记下了如下的主人公名字:苔丝.杜伯菲尔德,安琪儿.克莱尔,吉英,彬格莱,达西,伊丽莎白,霍尔顿.考尔菲德……自然这些书可能堪称不得世上最优秀的作品,但无疑却是人类最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我喜欢它们,更喜爱作品中的人物,每每读之扶案默想,或踱步沉思,或开怀大笑,或森森然落泪……他们似乎成了我生命的一部分。其实,无论地域、时代或国籍差异,也无论宗教信仰的多么不同,有一点是相通的,那就是人类都在思索探讨人生中那些关于生命的短促与永恒,人性的龌龊与悲壮等等重大课题,他们只是其中的最杰出的代表而已。当然了,由于民族习俗与种族不同,东西方价值观念差别颇大,表现在文章中的审美观及价值取向也不尽同,但这些丝毫妨碍不得我们对著作的观赏。文学艺术是无国界的,这一点应当肯定。

晨读自然要读书的,读书要使用眼睛来看,但有些时候我却闭了眼内省,用灵魂去默读。这时我甚至连灯也不开,就那么静静地去想、去过滤久远了的或眼下的人和事情,但最多的是倾听来自心灵深处的那些声音,一直到东方即白,一直到旭日东升、红彤彤的光芒从东窗直透我的心怀。我不知道这算不算晨读的一种方式方法或者一部分,但我的确在这种晨读中有了长进和收获。

2、晨思

天刚麻亮,窗外大杨树上的喜鹊,便“喳喳喳”叫嚷起来。我起了床,进入书房,却马上又退出来。今晨,懒得看书。

阳台上的花儿,开放了不少,阴影里,浮动着暗香。

窗外,枝头的鹊儿,两只,跳跃着鸣叫,我拿眼瞅它,毫无知晓;一会儿,一只飞了,另一只也飞了,朝着蓝蓝天空的东方。

远处的早市,陆陆续续正在上人,挽篮的、推车的,大都是近郊的农人。其实在当下,哪里还有城郊之分、农非之别呢?就像人一样,只有人种的不同,职业的差异,而没有贵贱之分。

猛然就想起找对象的事情来了。现在的青年谈恋爱,有一个趋势与前大别,在乎学历而不讲求身份了,这是一种很有趣味的现象,说明着人的观念在不断更新,也是时代潮流之附属物。千姿百态的社会,给每一个人均等的机会,无论任何身份,亦无论来自海岸、深山、平川、抑或是高塬,都可以天南地北地游走,一显身手;从业,成家,甚或开厂办店,购宅子购车,只要你有本事。哪像旧时代,出生尔,死于尔,一辈子走不出尔,甚或世世代代这样轮回,做个井底之蛙呀!

这样想着,很为当今一代人高兴。忽然就想到儿子身上来了。儿子工作赴贵州了,在蓝天绿山的丘陵深处,开掘着母亲胸腔里的宝藏,一去就是大半年,过年也未归。前日打了电话,说来到了山东,但却又去了淄博基地,过几天才能回家。想到儿子,就想起儿子按年龄来算,也该有个对象,有个自己的小家了。可儿子从没在我们面前提说过。有时妻子向他问起,儿子就腆着胖脸,咪咪笑,再问,有时就跑,有时就说:“对象真得那么重要么?”弄得父母哭笑不得。在我们跟前,似乎我们的儿子,永远没有长大。

儿子最终还是在大人的牵念与不舍中,离我们远远而去了,就像飞出窠的小鸟儿,抖抖着羽毛,展动着翅膀,溜溜斜斜,难抵风雨,但那是他自己最终的一步呀!鲁迅先生说过:地上本来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是啊,一个人都在走自己要走的路,山路、土路、沥青路;长途、短途,谁也代替不了谁。我们祖祖辈辈不就是这样千万年来走过来的吗?新旧更替,一代强似一代,一辈好于一辈,没有必要大惊小怪,也没有必要替孩子们过分担忧受怕。

我和妻子也曾多次谈起儿子的婚姻家庭,不免为他担心。妻子最后说:“管他呢,大不了以后我们随了他去罢了。”

风雨兼程、人生驿站,本来就是鲜活生命不完的课题,我们活着的人:老人,要好好活着;大好年华的人,莫空白了少年头;而离去了的那些人,滞留下的,只有别人对他偶然的怀想与思念了。

大自然的规律,就这样有序而无情,它不会因某个生命体的降生或死亡,而改变日出月落。明天,照旧;黑夜,照旧。

人生旅途,只能说一句:珍重!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